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队铁骑穿过长长的谷道,犹如黑色的契子,直冲太行山谷。
铁蹄踏在平整的石板路上,发出急促而清脆的“嗒嗒”声。
董旻骑在马上,眉头拧成了一个疙瘩。
他身后的数十名西凉亲随,个个腰挎长刀,浑身煞气,仿佛一群闯入羊圈的恶狼。
可这“羊圈”,有些不对劲。
道路两旁,沟渠整齐,引着清澈的溪水灌溉着一片片新开垦的田地。
田间劳作的百姓,虽然衣衫朴素,脸上却不见丝毫麻木与愁苦,反而干劲十足,甚至还有人一边干活一边哼着不成调的歌。
更远处,一座座新搭建的茅草屋舍规划得井然有序,炊烟袅袅。
甚至,他还听到了稚嫩的,带着些许参差不齐的读书声。
“天、地、玄、黄……日、月、盈、昃……”
董旻顺着声音看去,只见一处空地上,一个断了条胳膊的老头,正拿着一根树枝,在地上教着一群半大孩子认字。
那些孩子,一个个睁着乌溜溜的眼睛k看着他们,满是好奇。
董旻的眉头紧皱。
荒谬!
何等的荒谬!
一群贱民,一群注定要在泥地里刨食,活不过三十岁的蝼蚁,居然还学人读书认字?
他们配吗?
更让他怒火中烧的是,当他的马队经过时,那些贱民居然敢抬头看他!
他们的眼神里,有好奇,有警惕,甚至还有一丝……审视?
但唯独没有他最熟悉的,那种深入骨髓的恐惧和谄媚!
什么时候,这帮两脚羊,也敢直视猛虎了?
“一群被神棍洗脑的蠢货,死到临头,尚不自知。”董旻在心中冷哼。
他暗暗记下了那些敢于直视他的面孔。
等兄长大军一到,他要亲手将这些人的眼珠子都挖出来!
他要让这山谷里的所有人明白,贱民,就该有贱民的样子!
一个黄巾军的引路者在前方停下,对着一顶毫不起眼的营帐躬身道:“董将军,贾祭酒就在里面等您。”
董旻翻身下马,将马鞭随手扔给亲随,大摇大摆地走了过去。
他一把掀开帐帘。
帐内陈设简单,只有一桌一椅,贾诩正坐在桌后,借着天光,低头审视着一张兽皮地图。
听到动静,贾诩缓缓抬起头。
“呵呵,贾文和,别来无恙啊。”董旻扯着嘴角,露出一副猫捉老鼠的表情。
他踱步到贾诩面前,居高临下地打量着他。
“我还当你多有骨气,宁愿在军中当个末流文书,也不肯向我低头。怎么,现在想通了?”
董旻伸出手指,点了点贾诩身上那件崭新的祭酒道袍,语气里的嘲讽几乎要溢出来。
“放着好好的汉臣不当了,跑到这反贼窝里,给一群装神弄鬼的邪教当军师?你这身皮,穿着不嫌臊得慌吗?”
贾诩的面容古井无波,他站起身,对着董旻平静地拱了拱手。
“董将军说笑了。”
他的声音沙哑,听不出任何情绪。
“时移世易,人,总要活下去。诩不过是顺天应人,择良木而栖罢了。”
董旻一愣,随即爆发出刺耳的大笑。
“顺天应人?择良木而栖?哈哈哈哈!”
他指着贾诩,笑得前仰后合。
“你管那张神棍叫‘天’?管这群泥腿子叫‘良木’?”
“贾文和啊贾文和,你这装腔作势的本事,倒是半点没变。也罢,你这种阴沟里的货色,配他们这帮邪教,倒也算是门当户对!”
说完,他不再理会贾诩,撩开账帘径直离去,仿佛多看贾诩一眼都嫌脏。
贾诩站在原地,垂在身侧的手,指节微微泛白。
……
册封大典,设在山谷中央新筑起的一座高台之上。
高台之下,人山人海。
数十万黄巾教众汇聚于此,黑压压的一片,却鸦雀无声,只有一面面黄色的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
所有人的目光,都狂热地注视着高台之上那个身着八卦道袍的身影。
张皓站在高台边缘,心中暗骂。
“他妈的,这么多人,连个麦克风都没有,全靠吼,嗓子都要喊哑了。”
“等回头一定让张宝那帮工匠,给我搞个土制扩音器出来!”
吐槽归吐槽,他脸上的神情却是一片肃穆庄严。
他清了清嗓子,运足丹田气,声音如洪钟大吕,在山谷中回荡。
“我太平道,顺天意,救苍生!”
“然,苍生多艰,非一人之力可济。幸得天尊垂怜,降下智星,辅佐贫道,共建太平盛世!”
他猛地转身,伸手指向身后的贾诩。
“今,贫道奉天尊之命,册封贾诩,为我太平道‘赞军祭酒’!总领全军参谋军机,上佐天威,下安万民!”
“赞军祭酒!!”
“赞军祭酒!!”
台下的教众,爆发出阵阵的呐喊。
董旻被安排在台侧的观礼席位上,他看着这一幕,脸上的鄙夷愈发浓重。
就在全场气氛达到顶点的时刻,一个极其不和谐的声音,突兀地炸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