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撞邪后我靠物理驱魔封神 > 第1章 开封府的无血奇案

撞邪后我靠物理驱魔封神 第1章 开封府的无血奇案

作者:黻蓼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5 19:08:45

时值庆历三年,夏深。

开封府,后院西厢的一间值房内,窗扉半掩,挡不住外面芭蕉叶上积聚的暑气,也隔不断隐隐飘来的、法坛上焚烧檀香的腻人烟气。沈括——如今顶着这个身体已半月有余的原现代法医沈荺——正对着一盏造型古拙的青铜油灯,调整着桌上几片磨得极薄的水玉镜片。

他穿来时,这身体的主人,那位历史上本该以《梦溪笔谈》名垂青史的宋代科学家,还只是个刚通过铨试、补入开封府为流内铨最低阶文散官“将仕郎”、实职为“推官”的年轻官员。官职不大,琐事不少,好在,他上辈子跟尸体打交道,这辈子,似乎也绕不开。

外面的诵经声和铃铛声又飘了进来,带着一种刻意营造的肃穆。沈括皱了皱眉,将一块小心切割好的、沾染了少许暗红污迹的布帛碎片,放在承物台上,然后凑近那由几层镜片叠合组成的简易“显微镜”——这是他耗费多日,凭着记忆和这个时代能找到的材料,能磨制出的最高倍数的玩意儿了。

视野里,模糊的纤维结构逐渐清晰,其间附着的一些更为微小的、呈现规则几何形状的晶体颗粒,也隐约可辨。不是这个时代织物上该有的东西。

“沈兄!沈兄!”

急促的脚步声伴着呼唤由远及近,砰一声,值房那本就不太牢靠的木门被猛地推开,撞在墙上,发出闷响。来人是个同样穿着绿色官袍的年轻官员,姓王,与沈括同期入职,此时他额上见汗,脸色发白,眼神里透着股抑制不住的惊惶。

“王贤弟,何事慌张?”沈括直起身,不动声色地将那几片水玉镜片和承物台上的布帛碎片收拢,用一块干净的细棉布盖住。那布帛碎片,是前日那起“无血尸”案现场,他从死者衣襟内侧不易察觉的角落,偷偷剪下来的。

“又…又发现了!”王推官喘着气,手指着外面,“城南,蔡河边上,一个更夫!死状…死状跟三天前那个一模一样!”

沈括眼神一凝:“全身无创口,血液干涸,眉心朱砂印?”

“对!对对对!”王推官连连点头,声音发颤,“府尹和几位判官、推官都过去了,请的龙虎山张天师的高足也到了,正在那儿开坛做法呢!府尹让你我也速去现场勘验。”

该来的还是来了。沈括心下微沉,面上却平静:“好,我们这就去。”

收拾停当,两人快步出了开封府,骑上衙役备好的马,一路往城南疾行。夏日午后,开封街道依旧繁华,叫卖声、车马声不绝,但越靠近蔡河沿岸,人流越见稀疏,一种无形的压抑感弥漫开来。

案发地点在蔡河一段较为偏僻的河滩,芦苇丛生。此刻这里已是灯火通明,开封府的衙役们手持水火棍,围出了一大片空地。空地中央,俯卧着一具身穿更夫号衣的尸体,周围插着数面杏黄色符旗,迎风猎猎作响。一位身着绛紫色法衣、头戴芙蓉冠的年轻道士,正手持桃木剑,步罡踏斗,口中念念有词,两名道童在一旁敲磬摇铃。香烟缭绕,几乎盖过了河水的腥气与尸体开始**的淡淡异味。

开封府尹包拯肃立一旁,面沉如水,他身旁站着几位高阶属官,如判官、推官等,皆是一脸凝重,目光大多聚焦在那位做法事的张天师高足身上,眼神里混合着敬畏与期盼。

沈括与王推官上前,向包拯及诸位上官见礼。包拯微微颔首,目光在沈括脸上停留了一瞬,并未多言,只示意他们上前勘验。

沈括走到尸体旁,蹲下身。那股熟悉的、血液缺失后尸体加速**产生的特殊气味,混杂着浓郁的檀香,直冲鼻腔。他屏住呼吸,仔细观察。

死者是一名五十岁上下的更夫,皮肤因失血而呈现一种蜡黄与灰白交织的颜色,紧紧包裹着骨骼,干瘪得可怕。全身衣物完整,不见任何破损与血迹。沈括戴上自备的麂皮手套——这玩意儿又引来旁边几位同僚略显异样的目光——轻轻扳动尸体颈部,使其侧脸露出。

果然,在死者眉心正中央,一点殷红如血的朱砂印记,圆润规整,仿佛精心点染。

“周身无痕,精血被妖物吸摄殆尽,唯留眉心一点纯阳印记为引…此乃极厉害的邪术,非寻常鬼魅所能为。”一个声音在旁边响起,带着几分超然的笃定。是那位刚做完一轮法事的张天师高足,他收剑而立,目光扫过尸体,语气沉凝,“贫道需设七七四十九日法坛,借九天雷火之力,或可炼化此獠。”

几位官员闻言,纷纷点头,低声议论,显然对此说法颇为信服。

沈括没有抬头,他的注意力全在尸体裸露的脖颈、手腕等部位。他凑得更近,几乎将鼻尖贴到皮肤上,仔细寻找。终于,在死者右侧耳后发际线边缘,一个极其微小、几乎与毛孔无异的红点,引起了他的注意。他取出随身携带的一根银探针(同样是自制的),用尖端极其小心地在那红点周围拨弄了一下。

