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逍遥那关于“‘收成’分配”的念头,如同在他那已然构建起基本秩序与名号体系的道域心湖中,投下了一颗关乎“循环”与“均衡”的石子。他体内那枚刚刚经历“命名”权柄初试、尚在沉淀消化的“道种”,似乎对这个更加复杂、涉及资源流动与生态平衡的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始以一种更加宏观的视角进行推演。
他并未立刻制定具体的分配方案,而是本能地觉得,这片天地产出的“美味”,其价值与效用,不应仅仅服务于他一人。那些辛勤“工作”、努力“竞逐”的小家伙们,似乎也该得到应有的“回报”?还有这片生养它们的天地本身,是否也需要“反哺”?
这个朴素的“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虽然他不懂这话)的念头,带着一丝懵懂的“天道至公”意识,悄然引动了更深层次的法则。
李逍遥心念微动,并未言说,只是将这份“均衡”、“循环”、“共生”的意念,融入了自身呼吸,与他那已然成为道域核心的本源共鸣。
下一刻,那套无形的“食之律令”网络,仿佛被注入了新的指令,开始了自我演化与细化!
首先,是“贡献反馈机制”的完善。
那株被命名为“紫极辣尊”的椒株,在持续产出高品质辣韵滋养道域的同时,其根系周围的土壤,开始自发地凝聚出更加精纯的“火灵息壤”,并得到来自小桃树“万妙调和桃祖”特意引导过来的一缕温和生机道韵,使其生长根基愈发稳固,甚至隐隐有孕育“椒子”、开枝散叶的迹象。
“冰心悟道葡萄”在贡献月华精露后,其藤蔓缠绕的架子上,竟缓缓析出了一种名为“月凝石乳”的稀有灵液,滴落根部,滋养其身。
“星轨鲜虾将”带领虾群演练阵法、净化泉水,其活动最频繁的泉底区域,悄然凝结出了一些蕴含星辰道韵与纯净水灵的“星水玉砂”,成为了虾群蜕壳进化时的最佳补品。
甚至那些普通的、未获名号的灵植虾虫,只要其生长、活动对整体生态有益,也会得到相应的、微弱的道韵反馈,或是土壤更加肥沃,或是水质更加清澈。
其次,是“道域反哺机制”的建立。
李逍遥明确规定(意念设定),所有产出,需有一成“精华”,反哺于此方天地。这并非强制征收,而是融入律令的自然循环。当“紫极辣尊”凝结辣韵时,便有一缕最精纯的紫意散入空中,增强此域“火行”道基;当“冰心悟道葡萄”吸纳月华时,便有一丝太阴清辉融入地脉,稳固“水行”本源;灵晶虾活动带来的活性,亦有部分沉淀于泉水,提升其整体灵性……取一还一,循环往复,道域本身也在这种持续的、温和的反哺中,缓慢而坚定地自我提升着底蕴。
最后,则是留给李逍遥自己,以及……未来可能存在的“流通”部分。
剩下的九成产出,李逍遥自取大头,用于满足自身需求与进行各种“创造”试验。但同时,律令中也留下了一个模糊的“余量”,仿佛预留着,用于日后可能与其他个体或势力进行的“交换”或“赐予”。
这套基于“均衡”与“循环”理念的、无形而精密的分配体系,随着李逍遥的意念,悄然刻入道域法则,开始自动运行。
整个禁区,仿佛一个拥有了完善内循环的经济体,进入了更加健康、更加可持续的发展模式。所有的生灵植物,在得到正向反馈后,“工作”积极性更高,产出品质稳步提升,同时对这片天地的归属感与依存感也愈发强烈。道域本身,也因持续的反哺,灵气更加浓郁精纯,法则结构更加稳固,隐隐有扩张、提升位格的趋势!
这股蕴含着“均衡”、“滋养”、“循环”意味的道韵,再次扩散开去,对青云宗的影响堪称深远。
宗门内的灵气循环变得更加高效稳定,灵脉隐隐有壮大之势。
弟子们发现,自己在修行、制作灵膳时,若能遵循某种“取用有度、回馈自然”的心态,不仅过程更加顺畅,成果也往往更好,仿佛得到了天地(李逍遥道域)的隐性嘉奖。
一种类似于“贡献点”的、基于对宗门(可视为李逍遥道域的延伸)贡献度而获得隐性气运加持或修行助益的现象,开始在某些弟子身上模糊显现。虽然无人能明确说出规则,但冥冥中自有感应:善待此方天地,天地必厚待于你。
丹霞峰食堂甚至开始自发地将一些烹饪过程中产生的、富含灵气的“下脚料”(如灵植根须、虾壳等),以特定法门处理后,埋入灵植圃或投入特定区域反哺地气,效果出奇的好!
青云宗的“食道文明”,在引入了“秩序”、“活力”、“标准”之后,又补上了“均衡”与“循环”这至关重要的一环,文明根基变得前所未有的扎实、健康,充满了内生性的增长动力!
诸天之上,太虚殿内。
“万象归元仪”监测到了青云宗位面那变得更加稳定、和谐且充满活力的道韵背景,尤其是其中清晰可见的、代表着“能量循环”与“反哺机制”的新的法则纹路!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