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时将至,万籁俱寂。
绝尘峰顶仿佛沉入墨海,唯有主屋内一灯如豆,在寒夜中摇曳出暖黄的光晕。炭火早已熄灭,门窗紧闭,将最后一丝人间烟火气也锁在室外,只余下清寒入骨的纯粹。
苏泓与沈忘忧相对盘坐于蒲团之上,中间隔着一臂之遥。
“《参商谒帝》全篇精要,在于神游太真。”
沈忘忧的声音在寂静中响起,低沉而清晰,不带丝毫波澜,“此境非是轻功腾挪之巧,而是神意超脱形骸之缚,以心为目,以神为足,游于天地之间,感应星辰轨迹,万物气机。”
他目光落在苏泓脸上,烛光在那双过于清澈的眸子里跳跃,却照不见底。
“寻常武者修此,需以内力为舟,意志为桨,逆流行舟,九死一生。心魔幻象,皆为常劫。”
他话音微顿,目光如古井深潭落在苏泓脸上,“然你灵台自成天地,外邪难侵,内魔不生。你之心神澄澈,近乎明镜止水,此乃禀赋,非关修证。”
沈忘忧缓缓道出他观察已久的结论,“于此神游太真之道,确是万金难求的璞玉浑金。此境于你,非是苦渡,乃是归途。”
他并指如剑,虚点自身眉心,一道微不可察的冰蓝气息自其祖窍隐隐透出,带着一种浩瀚而冰冷的意蕴:“稍后,我会引动自身神意,为你打开通往‘太真’之境的门扉。你只需放松心神,摒弃所有杂念,依你本能去看,去感应。记住,谨守灵台清明。见诸相非相,即见真实。”
“是,老师。”苏泓应道。他明白,这并非武力对抗,而是一种更深层次的引导与体验。对他而言,这更像是一次循着既定轨迹,对未知之境的理性探察。
沈忘忧不再多言,缓缓阖上双目。
刹那间,苏泓感到周遭的空气仿佛凝滞了。并非物理上的凝固,而是一种感知层面的抽离。沈忘忧身上那股熟悉的清冷气息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为宏大、更为本质的“存在感”。
紧接着,一点冰蓝的光晕自沈忘忧眉心亮起,初时微弱,随即缓缓扩散,如同投入静水的石子漾开的涟漪,无声无息地将苏泓笼罩在内。
苏泓依言闭上双眼。
就在闭目的刹那,他‘看’到的不再是黑暗。
一片无边无际、星光璀璨的虚空在他眼前展开。
并非肉眼所见的具体星辰,而是无数流动的、闪烁着各色微光的轨迹与节点,它们彼此交织、牵引、运行,构成一张庞大到难以想象的网络。寒气凛冽,却又带着星辰运转的、冰冷而精确的韵律。
他知道,这是沈忘忧以自身神意构筑的太真之境,是《参商谒帝》心法运行的内在宇宙图景。
寻常弟子初入此境,或被浩瀚星海震慑心神失守,或迷失于纷繁轨迹不知所措,更需苦苦抵御那无孔不入、直透神魂的冰寒剑意侵蚀。
然而苏泓没有。
他的意识仿佛剥离了所有情感的映照之水,瞬间便适应了这片奇异的空间。那足以冻结寻常武者心神的冰寒,于他而言,只是此方天地固有的、一种纯粹的规则体现。
那令人眼花缭乱的星辰轨迹,在他眼中自动分解、归类,呈现出某种基于能量与引力的、近乎数学公式般的内在逻辑。
他甚至能清晰地感知到沈忘忧神意所在的核心——
那是一团最为凝聚、最为冰冷的冰蓝色光晕,如同星云的中心,散发着稳定而强大的引力,约束并引导着这片神意宇宙的运行。无数细微的、代表着沈忘忧剑意与内息的冰蓝丝线,正以那核心为源头,沿着既定的星轨流转不息。
沈忘忧的神意传来一丝几不可察的波动,带着指引的意味,指向某条尤为复杂晦涩的轨迹。
苏泓的“目光”随之投去。
那条轨迹在沈忘忧的引导下,原本运行略显滞涩,仿佛蒙着一层薄尘。然而,当苏泓那纯粹到不含任何主观情绪、唯有绝对客观的“观察”落于其上时,奇迹发生了。
那轨迹仿佛被无形的拭镜布拂过,瞬间变得清晰、明亮!其运行的规律,内蕴的能量节点,甚至与周遭其他轨迹的微妙关联,都以前所未有的、纤毫毕现的方式呈现在苏泓的感知中。
不仅仅是这条轨迹,随着苏泓那异乎寻常的、高度集中的意识如清泉流过砾石般无声漫过这片神意星空,凡是被他注视之处,那些原本模糊、纠缠、运行不畅的星轨,都仿佛被注入了活力,变得井然有序,流畅自如!
他的存在本身,便如同一道映照万法的纯粹之光。
光所及处,神意星海中那些晦暗缠结的轨迹,如同被无形之手抚平的涟漪,纷纷变得清晰、顺畅,自行循着最本源的道轨运行。整个沈忘忧构筑的神意宇宙,因其照耀,正褪去尘埃,展现出近乎‘道’的圆融本质。
沈忘忧冰封的心神深处,终于掀起了一丝真正的波澜。
他感受到自身那锤炼了数十年、早已固化的神意宇宙,正在以一种他从未想象过的方式被净化和优化。那些连他自己都未曾完全洞察的细微滞涩之处,在苏泓那奇特的映照下,竟自行消弭、贯通!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