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逍遥立于那株千味土灵薯旁,心中那“文火慢烤,引地脉温和之气”的念头清晰无比。他不再像之前那般胡乱尝试,而是心随意动,体内那初成的“庖心”自然而然地与混沌本源共鸣,引动周遭法则。
他并未刻意施展什么法诀,只是蹲下身,将手掌轻轻覆在灵薯旁的土壤上。意念集中,想象着地底深处那温暖厚重的气息,如同文火般徐徐而上,均匀地包裹住深埋的薯块。
下一刻,奇异的事情发生了。他手掌下的土壤微微泛起温润的黄光,一股精纯温和的地脉之气被无形之力牵引,如同听话的游蛇,精准地渗入地下,缠绕上那硕大的土灵薯。空气中弥漫开一股令人心安、仿佛冬日暖阳烘烤大地般的醇厚香气,那灵薯露在地表的枝叶,也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得更加油绿光亮,散发出类似烤红薯的焦甜暖香。
没有烟火,没有复杂的工序,仅仅是一个念头,一次意念引导,烹饪便已然在法则层面悄然进行!
李逍遥自己都有些讶异于这种举重若轻的感觉,但他体内的“庖心”却传递出理所当然的意念,仿佛这本就是“烹饪”应有的姿态——以心驭道,以道烹鲜。
约莫一炷香的功夫(他感觉火候差不多了),他心念再动,那深入地脉的温和气息缓缓退去。他伸手轻轻一探,那硕大的土灵薯便如同熟透的瓜果般,自行从松软的土壤中“吐”了出来。
薯皮呈现出诱人的蜜糖色泽,微微开裂,露出里面金黄灿烂、热气腾腾、香气扑鼻的薯肉!那香气,是极致的、浓缩了大地精华与阳光温暖的甘甜,光是闻着,就让人口舌生津,浑身暖洋洋的。
李逍遥掰下一块,放入口中。薯肉入口即化,绵密香甜到了极点,仿佛在品尝一团凝练的、有温度的阳光与大地之吻!更妙的是,这薯肉之中,竟真的蕴含了一丝精纯温和的土系灵力,滋养脾胃,稳固根基,效果堪比温和的土系灵丹!
“妙啊!”李逍遥双眼放光,对这“文火慢烤”的效果满意至极。他感觉自己的“庖心”似乎又灵动了一丝,对于如何调动不同属性的天地之力来“烹饪”食材,有了更深的体会。
这一次成功的实践,如同打开了潘多拉魔盒。李逍遥的“庖心”被彻底激活,开始以禁区为试验场,疯狂地推演、实践着各种奇思妙想。
他以月光葡藤的凝露为引,调动太阴星力,瞬间冰镇灵泉,制作出能清心明目的“月露冰泉”。
他引动微风,将七彩玲珑椒的辣意与醉仙莲的异香巧妙融合,凭空凝练出能随风飘散、闻之提神醒脑的“香辣道韵符”。
他甚至尝试着将一丝“红尘百味”的道痕,注入一颗普通的鹅卵石,那石头表面竟渐渐浮现出酸甜苦辣咸不断变幻的纹路,成了一件能自行感悟世间滋味的奇物——“百味悟道石”!
他的“烹饪”,早已超越了凡俗厨艺的范畴,进入了“以天地为炉,造化为工”的至高境界!每一次动手,都是一次对法则的精妙运用,一次对“美味”概念的重新定义!
而随着他“庖心”的不断实践与成长,那枚作为源头的“道种”也愈发凝实璀璨,其散发出的“食之道韵”更加系统、更加深邃,对青云宗的“道染”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从被动的浸染、灵感的激发、理念的传导,升级为了主动的“道统构建”!
丹霞峰食堂, 已然自发形成了研究“灵食烹饪”的风气。弟子们不再满足于简单处理食材,开始尝试模仿、学习李逍遥无意中展现的种种“厨道”理念,虽然只得皮毛,却也鼓捣出了一些兼具美味与特殊效果的“灵膳”,甚至有人开始整理心得,编纂《青云食经》的雏形。
炼器坊、炼丹房,也受到了深远影响。炼器师开始尝试在法器中融入“滋味道韵”,炼制出能散发宁神香气、或能轻微滋养神魂的“香器”、“味鼎”。炼丹师则开始研究如何将“五味调和”之理融入丹方,以降低丹药的副作用,提升吸收效率。
**堂内,有长老在讲解“木系生长术”时,竟下意识地以“培育灵植如同烹调高汤,需掌握火候(光照、水分)、懂得调味(灵气配比)、耐心等待(生长周期)”来比喻,让弟子们对枯燥的功法有了全新的、更加形象的理解,修炼起来事半功倍。
甚至宗门任务榜上,都开始出现“搜集特定风味灵植”、“协助开发新式灵膳”、“探索未知可食用资源”等与“食”相关的任务,并且奖励丰厚,吸引了大量弟子参与。
整个青云宗,从上到下,从修行到生活,都深深地打上了“食”之道的烙印!一种以“美味”为核心、兼具实用、修行与乐趣的独特宗门文化,正在迅速形成!“青云食道”,俨然已成气候!
而在诸天之上,太虚殿内。
“万象归元仪”上显示的青云宗位面影像,已经彻底变成了一幅流光溢彩、道韵流转的“食道文明画卷”!其中代表各种“食”相关活动、造物、理念的光点、光带纵横交错,构成了一个复杂而有序的、充满活力的文明网络!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