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总裁豪门 > 凤舞凰歌 > 第136章 “风临月,你究竟是何方神圣?”

暮色四合,宫灯初上。

御书房内烛火通明,映照着年轻帝王冷峻的侧脸。

萧景玄负手立于窗前,目光沉沉地望着渐暗的天色,案几上堆满了科举案卷宗,最上方是周明自尽后的验尸报告。

“线索全断了。”他低声自语,指节因用力而微微发白。

周明一死,如同斩断了所有追查的路径。

那些暗中操纵科举、买卖功名的黑手,就这样消失得无影无踪。更令人不安的是,朝中已有数位大臣上奏,请求尽快了结此案,以免影响明年春闱。

“陛下,皇后娘娘来了。”内侍躬身禀报。

萧景玄眉头微蹙,这个时候她来做什么?自大婚以来,他们之间始终保持着相敬如宾的距离。那个从边关回来的女子,有着不同于京中贵女的锐气,却也懂得在宫中收敛锋芒。

“请皇后进来。”

风临月步入御书房,身后跟着一名捧着食盒的宫女。她今日穿着一袭淡青色宫装,发髻简洁,只簪一支白玉簪,步履从容,不见半分娇柔。

“臣妾听闻陛下连日劳顿,特命小厨房炖了参汤。”她微微屈膝,声音清越。

萧景玄淡淡点头,“有劳皇后费心。”

宫女将食盒放在案几旁,悄然退下。风临月并未立即离开,而是目光扫过满桌卷宗,最后落在萧景玄紧锁的眉头上。

“陛下仍在为科举案烦忧?”

萧景玄冷哼一声,“朝中诸事,皇后还是少过问为好。”

风临月不恼不怒,自顾自地打开食盒,盛出一碗参汤,轻轻放在案几上空处。

“臣妾不敢干政。只是见陛下为此案困扰,想起在边关时的一些旧事。”

萧景玄挑眉看她,示意她说下去。

“在边关时,将士们有时会藏些私房钱。若藏在枕下靴里,一搜便知。”风临月语气平和,仿佛真的只是在闲聊家常,“但若有人将私钱混入全营的粮饷账本里,便如一滴水入海,寻无可寻。”

萧景玄初时未觉,随手接过参汤,正要抿一口,却忽然顿住。他猛然抬头,目光如电般射向风临月。

“皇后的意思是?”

风临月微微一笑,眼神清澈见底,“臣妾没什么特别的意思,只是随口一说罢了。陛下慢用,臣妾告退。”

她行礼后转身离去,裙裾轻拂门槛,消失在暮色中。

萧景玄放下参汤,快步走回案前,重新翻看那些被退回的试卷和落榜举子的名单。他的手指在一份名单上停住,眼中闪过一丝锐光。

“混入全营的粮饷账本……”他低声重复着风临月的话,忽然高声唤道,“传顾晏书!”

---

璟王府,西苑。

晏华裳从噩梦中惊醒,额上沁出细密汗珠。窗外月色朦胧,室内烛火已燃至半截。

她又梦见了那个场景——无数举子跪在宫门外哭诉不公,其中一人的袖口上绣着奇特的纹样,那纹样她在王府的古籍中见过,与某种秘术有关。

披衣起身,她点亮了桌案上的灯,取出纸笔,细细勾勒出梦中见到的纹样。那是一朵半开的莲花,花瓣却形似火焰,莲心处有一点朱砂。

“这是什么?”她喃喃自语,指尖轻触纸上的图案。

门外传来轻微的脚步声,是守夜的侍女。

“小姐,您醒着吗?需要什么吗?”

晏华裳迅速将画纸收起,“不用,我这就睡了。”

她吹熄灯火,重新躺回床上,心中却波涛汹涌。这几日,她屡次梦见与科举案相关的片段,那些破碎的画面似乎在指引她去发现什么。

周明之死绝非表面那么简单。她在重生后获得的玄学感知力告诉她,这背后有着不寻常的力量在运作。

明日,她需得去见一个人。

---

翌日清晨,风临月正在宫中查看内务府账册,女官青鸾悄步进来。

“娘娘,顾大人求见。”

风临月眼中闪过一丝讶异,顾晏书是萧景玄的亲信臣子,怎会来见她?

“请顾大人到偏殿。”

顾晏书身着深蓝色朝服,气质清冷如寒玉。他行礼后直起身,目光坦然地看向风临月。

“微臣奉陛下之命,特来感谢皇后昨日点拨。”

风临月微微一笑,“本宫不知顾大人在说什么。”

顾晏书也不纠缠,只道:“陛下已命微臣重新核查所有落榜举子的籍贯背景,特别是那些与朝中官员有关联的。果然发现了几处蹊跷。”

“哦?”风临月挑眉。

“有三名落榜举子,分别是吏部侍郎的远亲、兵部尚书门客之子,以及……”顾晏书顿了顿,“已故周明大人的外甥。”

风临月轻轻放下茶盏,“这倒有趣。既是官员亲眷,为何不避嫌,反而让他们参加科举?”

“这正是蹊跷之处。更巧的是,这三人的试卷都被同一批考官评审,且评语出奇地一致——‘文采尚可,立意不高’。”

风临月若有所思,“顾大人告诉本宫这些,是为何意?”

顾晏书深深一揖,“陛下想知道,皇后是否还有别的‘边关故事’可分享?”

