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开局反重力,国家求我造航母 > 第83章 马首席出手:量子焊接,专家集体沉默!

不到三十六小时,一架没有任何标识的专机降落在伏羲基地的秘密空港。

由三位院士和四位行业顶级专家组成的审查组,面色凝重地走下舷梯。

为首的,是国内高能物理领域的泰山北斗钱立群院士。

他年逾古稀,目光依旧锐利,正是他亲手签发了那份质询函。

秦卫兵没有搞任何欢迎仪式,直接将他们带到了女娲的核心机房。

机房内,气氛肃杀。马英昆和他的核心团队早已在此等候。

“钱老,各位专家,”秦卫兵开门见山,“报告你们已经看过。多说无益,我们直接开始。请各位随机指定一组初始扰动参数,女娲将进行实时推演。”

钱院士身旁的一位专家上前一步,在控制台上输入了一组极其刁钻、以制造极端不稳定性着称的边界条件参数。他冷声道:

“秦总,我们要看的是实时演算,而不是播放一段事先录好的视频。”

“当然。”秦卫兵颔首。

马英昆面无表情地走到主控台,看了一眼参数,对身边的团队成员说:“准备好了吗?”

众人齐声应是。

“女娲,清空缓存,载入动态域自适应耦合算法,目标参数已输入。授权……开始演算!”

随着马英昆一声令下,巨大的全息投影上,托卡马克模型瞬间启动。

代表极端扰动的红色风暴在模型内部生成,比之前任何一次模拟都更加狂暴!

审查组的专家们死死盯住屏幕,他们太清楚这组参数意味着什么——在现有任何理论模型下,这都将在0.1秒内导致约束彻底崩溃。

然而。

奇迹发生了。

就在红色风暴即将触及反应堆内壁的瞬间,模型边界处,无数微小的蓝色计算节点被瞬间激活!

那正是马英昆的共生算法。

宏观模型预警,微观模型精准介入!

人们看到,那狂暴的等离子体湍流,就像一头被无形缰绳驯服的野马,每一次冲撞都被一股柔和而精准的力量引导、重塑、抚平。

原本代表灾难的红色,在蓝色数据流的交织下,被迅速中和、消解。

整个过程行云流水,充满了数学与物理结合的暴力美学

五分钟后,模型趋于绝对稳定。屏幕中央,一行硕大的金色字符浮现:

【实时推演完成。】

【最终稳定性:99.8%。】

【系统判定:完美约束。】

整个机房,死寂无声。

只有冷却系统仍在不知疲倦地嗡鸣。

那位输入刁钻参数的专家,嘴巴微张,眼镜滑到了鼻尖都浑然不觉。他喃喃自语:

“不可能……这违反了热力学局部平衡……它是怎么做到的……”

钱立群院士缓缓闭上眼睛,深吸了一口气,再睁开时,眼中的审慎和怀疑已经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看到真理降临时的震撼与狂喜。

他没有去看秦卫兵,而是转身,向着那个始终沉默的、不修边幅的身影。

马英昆,深深地鞠了一躬。

“马首席,我为我们之前的质疑,向您和您的团队道歉。”

这一躬,代表着龙国最高科研权威的彻底折服。

钱院士直起身,转向秦卫兵,声音斩钉截铁,掷地有声:

“秦总,委员会将立刻撤回质询,并向最高层提交最高优先级的支持报告。轩辕计划,从此刻起,排除一切干扰,要人给人,要钱给钱!龙国的未来,拜托你们了!”

