晨雾刚漫过苏州码头的石阶时,马车已经在岸边支起了扩展平台。阿萤正踮着脚往竹篮里摆新做的松子糖,浅粉色的襦裙裙摆沾了点水汽,她却浑然不觉,发间别着的白茉莉沾着露水,随着动作轻轻颤动。“小羽,把那罐新腌的梅子酱递过来!云姑娘说今天要做梅子酥!”
云千羽抱着个大陶罐从车厢里跑出来,少年穿着湖蓝色的短打,袖口卷到手肘,露出结实的小臂,他把陶罐放在案上,眼睛亮晶晶地盯着远处的渔船:“阿萤姐姐你看!那些船娘戴的斗笠好特别,边缘还挂着红绸呢!”
煤球蹲在两人脚边,脖子上的云锦红绸被江风吹得飘起来,像个小小的引路幡。它对着过往的鱼贩摇了摇尾巴,惹得人家笑着扔来条小银鱼,小狗立刻叼着跑到云千雪脚边邀功。
云千雪坐在窗边的软榻上,手里正翻看系统新解锁的食谱。月白色的襦裙上落了点晨光,银线绣的莲纹泛着细闪,她抬头看向萧翎,声音温软得像浸了江水的湿气:“今天解锁了‘桂花糖藕’和‘玫瑰定胜糕’,都是苏州人爱吃的,正好试试新口味。”
【每日签到成功!奖励:古法红糖x5斤,可调节蒸笼x1,苏绣围裙(牡丹款)x2。】
系统提示音响起时,萧翎从三楼下来,手里捧着两匹刚买的苏州丝绸,一匹水绿,一匹月白,在晨光中泛着柔和的光。“这丝绸做新围裙正好,”他把丝绸递给云千雪,指尖拂过她的发梢,带着清晨的微凉,“刚去码头问了,今天是市集,人会比往常多,蒸笼多备几层。”
云千雪接过丝绸,指尖触到光滑的面料,忽然笑了:“你倒是比我还懂苏州的行情。”她拿起剪刀,麻利地裁出围裙的样子,“等下让阿萤试试,牡丹款配她的粉裙子正好。”
可调节蒸笼被萧翎架在小炭炉上,轻轻一转,就从三层变成了五层,每层都铺着新鲜的荷叶,上面码着待蒸的玫瑰定胜糕,粉白相间的糕体上印着“胜”字,透着股喜庆气。
“这个蒸笼真方便,”阿萤系上新做的苏绣围裙,牡丹图案在粉裙上显得格外鲜亮,她往糕体上撒着玫瑰碎,动作轻柔得像在呵护花朵,“比在临安用的竹笼能多蒸一半,今天肯定能卖光。”
云千羽则在忙着处理红糖。他把系统奖励的古法红糖倒进石臼,用木杵细细研磨,红糖的甜香混着桂花的气息漫开来,引得路过的孩童直咽口水。“阿萤姐姐你闻,”他举起木杵,上面沾着亮晶晶的糖屑,“这红糖比我们带的西域砂糖还香!”
此时的苏州码头已是热闹非凡。挑着菜担的农妇踩着青石板路走过,篮子里的菱角、莲藕沾着泥水,透着新鲜气;摇着乌篷船的老汉吆喝着“卖鱼喽”,木桨划过水面,溅起细碎的水花;还有穿长衫的书生站在岸边,对着江景摇头晃脑地吟诗,引得船娘捂着嘴偷笑。
马车旁很快围拢了人。一个戴斗笠的船娘率先走上前,声音带着水乡的软糯:“这位姑娘,你这定胜糕看着真俊,是刚从稻香村买的?”
“是我们自己做的,”云千雪掀开蒸笼,热气带着玫瑰香扑面而来,“姑娘尝尝?刚出锅的,还热乎着呢。”
船娘接过阿萤递来的试吃块,咬了一口,眼睛一亮:“哎哟,这比我家隔壁王婶做的还软糯!玫瑰香也正,给我来两盒,带回家给小孙子当点心。”
第一个解锁的新品是“桂花糖藕”。云千雪将糯米灌进莲藕的孔洞,用红糖和桂花焖煮,出锅后切成薄片,淋上浓稠的糖汁,粉白的藕片裹着琥珀色的糖浆,像块块剔透的玉。
“这糖藕看着就甜糯,”一个穿蓝布衫的货郎凑过来,手里还提着个装着莲蓬的篮子,“给我来一盒,配着我的新茶喝正好。”他非要用莲蓬换糖藕,云千雪笑着应了,换来的莲蓬剥出莲子,正好给煤球当零食。
玫瑰定胜糕也格外受欢迎。赶考的书生买去讨彩头,说“定胜”二字能助他金榜题名;嫁女儿的妇人买去当喜糕,说粉白的颜色吉利;连刚会走路的孩童都拉着娘亲的手,指着蒸笼嚷嚷“要吃那个带字的糕糕”。
云千羽和阿萤忙得脚不沾地。少年负责打包算账,算盘打得噼啪响,偶尔还要应付客人的玩笑:“小郎君和小娘子真是般配,这糕也做得甜,是沾了你们的喜气吧?”
阿萤的脸瞬间红透了,手里的油纸袋差点捏破,却还是脆生生地回:“客官说笑了,我们的糕本来就甜。”惹得众人都笑,说这小娘子嘴真巧。
萧翎则在一旁给云千雪打下手,帮她添柴、递碗,偶尔递过杯凉茶,指尖碰到她的手背,两人相视一笑,眼里的暖意像蒸笼里的热气,慢慢漫开来。
午后的江风带着水汽吹过来,驱散了些许热气。客人渐渐少了,云千羽拉着阿萤跑到码头边,少年不知从哪借了个鱼竿,非要钓鱼给她看,结果鱼钩刚甩出去,就勾住了船娘晾晒的红绸巾。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