“沈推官,”一个略带不满的声音响起,是那位张道士,“死者为大,何况身中邪术,尸身沾染秽气,不可轻易亵渎,以免邪气侵染。”

旁边一位姓李的判官也帮腔道:“是啊,沈贤弟,天师高足已有论断,你还是退开些,莫要干扰法师施法。”

沈括恍若未闻,他用探针轻轻挑动,随即,从那个微不可察的红点里,用镊子小心翼翼地夹出了什么东西,极细小,在夕阳余晖下闪着一点微光。他迅速将其放入一个寸许高、内壁涂了蜂蜡的小瓷瓶里,塞紧木塞。

然后,他才站起身,褪下手套,面向包拯和那位张道士,语气平静无波:“包府尹,张法师。下官并非有意亵渎遗体,只是方才查验,发现死者耳后有一细微孔洞,并从中取得一异物。下官以为,或与死因有关。”

“孔洞?”张道士眉头一皱,拂袖道,“纵然有孔洞,亦是妖物吸食精血所留通道,秽气凝聚之处,寻常验看,能看出什么究竟?”

“不错,”李判官捻着胡须,“妖物作祟,岂是常理可度?沈贤弟,你年轻气盛,求知心切可以理解,但此等诡谲之事,还是交由专业人士处置为妥。”他所谓的专业人士,自然是指那位张道士。

周围几位官员也纷纷附和,言语间,多是认为沈括多事、不懂规矩,甚至有些莽撞。

沈括看着这群沉浸在“妖物作祟”思维里的同僚,心中并无多少波澜。他只是举起那个小瓷瓶,目光越过众人,直接落在一直沉默不语、只是静静观察的包拯脸上。

“包府尹,”沈括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压过了周围的议论,“下官近日偶得一器,可窥微末之物,纤毫毕现。可否容下官,借此器一观瓶中之物?或可对案情有所助益。”

包拯深邃的目光注视着沈括,又扫了一眼他手中那个不起眼的小瓷瓶,以及身后衙役捧着的那个盖着布的、形状古怪的木匣(里面装着他的显微镜),沉吟了片刻。

“准。”

……

开封府大堂侧厅,平日里商议机要之处。此刻,烛火通明。

包拯端坐主位,那位张天师高足、李判官等几位主要官员分坐两侧,目光都集中在厅堂中央那张花梨木大桌上。桌上,其他杂物已被清开,只放着沈括那个打开的木匣,露出里面结构略显复杂的镜筒、调节旋钮和承物台。

沈括小心翼翼地将那个小瓷瓶里的异物取出,置于一片极薄的、打磨光滑的透明水玉片上,再轻轻放到承物台上。他调整着油灯的位置和镜片的角度,缓慢转动旋钮。

众人都屏息看着,张道士嘴角挂着一丝若有若无的讥诮,李判官等人则多是好奇与怀疑。

沈括调整好了,他直起身,对包拯道:“府尹,诸位上官,请移步一观。”

包拯率先起身,走到桌前,按照沈括的指引,俯身将眼睛凑近那目镜。

片刻的寂静。

包拯的身体似乎微微僵了一下,他猛地抬起头,一向沉稳的脸上,第一次露出了难以掩饰的震惊与错愕。他看了一眼沈括,又立刻再次俯身,仔细观看,这一次,时间更长。

张道士脸上的讥诮渐渐凝固。李判官等人面面相觑。

终于,包拯再次直起身,他深吸一口气,没有说话,只是对张道士和李判官等人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张道士皱了皱眉,上前一步,带着几分倨傲,凑近目镜。

只看了一眼,他脸上的血色瞬间褪去,倨傲变成了全然的难以置信,甚至有一丝惊骇。他像是被烫到一般猛地后退,嘴唇翕动,却发不出任何声音。

李判官等人按捺不住,纷纷围拢上去。

“这…这是何物?!”

“虫…虫子?如此细小!还在动!”

“妖…妖虫?!”

惊呼声此起彼伏。

沈括站在一旁,等到众人都看过,脸上惊疑不定时,才平静地开口,声音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

“非是妖术,亦非鬼魅。此物,姑且可称之为‘微虫’。”

他指向那片水玉片:“诸位方才所见,吸附于死者衣物纤维上的,是盐与硫磺的微小结晶。而自死者耳后取出、正在这镜下蠕动的,是一种嗜血的活物,微小至极,平日肉眼难见。死者眉心的朱砂印记,或许是为了掩盖这真正的致命创口,并引导我等思路,误入妖邪之途。”

他顿了顿,环视一圈那些或震惊、或茫然、或依旧带着恐惧的面孔,最后目光落回神色已恢复沉静、但眼底锐光闪烁的包拯身上。

“此案,乃人为。凶手利用此‘微虫’嗜血之性,杀人于无形,再布置现场,伪装成妖物作祟。”

侧厅内,落针可闻。只有窗外不知疲倦的蝉鸣,依旧嘶哑地鼓噪着,穿透了这死寂的夏夜。

烛火跳跃,映着沈括没什么表情的脸,也映着桌上那架简陋却颠覆认知的“显微镜”。

“那么,此案就交由沈推官修理吧!”包拯的侧脸在烛光的映照下显得有些阴晴不定……

铜壶滴漏,显示着子时已过。

新的一天,以一种谁也没料到的方式,开始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