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者”的离去留下了一片相对宁静的星域,以及一个急需休养生息的联盟。智慧星环如同一个刚刚经历了一场超级风暴的港口,虽然满目疮痍,但根基犹存,并且迎来了宝贵的喘息之机。
“万象调谐机关”的修复工程成为了首要任务。巴顿大师的咆哮声再次响彻工坊,蒸汽与焊光日夜不休。这一次,他们不仅修复损毁,更融入了从对抗“歌者”规则变奏和抵御“晶骸”偷袭中汲取的经验,机关的结构变得更加复杂和富有韧性,其运转时发出的轰鸣声中,似乎也多了一丝经历过战火洗礼的沉稳。
小源进入了深度的休眠,其光芒稳定而内敛,仿佛在消化吸收“秩序毒素”后,正在进行一次至关重要的蜕变。智慧之树在其周围形成了一道柔和的生命力场,如同母亲守护着沉睡的婴孩。
和平时期,是播种与成长的季节。为了应对未来更复杂的挑战,茉莉大力推动了“星环学院”的扩建,旨在培养更多具备跨学科知识、特别是对规则层面有感知和操控潜质的人才。
于是出现了一位新晋的导师。他叫柯澜,一位来自“博物学家星云”的年轻学者。他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战士或科学家,而是一位“生态规则感应者”。他的种族天生对环境中微妙的规则平衡与能量流动有着超乎寻常的直觉。柯澜身材修长,有着如同植物脉络般的淡绿色纹路在皮肤下若隐若现,眼眸是沉静的琥珀色。他来到星环学院,担任“宇宙生态学与规则动态”科目的特聘导师。
他的第一堂课,就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他没有使用任何复杂的仪器,而是带领学生们来到智慧之树根系边缘,让他们闭上眼睛,用手触摸那温润的木质,用心去“聆听”星环内部能量与规则的“呼吸”。
“规则并非冰冷的条文,”柯澜的声音温和而富有感染力,仿佛林间的微风,“它如同生态系统的食物网,是流动的,是相互依存的。‘巡天者’维护的是一种极度简化的 monoculture (单一栽培),而我们的误差率,则是充满活力的雨林。我们要学习的,不是对抗规则,而是理解它、融入它,并在其中找到我们生机勃勃的 niche (生态位)。”
在他的引导下,一些原本对抽象规则感到困惑的学生,渐渐找到了感觉。他们开始能模糊地感知到星环内不同区域的“规则密度”差异,能察觉到小源休眠时散发的、促进规则良性演化的微弱波动。这批被称为“规则园丁”的年轻一代,将成为联盟未来不可或缺的力量。
另一方面,对远古文明遗迹的探索从未停止。在锈海深处,那片曾经发现第一块棱镜碎片的晶体山脉,联盟的考古队有了惊人的发现。
在晶体山脉的核心区域,他们挖掘出了一座保存相对完好的前厅遗迹。遗迹的墙壁上覆盖着并非锈蚀文明、也非晶骸遗民风格的壁画与铭文,其描绘的是一种将有机生命形态与精密机械完美融合的奇异科技路线。
考古队的负责人,是一位名叫 李琟 的干练女性,出身于一个以坚韧和考古嗅觉敏锐着称的文明。她有着一头利落的黑色短发,眼神锐利如鹰,对古老的历史有着近乎偏执的热情。
“这里的科技树与我们已知的所有文明都不同,”李琟指着壁画上那些仿佛由**金属与发光神经束构成的构造体,“他们似乎追求的是‘意识与物质的共生进化’。看这里,这描绘的似乎是一种……‘意识上传与实体重构’的仪式。”
在遗迹的最深处,他们发现了一个被能量封印隔绝的密室。费尽周折打开后,里面并非堆积如山的宝藏,而是一个静静悬浮在中央、由某种未知生物基质与金属复合而成的……“茧”。
就在考古队试图扫描这个“茧”时,它仿佛被外界的能量扰动激活,表面流转的光芒骤然加速。
“生命体征读数!”一名队员惊呼,“里面有东西……苏醒了!”
在众人紧张的目光中,“茧”壳如同花瓣般缓缓绽放。里面露出的,并非狰狞的异形,而是一个身形纤细、皮肤呈现出珍珠般光泽的类人生命体。他(或她)缓缓睁开双眼,瞳孔是如同液态黄金般的漩涡。他环顾四周,眼神中充满了亿万年沉睡后的迷茫,以及一种沉淀了无尽岁月的智慧。
一段古老而优雅的语言直接在所有在场者的意识中响起,经过翻译矩阵的转化,其含义是:
「……长夜已过……时序之轮……又转动至何处?吾乃……‘千形之民’最后的守望者……‘维序者’哈尔……此处……是‘万械归流’的遗迹吗?」
新的角色,新的谜团。 “千形之民”?“万械归流”?这又是一个失落已久的远古超级文明!而这位自称“维序者”哈尔的苏醒者,他的到来,又将给联盟带来怎样的变数?他是敌是友?他所守护的,又是什么样的秘密?
就在内部发现不断的同时,外部也有客来访。并非敌人,而是被之前那场宏大的“规则对话”所吸引而来的新文明。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