简单的几句话,为这场豪赌,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当虚拟蓝图擘画完毕,这股由思想和数据点燃的热情,便迅速投入到实体制造的最前沿。

燃烧的第七日正午,天工平台,3d打印车间。

巨大的天工一号的3d打印平台正在高速运转,空气中弥漫着金属熔融后特有的焦糊味,飞溅的火花密集而明亮。平台中央,一束能量高度集中的激光,正以微米级的精度,对一块用于反应堆核心偏滤器的超高强度钨基合金进行焊接塑形。

这里汇聚了龙国最顶尖的材料学工程师和特种焊接专家。为首的王总工程师,人称老王,从事材料研究四十年,是这个领域的权威专家。

然而此刻。

他的额头上布满了汗珠,正与马英昆激烈地争论着。

“不行!这个焊接参数的升温曲线太陡峭,会导致晶格结构出现微观损伤,在高能粒子流冲击下,寿命会缩短至少百分之三十!”马英昆戴着护目镜,声音因连日的嘶吼而嘶哑。他指着屏幕上一条看似完美的升温曲线,断然否定。

老王工程师又急又有些不服气,他指着屏幕上的数据模型:

“马首席,这已经是基于傅里叶热传导定律和有限元分析得出的最优解了!这条曲线在宏观热量分布上是完美的,我们做了上百次模拟,不可能有问题!”

“傅里叶定律在宏观尺度上极为精确,但在微米级的晶格结构里,它完全不适用!”马英昆一把抢过旁边的草稿纸和笔,完全不顾对方是何等资深的前辈,“我们焊接的是钨基合金,在激光束的高能激发下,晶格振动产生的声子已经不是经典的热传导模式。你们只看到了热量,却没看到热量是怎么走的!”

他在纸上迅速画出复杂的晶格结构图,标注出能量集中的区域。“你们看,热量在晶界处出现了异常的堆积,而不是平滑过渡!这是声子非谐振隧穿!一部分热量以非经典的方式隧穿了晶格边界,在别处制造了你们无法解释的微观热点,导致了材料损伤!我们的升温曲线不能再是平滑的直线或弧线!”

十分钟后,在老王和他的团队震惊的目光中,马英昆的新公式完成了。它不再是一个单一的函数,而是一个由分段函数与高频脉冲调制相结合的复合函数。

“看这里,”他指着公式的核心部分,“我们在主升温曲线上,叠加一个特定频率的微脉冲,频率与合金的固有晶格振动频率相关。这个脉冲的作用不是加热,而是驱散!它主动制造声子谐振,引导那些准备隧穿的异常能量均匀散开,而不是让它们野蛮地撞出一条路!”

老王工程师团队看着这个匪夷所思的公式,意识到这是一种通过精确控制来驾驭微观量子行为的全新方法。这已经超出了材料学的范畴,进入了凝聚态物理的前沿领域。

半小时后,新的焊接参数被应用。天工一号的激光束不再是持续照射,而是以人眼无法分辨的频率高速闪烁。传感器屏幕上,焊缝区的热量分布均匀得像教科书里的理想模型,微观结构探伤显示,完美度提升了惊人的百分之五十。

他们用控制量子行为的方式,完成了一次宏观的完美焊接。

当天下午,秦卫兵来到了天工平台。崭新出炉的偏滤器部件正在进行最后的冷却,它在灯光下闪烁着完美的金属光泽。

秦卫兵戴上手套,轻轻抚摸着那道几乎看不见的焊缝。他转向一旁的老王工程师,后者脸上的激动和敬佩还未褪去。

“老王,感觉如何?”秦卫兵问道。

老王深吸一口气,感慨万千:

“秦总,我搞了一辈子材料,今天……算是开了眼了。我们以前应用的是宏观的经典物理学,而马首席,他应用的是前沿的量子物理学原理。这……这是不同维度的思考方式。这个偏滤器,不,这个制作精密的部件,它的寿命和性能,超出了我们之前最大胆的想象。”

秦卫兵点点头,目光中透出欣慰。

“辛苦你们了。马首席负责捅破天,而你们,负责把天补上。你们每一个人,都至关重要。”

简单的几句话,让在场所有人被马英昆降维打击。

而感到些许挫败的工程师们,重新燃起了自豪感。

秦卫兵看着那件凝聚着超前智慧和顶级工艺的部件。

他知道,实现可控核聚变的目标,又向前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他转头对李德顺说:

“记录在案,所有参与天工平台攻关的团队,项目结束后,记集体一等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