风临月沉默片刻,缓缓起身走至窗前。宫墙外,几株白梅正迎风绽放。

“在边关时,若想找出混入军营的细作,最好的办法不是挨个盘查,而是设下一个他不得不现身的局。”

顾晏书眼中闪过赞赏,“愿闻其详。”

“若真有人操纵科举,他们的目的无非是安插自己人入朝为官。既然如此,何不给他们这个机会?”

“皇后的意思是……”

“增设一场补试,专为那些落榜举子。”风临月转身,目光炯炯,“就说是陛下仁德,不忍才子失路,特予机会。但考题……需得特别设计。”

顾晏书会意,“微臣明白了。若真有人事先知道考题,必会设法传递答案,这一来便可顺藤摸瓜。”

风临月点头,“顾大人果然聪慧。”

顾晏书再次行礼,“微臣定将皇后妙计禀明陛下。”

他告退后,青鸾上前低声道:“娘娘,您这样直接献策,会不会引起陛下猜疑?”

风临月神色平静,“陛下是明君,在乎的是解决问题,而非谁出的主意。况且……”她顿了顿,“我也想知道,这朝中到底藏着什么牛鬼蛇神。”

---

与此同时,晏华裳来到了京郊的一处隐秘宅院。

开门的是个身着道袍的年轻男子,见到她,微微一愣。

“姑娘找谁?”

“我找墨渊先生。”晏华裳递上一枚玉佩,“就说故人之女前来拜访。”

男子审视玉佩片刻,侧身让她进门。

宅院内部别有洞天,庭院中种植着各种草药,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药香。在院子的最深处,一位白发老者正在晾晒药材。

“墨渊先生。”晏华裳恭敬行礼。

老者转身,眼中有着看透世事的清明,“你是晏家的女儿?”

“是,家父晏明堂。”

墨渊眼神微动,“明堂的女儿……我听闻你已嫁入璟王府。”

晏华裳苦笑,“先生消息灵通。华裳今日前来,是有事请教。”

她取出昨夜画的图案,递给墨渊。老者接过一看,脸色顿时凝重。

“这‘火莲印’你从何见得?”

晏华裳将梦境中的见闻简要说来,但隐去了自己重生和拥有玄学感知的秘密。

墨渊沉吟良久,“此印与一种秘术有关,施术者可借此操控他人心神。但此术极为阴毒,早已失传多年。”

“若有人用此术操控朝臣,扰乱科举,目的何在?”

“权力。”墨渊简洁道,“但更可能是为了一件东西——传说中的‘龙脉之眼’。”

晏华裳心头一震,“龙脉之眼?”

“相传掌控龙脉之眼者,可得天下。而开启龙脉之眼,需要集齐五样信物,其中一样,就藏于本届科举的试题中。”

晏华裳忽然明白了什么,“所以有人操纵科举,不是为了安插亲信,而是为了寻找信物?”

墨渊点头,“极有可能。丫头,你卷入的是非同小可的事情。”

“先生可否助我?”

墨渊长叹一声,“二十年前,我与你父亲便是因追查此事而遭难。如今你既问起,便是天意。但我有一言相劝——此事凶险,你需得寻得盟友,单打独斗必败无疑。”

晏华裳神色坚定,“华裳明白。”

---

是夜,御书房内,萧景玄听着顾晏书的禀报,眼中闪过复杂神色。

“设局引蛇出洞……她真是这么说的?”

顾晏书点头,“皇后娘娘聪慧过人,此计甚妙。”

萧景玄踱步至窗前,望着凤仪宫的方向,若有所思。

“朕这个皇后,似乎比想象中更有意思。”他转身,“就按皇后说的办。三日后,举行补试。”

“是。”顾晏书应道,稍作犹豫后又问,“陛下,若此事果真牵扯重大,是否要告知璟王府那位?”

萧景玄眼神微凝,“你是说晏华裳?”

“微臣听闻,璟王妃近日拜访了墨渊先生。”

萧景玄眼中闪过一丝讶异,“那个退隐多年的玄学大师?”他沉吟片刻,“暂且不必。朕想看看,她们各自能走到哪一步。”

顾晏书退下后,萧景玄独自站在御书房中,手中把玩着一枚玉佩。

风临月、晏华裳……这两个女子,一个明谋善策,一个暗通玄术,竟都对这科举案产生了兴趣。这朝堂之水,比他想像的还要深。

但他萧景玄,最擅长的便是在浑水中摸鱼。

“风临月……”他低声念着这个名字,唇角微勾,“让朕看看,你还有多少本事。”

---

凤仪宫内,风临月正准备歇息,忽有宫女送来一个小巧的木盒。

“娘娘,这是宫外有人送来的,说是故人相赠。”

风临月打开木盒,里面只有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一行小字:

“火莲印现,龙眼将出,小心身边人。”

她瞳孔微缩,将纸条凑近烛火,看着它化为灰烬。

这一局棋,比她想象的更加复杂。但边关十年,她学会的不仅是兵法谋略,更是如何在绝境中杀出一条血路。

“青鸾,”她轻声唤道,“明日传信给陆将军,就说我需要他帮个忙。”

“是,娘娘。”

风临月走到窗前,望着满天星斗,想起远在边关的岁月。那时她与将士们并肩作战,生死与共,何等快意。而如今,她被困在这金碧辉煌的牢笼中,与看不见的敌人周旋。

但无论如何,她既选择了这条路,就会走下去。

直到,凤倾天下的那一天。

萧景玄站在御书房的窗前,望着凤仪宫的方向,眼中闪过一丝深思。

“风临月,你究竟是何方神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