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开局反重力,国家求我造航母 > 第19章 直播质疑神迹,全城恐慌?!

就在全江城沉浸于对天工神迹的崇拜与期待时,某种不安的潜流,正在悄然涌动。

江城传媒大厦,17层,《民生观察》栏目组办公室。

一个名叫方笔的男人,正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四周堆满了半人高的旧报纸和资料。他没有理会窗外喧嚣的赞叹,而是专注地看着面前的笔记本电脑。屏幕上显示的并非天工基建的视频,而是一份五年前的电子文档《五年前,跨江大桥垮塌事件深度调查报告》。那篇报道,曾让他在业内封神,也让他得罪了半个江城的权贵。

他的目光从屏幕移开,落在桌角一面陈旧的锦旗上,上面龙飞凤舞地写着八个大字:“业界良心,民生之光”。那是大桥事故遇难者家属们凑钱送来的。

方笔,四十岁上下,戴着一副黑框眼镜,面容清瘦,眼神却很锐利。他相信奇迹,但从不相信未经审视的奇迹。他的信条是:越是完美的表象之下,越可能隐藏着致命的缺陷。十五年来,这面锦旗既是他的荣耀,也是束缚他的枷锁,驱使他偏执地审视每一个光环下的阴影。

这时,私人手机响起,他看了一眼来电显示“张龙”,眉头微不可察地皱了一下,接通了电话。半小时后,他出现在了那家不起眼的咖啡馆。

他面前的咖啡已经冷了。一个头发稀疏、神情憔悴的男人坐在他对面,正是精神几近崩溃的张龙。

“方记者,我今天找您,不是来报私仇的。”张龙开门见山,“我承认,我的龙腾物流因为他损失惨重,但那是商业竞争,我认栽。可是,作为一个在工程物流行业干了半辈子的人,冷静下来后,我越想越觉得害怕。”

他将一沓资料推到方笔面前,姿态不是举报,而是求证。

“方记者,您是内行。我一开始也被那种神乎其技的场面给镇住了,但我们不能被表象蒙蔽。工程学是一门严谨到枯燥的科学,不是变魔术!”他指着资料,“这是我们公司法务和工程顾问连夜整理的报告。根据现行所有国家的建筑标准,任何一项工程,从勘探、设计、材料测试到施工、养护,都有着严格到近乎苛刻的时间要求。比如混凝土,从浇筑到达到设计强度,至少需要28天。他现在一天挖几公里,明天是不是就要一天建成堤坝?这种速度,简直是在用三十万市民的生命开玩笑!”

张龙压低声音,眼中不再是怨毒,而是一种精心表演出的、对行业规则被践踏的忧虑:“我不是要您去抹黑他,恰恰相反,我希望他是对的。但万一呢?万一他用的是某种未经检验的速成材料,或者为了追求速度而偷工减料呢?表面看着固若金汤,也许一场大雨,一次小小的地质沉降,就会让整个工程瞬间崩溃。到时候,就是滔天大祸!方记者,您是江城媒体的最后一把手术刀,您有责任,也有能力去问出我们这些普通市民最关心、也最害怕的问题!恳请您,为了全城人的安全,去监督,去问个明白!”

张龙的话,精准地击中了方笔的职业本能和那份被锦旗固化的责任感。

方笔没有去看张龙,而是拿起了那份资料。他快速翻阅着,上面的每一条款例,每一个技术规范,都是他所熟知的。张龙的逻辑很简单,但却无法辩驳:秦卫兵所展现的一切,都严重违背了公认的工程学原理。

方笔合上资料,沉默了片刻。他抬起头,看着张龙。

“你把自己包装得很好。”

“公仇或许是引子,但对公共安全的担忧,是真切的。”张龙毫不避讳,反而坦然地迎着方笔的审视,“我只是一个害怕看到城市灾 难的普通市民。而您,是唯一能阻止它的人。”

方笔盯着他的眼睛看了很久,最终点了点头。

“我会去现场看看。但我要报道什么,用什么角度,是我自己的事。”

“当然,当然!”张龙如蒙大赦。他知道,只要方笔这把手术刀介入,就一定能从那看似完美的奇迹上,刮下一层皮肉来。

第二天上午,古河道施工现场的外围警戒线旁,一辆“江城民生观察”的采访车停了下来。方笔带着他的直播团队,被几名警察拦在了外面。

“同志,我们是记者,有市宣传部核发的采访证。市民有知情权,我们要求进入现场报道。”方笔递上了证件,态度不卑不亢。

为首的警察核对证件后,摇了摇头:“对不起,这里是A级管控区,没有陈市长的手令,任何人不得入内。”

方笔似乎早料到会是这样。他没有强求,而是让团队在警戒线外架起了设备。

“没关系,我们就在这里直播。”

