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开局反重力,国家求我造航母 > 第82章 高层质疑我?99.8%点火率,看我霸气回怼!

第三日深夜,秦卫兵的办公室依然灯火通明。

他面前的桌上,放着一份刚刚收到的措辞严厉的质询函,这是来自更高层级技术审查委员会的最后通牒。

“……技术路线过于激进,缺乏成熟理论支撑……建议暂停所有高风险试验,等待进一步评估。”

李德顺站在一旁,声音因愤怒而有些颤抖:“他们这是在从根本上破坏项目!轩辕计划每停一天,造成的损失都极其巨大!”

秦卫兵没有说话,只是将目光投向窗外远处那栋同样彻夜运行的大楼。那是海量数据处理的中心,是超级计算机“女娲”的核心机房,也是整个计划的核心计算与决策单元。他知道,最后的希望就在那里。

此时,在那个被秦卫兵寄予厚望的地方,气氛却异常紧张。环形全息投影墙壁上,无数幽蓝数据流快速向下滚动,将巨大的空间映照得充满未来感与庄严。空气中只有服务器低沉的嗡鸣和冷却系统循环的微响。

在马英昆提出那颠覆性的想法之前,这里曾是项目组最令人感到无助的地方。数十名顶尖的理论物理学家和计算机科学家在这里奋战了几个月,试图用传统模型预测并控制等离子体的行为。

“不行,mhd(磁流体力学)模型又崩溃了!边缘扰动一开始,整个宏观模拟就产生了一堆无效数据!”一位年轻的博士生懊恼地捶了一下控制台。

“换粒子模拟(pIc)试试局部?”团队负责人建议道。

“试过了,组长。光是模拟边缘0.1毫秒的行为,女娲的算力就被占用了70%,这种方法根本无法用于全程实时修正。宏观模型与微观模型之间存在根本性的不兼容问题,我们没有能将它们连接起来的有效方法。”

这就是项目的核心矛盾:宏观与微观的割裂。mhd模型能进行宏观流畅的模拟,但无法表现微观粒子的逃逸;pIc模型虽然精确,但算力消耗极大,根本无法用于全程模拟。他们能掌握整体的宏观态势,却无法获取进行精确干预所必需的微观局部信息。

就在所有人一筹莫展之际,一直沉默的马英昆走到了机房中央。他感受着脚下合金地板传来的冰凉感,这能让他因高度运转而发热的大脑保持一丝清醒。他面前的全息投影并非杂乱的数据流,而是一个巨大的托卡马克装置三维结构图,上面布满了代表“不稳定点”的红色警示光斑。

“女娲,调出传统mhd模型和粒子模拟(pIc)模型,在左侧并行显示。”

两套无法兼容的模型出现在他左手边。马英昆看着它们,深吸一口气,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遍了整个机房:“放弃拼接,我们要做的是‘共生’。”

机房里的其他科学家都停下了手中的工作,惊讶地看着他。

“各位,”马英昆的目光扫过每一个人,“现在,我们要建立一个具有决定性预测能力的全新模型。我要建立一个动态域自适应耦合算法框架。以mhd为基础框架,在所有不稳定边界,实时嵌套pIc进行高精度计算。算法核心:当宏观模型预测的扰动梯度超过阈值0.8时,瞬时切换为微观粒子模拟,并将计算结果作为修正参数反馈给宏观模型!”

这不是疑问,而是指令。短暂的惊讶后,团队负责人最先反应过来:“理论上可行,但这需要一个全新的数学框架来做转换工作!”

“我现在就给你们框架!”马英昆双手在空中展开,并非在编写代码,而是在划分任务区块。“张博士,你负责定义边界层的动态阈值函数!李工,带领你的小组将pIc模型的计算结果格式化,建立与mhd的反馈通道!王教授,你来构建扰动梯度的实时监测模块!”

他一个人,展现出卓越的组织能力,精准地将最艰巨的任务分配给最有能力胜任的团队。他不再是抓取虚拟的数据流,而是用精确的指令,将代表磁场强度和等离子体密度的曲线,交由不同的小组用他刚刚提出的新函数进行强制关联。

整个团队被瞬间激活了!

键盘敲击声、低声的讨论声和指令确认声取代了之前的沉寂。这不再是一个人的独立工作,而是一个顶尖团队在一位天才架构师的引领下,向着未知领域发起的协同攻关!

当最后一串验证代码通过,原本布满红色警报的虚拟反应堆模型,其上的红斑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减少了90%!一个稳定且可预测的核聚变反应堆完整模拟过程,第一次在数据世界中成功实现。

机房里爆发出压抑已久的欢呼。

……

几乎在同一时间,秦卫兵办公室的通讯器响了,是李德顺从机房打来的,声音带着完成艰巨任务后的狂喜与激动:“成功了!老秦!虚拟蓝图构建成功,理论点火成功率……99.8%!”

“好。”秦卫兵的回答只有一个字,声音平静得可怕。但只有他自己知道,在这声好的背后,是压上了自己全部的政治生涯和轩辕计划所有参与者未来的豪赌。他缓缓站起身,拿起桌上那份内容冰冷的质询函,纸张的边缘仿佛带着刺骨的寒意,但他眼神中的决心却足以将其融化。

他走到李德顺身边,接过那份刚刚打印出来的、尚有余温的模拟成功报告,将它与质询函并排放在一起。他拿起笔,悬在签名处,只有短暂的一瞬。在那一瞬间,他想到的不是胜利,而是如果失败,这支笔将写下的是一份无可挽回的罪责。

随即,他毫不犹豫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秦卫兵,笔锋刚劲,力透纸背。

“把这份报告,连同我的亲笔签名,立刻发给委员会的每一个人。”他转向李德顺,语气不容置疑,“附上一句话:轩辕计划等不了,龙国也等不了。我们不是在等待理论,我们是在创造理论。同时,正式邀请委员会派出审查专家组,于48小时内抵达基地,现场观摩女娲的完整复现验证。如果他们还有疑问,让他们来现场找我秦卫兵。”

李德顺看着秦卫兵坚定沉稳的背影,心中豁然开朗。马英昆是那个在理论前沿取得突破的天才,而秦卫兵,则是为天才排除所有干扰,将理论构想转变为工程现实的关键支持者。

“另外,”他停顿了一下,目光再次望向窗外,仿佛能看到即将在东方升起的太阳,“通知所有部门,准备启动二级响应预案。一旦现场验证通过,我们将立即进入实体组件的预制阶段。让后勤部门准备好下一批次超导材料的采购清单,随时待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