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逍遥那“甜咸融合”的念头,如同在他那已然成为“美味大道”源流的混沌本源中,投入了一颗打破平衡又指向新生的石子。之前因“咸甜之辩”而产生的些微滞涩与分歧,此刻尽数化为蓬勃的创造活力,尽数涌入这前所未有的尝试之中。
他不再纠结于选择,而是兴致勃勃地开始实践。清泉之水为基,引动其中蕴含的“纯净”与“调和”道韵;取月光葡藤最核心的一滴“月华精露”,赋予其清冷甘甜的底蕴;再摄来一丝七彩玲珑椒边缘、辣意最温和处提炼的“甘辣精华”,而非纯粹的辣;最后,则是从千味土灵薯的“咸鲜区”萃取的一缕“大地咸香”,厚重却不霸道。
这些材料,已非凡物,皆是其“庄园”中蕴含独特道韵的精华。李逍遥依照“庖心”自然涌现的指引,并非简单地混合,而是以神念为引,如同最高明的丹师调控炉火,在虚空中勾勒出道道灵纹,引导着这几股性质迥异的道韵精华,进行着精密的碰撞与交融。
清泉为坛,月露为引,甘辣为变,地咸为基。整个过程无声无息,却在他身前尺许虚空处,演化出瑰丽的异象:清辉与暖光交织,甘甜与咸香缠绕,时而如阴阳鱼旋转,时而似星云涡流聚散,最终,所有的光华与气息都向内坍缩、凝聚!
没有灶火,没有器皿,唯有道韵的编织与法则的具现。
数息之后,异象敛去,一碗看似平平无奇、却散发着难以言喻诱人气息的豆花,静静悬浮于李逍遥面前。
这豆花,色泽并非纯白,而是呈现出一种温润的、仿佛内蕴霞光的乳白色。表面光滑如镜,却隐隐有极其细微的、如同大道符文般的天然纹理。最奇特的是其香气,初闻是清甜的豆香与月露冷香,细品之下,一股温和的、带着大地气息的咸鲜底蕴缓缓浮现,而一丝几不可察的甘辣之意,如同画龙点睛,穿梭其间,将所有滋味完美地串联、活化!
它既非单纯的甜,亦非纯粹的咸,更不是生硬的拼凑,而是一种超越了二元对立的、浑然天成的第三味!一种包容了甜之柔、咸之厚、并以一丝辣意点睛的、更加复杂、更加和谐、也更加直指本源的——混沌之味!
“成了!”李逍遥眼睛放光,迫不及待地隔空摄过这碗“混沌甜咸豆花”,也顾不上找勺子,直接端起碗,喝了一大口。
豆花入口,无需咀嚼,便化作一股温润暖流滑入喉中。
轰!
仿佛混沌初开,万味滋生!
极致的嫩滑首先征服了舌尖,那是超越了物质形态的柔润。紧接着,清甜与咸鲜如同阴阳双鱼,同时爆发,却又并非相互冲突,而是以一种玄妙的韵律交织共舞!清甜抚慰着味蕾,带来愉悦与滋养;咸鲜则唤醒着感官,提供力量与踏实。而那一丝穿梭其间的甘辣之意,则如同混沌中的第一缕生机,巧妙地打破了甜与咸可能带来的单调,赋予了整道豆花以灵魂般的活力与层次感!
这已不仅仅是味觉的享受,更像是一场大道的洗礼!李逍遥只觉得自己的混沌本源在这“混沌之味”的滋养下,发出了欢畅的嗡鸣,那枚“道种”更是熠熠生辉,仿佛因这成功融合对立、创造新生的壮举而得到了巨大的滋养与成长!其散发出的道韵,愈发深邃包容,隐隐有囊括万味、调和乾坤的意蕴。
一碗豆花下肚,李逍遥竟有种法力隐隐增长、神魂愈发凝练的感觉,远比服用什么灵丹妙药都要来得舒畅自然!
“妙!妙不可言!”他放下空碗,回味着那复杂却和谐的余韵,只觉得之前所有的纠结都烟消云散,心中唯有创造成功的巨大喜悦与对“道”的更深刻理解。“原来……好吃的,不一定非要选边站,还能这样……”
他体内那初成的“庖心”,经此一役,仿佛被打通了任督二脉,变得更加通透圆融,对于调和万味、创造新生,有了质的飞跃。
而在青云宗内,当李逍遥成功创造出“混沌甜咸豆花”,并将其蕴含的“融合”道韵散发出去的刹那,那原本因“咸甜之辩”而产生的隐隐对立与躁动,如同被春风化雨般悄然抚平。
丹霞峰食堂内, 争执的弟子们忽然心有所感,那非此即彼的执念淡去,看着手中的灵玉豆腐脑,眼中露出了新的光芒——或许,可以尝试用蜂蜜调和灵酱?或者以咸鲜高汤为底,点缀一丝果脯的清甜?
**堂中,那位以豆花喻道的长老,福至心灵,续上了之前的比喻:“……然水火非仅相克,更贵在相济。便如此刻,若能寻得那调和阴阳之‘中气’,便可如混沌初开,演化万千,成就无上大道!”台下弟子闻言,纷纷露出恍然之色,对道法的理解更深一层。
炼器坊、炼丹房,乃至所有受到影响的弟子,都隐隐把握到了一种“超越对立、寻求融合”的全新理念,并将其开始尝试应用于自己的修行与创造中。青云宗的“食道文明”,在经历了短暂的“派系分化”后,不仅没有分裂,反而因此契机,迈向了一个更加包容、更具创造性的新高度!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