很快,一个名为《“天工神迹”背后,我们更应关心什么?——方笔一线观察》的直播间,在各大平台悄然开启。

方笔的知名度,迅速吸引了数十万观众涌入。

“大家好,我是方笔。我现在就在古河道施工现场的外围。”方笔对着镜头,背景就是远处若隐若现的巨大机械和警戒线。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天工基建所展现的施工效率,是颠覆性的。我相信屏幕前的各位和我一样,为江城能出现这样的高科技企业而感到振奋。”

他先是肯定了秦卫兵的成就,稳住了直播间的基本盘。然后,话锋一转。

“但是,作为一个跑了十几年工程事故新闻的记者,我的职业本能告诉我,我们不能只看到快。在快的背后,稳与安全,才是关系到三十万市民生命线的根本!”

他举起一块手写板,上面用红笔写着几个大字:地质勘探、材料强度、沉降周期。

“我想请问天工基建的秦总,也想请问批准这项工程的市领导。如此高速的清淤,是否进行了详细的地质雷达扫描?是否评估了河床底部因快速泄压可能导致的结构变化?其次,根据我们了解,后续的堤坝建设也将以超乎想象的速度完成。那么,我想知道,使用的究竟是什么材料?这种材料的耐久性、抗压性、抗腐蚀性数据,是否经过了国家级权威机构的检测和认证?它的长期稳定性如何保证?”

他的问题直指核心。

直播间的弹幕,瞬间炸开了锅,风向开始急剧分化。

一开始的满屏“秦神无敌”和“基建狂魔”中,开始夹杂着不同的声音。

“卧槽,光顾着看爽了,忘了这事关身家性命啊!”

“呃……虽然不想承认,但方记者说的好像有点道理。”

“楼上理中客滚!秦总的技术是你们能理解的?等着被打脸吧!”

“我是学土木的,方记者问的这几个问题,确实是所有超大型工程的命门,半点马虎不得。希望官方能给个解释。”

“对啊,光快有什么用,万一是豆腐渣工程,以后倒霉的还是我们江城人!”

方笔的表情愈发严肃,他仿佛看到了弹幕的分化,对着镜头,一字一句地说道:“速度,可以创造奇迹。但违背科学规律的速度,也可能酿成灾难。我们钦佩英雄,但绝不能容忍一个不计后果的英雄,将我们的城市置于未知的风险之中!”

他将舆论的焦点,从对“神迹”的崇拜,转移到了对“安全”的担忧。这是一种比谩骂和污蔑高明百倍的手段,因为它利用了人们内心深处最原始的恐惧,并撬动了专业主义的权威。

在临时指挥部里,李德顺看着平板上的直播,脸色铁青。

“这个姓方的,胡说八道些什么!他懂个屁!我们用的技术,是他能理解的吗?”

小九也凑过来看了一眼,歪着头,似乎不太明白为什么屏幕里那个人说了几句话,弹幕上那些夸奖秦卫兵的人,就开始害怕了。

秦卫兵从一台设备旁走过来,接过了平板。他静静地看着直播画面,听着方笔那句句诛心的质问,脸上没有任何表情。

直播的最后,方笔看向镜头,仿佛目光穿透了屏幕,直接看向了秦卫兵。

“秦卫兵先生,速度的奇迹我们已经见证。现在,江城三十万市民,需要一个关于安全的答案。我,方笔,在这里,正式邀请您,或者您的总工程师,走出这道戒严线,面对我们的镜头,接受全城市民的公开质询。”

“我们等待您的回答。”

直播结束,画面定格在方笔那张写满了较真的脸上。几乎是同时,秦卫兵的私人电话响了起来,来电显示是“陈振国”。

“卫兵同志,”电话那头,市长陈振国的声音凝重,“直播我看了。这个方笔,是个大麻烦。”

秦卫兵“嗯”了一声,示意他继续说。

“他跟张龙那种跳梁小丑不一样。他在江城市民心中信誉极高,以专业、较真着称。这次他没有抹黑,而是打着公共安全和专业监督的旗号,把问题摆在了台面上。这比上次张龙的无脑黑要棘手一百倍!处理不好,会彻底动摇项目的民意基础,甚至会让我们市委市政府陷入被动。这不是网络口水战,已经上升到政治信任危机的高度了。”

挂断电话,李德顺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急道:“秦总,这孙子摆明了是设套让咱们钻啊!他要的那些数据和报告,咱们怎么给?给了他们看得懂吗?这不就是阳谋吗?”

一个无法用暴力或资本解决的阳谋,一个用民意和专业构筑的舆论陷阱,就这样堂而皇之地摆在了秦卫兵的面前。

接,还是不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