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逍遥那“希望外面变好”的懒散念头,如同为悄然外溢的道域气息打开了一道微妙的闸门。蕴含着“秩序”、“生机”、“美味”特质的道韵,不再仅仅是自然的渗透,更带上了一丝主动“滋养”与“优化”的意味,如同无声的潮汐,以禁区为核心,一波接一波地向着整个青云宗山门蔓延、浸润。
这种浸润,非是狂风暴雨式的强行改造,而是春风化雨般的潜移默化。
青云主峰下的“凝碧潭”,潭底霞光已稳定如呼吸,那诱人的异香非但没有消散,反而沉淀下来,融入潭水。有弟子取此水炼丹,成丹率竟平添半成,且丹药自带一缕清润甘香,更易吸收。有长老以此水煮茶,只觉道心澄澈,往日修行滞涩处豁然开朗。此潭,俨然已成青云宗新的修炼圣地,被弟子们私下称为“馋涎仙潭”(虽不雅,却极贴切)。
丹霞峰食堂那口“千味锅”,每日清晨凝结的“灵膏”愈发厚实鲜香,已成为食堂制作所有高阶灵膳的必备基底,引得其他峰弟子羡慕不已,甚至有人试图高价求购一勺而不可得。
灵兽园的“古饲木”,分泌的“饲木灵胶”品质稳步提升,园内灵兽整体素质跃升,连带着灵兽园弟子在宗门内的地位都水涨船高。
藏经阁内,被“点化”的玉简数量悄然增加,涉及的范围也从酿饮之术,扩展到了些许灵植培育、食材处理、甚至一门以“咀嚼韵律”辅助炼化灵气的偏门法诀。虽非惊天动地的神功秘籍,却实实在在地方便了弟子们的修行与生活,使得藏经阁的人气都旺了几分。
更宏观的变化在于,整个青云宗范围内的天地灵气,似乎都变得更加“温顺”和“可口”,弟子们修行时引气入体的效率普遍提升,心魔滋生的概率也显着降低。宗门内的植被愈发苍翠,连寻常山石都隐隐透出温润光泽。
整个青云宗,仿佛被浸泡在一个巨大而温和的“美味优化池”中,方方面面都在向着更好的方向悄然蜕变。宗门气象,一日胜过一日。
起初,这种变化还被视为宗门气运勃发、祖师显灵。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异象的持续与集中,尤其是所有变化都隐隐指向“食”与“美味”这一共同特质,以及那若有若无、源自后山禁区的奇异道韵波动,让青云宗的高层再也无法自欺欺人。
掌门云鹤真人召集各峰长老于青云殿内,将各处异象与后山禁区的关联坦然相告。殿内一时寂静,众长老面色复杂,有惊疑,有担忧,更有几分难以抑制的欣喜——毕竟,宗门的的确确是受益者,且未付出任何代价。
“后山那位……究竟是何等存在?”一位长老喃喃道,目光中充满敬畏。
“其意欲何为?如此施恩于我青云宗,所图为何?”另一位长老忧心忡忡。
“观其道韵,祥和纯净,充满生机,更兼有点化万物、滋养众生之能,似乎……并非恶意。”丹霞峰长老沉吟道,他是“千味锅”的直接受益者,感受最为深刻。
云鹤真人端坐主位,目光扫过众人,缓缓道:“无论其目的为何,眼下我青云宗确因此而得利。那位存在,连上界仙使(他指白尘及太虚殿的隐约关注)都恭敬有加,非我等所能揣度。既然其道韵于我宗有益无害,我等便顺其自然,静观其变。传令下去,宗门弟子不得靠近后山禁区,不得对外宣扬宗内异变,一切如常。”
策略既定,青云宗上下便以一种既忐忑又暗喜的心态,默默接纳并享受着这场无声的“造化”。
然而,青云宗范围内的灵气异动与种种不寻常的“美味”气象,终究无法完全掩盖。邻近的一些修仙宗门与势力,渐渐察觉到了端倪。
与青云宗素有往来的“赤炎门”, 其门主在一次拜访中,饮用了用“凝碧潭”水泡的灵茶后,当场陷入短暂的顿悟,突破了一个困扰他数十年的小瓶颈!归去后,他对青云宗那“神奇的潭水”念念不忘,数次派人打探,虽未得悉全貌,却也知晓青云宗内定有非凡机缘。
以情报灵通着称的“百晓阁”,其安插在青云宗附近的暗桩,陆续传回了“青云宗弟子修为普遍精进”、“丹霞峰灵膳效果奇佳”、“灵兽素质异常提升”等零散信息,虽不完整,却也拼凑出一个结论:青云宗,正在经历一场未知的、积极的蜕变!
甚至一些隐居在青云宗周边山脉的散修大能,也于定中感应到,青云宗方向的天地灵气变得异常“活跃”与“滋养”,仿佛有一尊温和而强大的存在正在那里沉睡,其呼吸引动着周遭法则。
一时间,青云宗成为了周边势力暗中关注的焦点。好奇、探究、乃至一丝不易察觉的嫉妒,在暗流中涌动。已有势力在考虑,是否要寻个由头,正式拜访青云宗,一探究竟。
诸天之上,太虚殿内。
“万象归元仪”清晰地显示着青云宗位面那愈发浓郁的“食韵”光华,以及周边位面投射过来的、代表着好奇与关注的无形“视线”。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