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总裁豪门 > 穿越成为农家子,看我耕读传家 > 第115章 院试放榜

穿越成为农家子,看我耕读传家 第115章 院试放榜

作者:未陶 分类:总裁豪门 更新时间:2025-11-27 06:02:28

节后归来,书院又恢复了往日的节奏。

陈青文依旧每日清晨最早到讲堂晨读,午后雷打不动地练字半个时辰,若有闲暇,便往藏书馆跑。

他与孙浩之间,因着中秋同游的情谊,相处也自然了许多,虽不似与梁识、赵铁柱那般嬉笑打闹,但饭堂里遇到总会默契地坐到一处,偶尔就着课业低声交谈几句。

这般规律的日子过了约莫**天,一股从山外裹挟着尘埃与热望的消息,吹到了这半山腰的书院,瞬间席卷了每一个角落——院试张榜了!

这消息比月考放榜更牵动人心。学堂里的学子课下三三两两聚在一起,交谈的中心再无别事。

“听说了吗?甲班的徐文朗徐师兄,中了!名次还很高,据说在全府排第十呢!”

赵铁柱刚从外面跑回来,气喘吁吁地宣布这个大新闻,黝黑的脸上满是与有荣焉的兴奋。

“真的?第十名!徐师兄果然厉害!”梁识咂咂嘴,随即又压低声音,带着点神秘兮兮的表情,

“我还听说,他家里人来接他了,在山下那个新开张没多久、据说贵得要命的‘望江楼’,包了场子,请了书院所有的先生和司事吃饭!那排场!”

陈青文听着,心中亦是震动。全府第十,这是何等耀眼的成绩!

他仿佛能想象到那位常居甲班榜首的徐师兄,此刻是何等风光。然而,梁识接下来的话,又让这羡慕里掺入了一丝复杂的感慨。

“不过啊,人家到底是志向高远,吃完谢师宴,收拾了行李就走了。听甲班的人说,徐家花了大力气,要送他去四大书院之一的岳麓书院继续深造呢!”梁识的语气带着羡慕,也有一丝“果然如此”的了然。

“岳麓书院……”青文喃喃道,那可是四大书院之一,对于小河湾村出身的他而言,遥远得如同天上的星辰。

他由衷地为徐文朗感到高兴,却也清晰地感受到了一种无形的、巨大的差距。

人与人的路途,原来从一开始,就如此不同。

除了徐文朗,书院此次还有两人高中。一位叫程大器,约莫二十六七岁,常在书院第二、三名徘徊。他此番高中第十八名。

与徐文朗不同,程家家境只是中等,他本人似乎也无意再继续漫长的举业之路。回到书院简单收拾了行李,向几位教习郑重道谢后,便平静地告别了同窗,打算返回家乡。

“家中父母年岁已高,我也该回去尽孝了,”他对着前来送行的几位同窗温和地说道,“或许在县里寻个馆坐,或是开个蒙学,总能糊口,也能就近照顾家里。”

他的选择透着一股历经世事后的务实与淡然,让人在敬佩之余,也不免生出几分感慨。

另一位则是马明远,同样是甲班的佼佼者,年二十二岁,取了第二十三名,成了本届的“孙山秀才”。

他虽然名次靠后,但脸上洋溢着掩不住的喜悦,选择留在书院,升入了秀才班,准备向更高的功名发起冲击。

“程师兄这就回去了啊?”赵铁柱有些不解,“他学问那么好,不再考考举人?”

梁识拍了拍他的肩膀,老气横秋地解释道:“铁柱啊,这你就不懂了。程师兄年纪不小了,家里又指望不上。中了秀才,见好就收,回去谋个正经营生,养家糊口,孝敬父母,这才是正理。不是人人都能像徐师兄那样,家里有金山银山堆着往前走的。”

青文默默听着,心中五味杂陈。他想起程大器平日里沉稳刻苦的模样,如今却因家世所累,不得不止步于此,心中不免惋惜。

科举之路,原来不仅仅是学问的比拼。

此番院试,平川府一共取中了二十三名秀才。松韵书院能独占三席,这成绩在整个平川府都算的上优异。

苏山长与几位教习面上都颇有光彩,连平日里最为严肃的刘教习,这几日眉宇间也似乎柔和了些许。

然而,榜上的喜悦终究只属于少数人。更多赴考学子的名字,并未出现在那象征荣耀的榜单上。

孙文斌回来了。他是在一个傍晚踏着暮色回到书院的,风尘仆仆,脸上带着难以掩饰的疲惫与失落。

他此次排名四十多名,距离取中还有一段不小的距离。

“院试能人辈出,我这点火候,还差得远呐。” 他拍了拍青文的肩膀,语气复杂,“青文师弟,你沉住气,好好打磨,莫要像我这般急于求成。”

说着,他从行囊里取出一个粗布小包和一封信,递给青文,“这是你爹娘让我捎给你的。你爹说,家里一切都好,让你安心读书,别惦念。”

虽然失落,但孙文斌眼神中并未失去斗志,显然已调整好心态,准备来年再战。

李逸之也回来了。他是在一个安静的午后回到斋舍的,神情平静,仿佛只是寻常放学归来。

他此次院试排在全府第五十八名。这个成绩一传开,倒是让不少同窗对他刮目相看。

五十八名!李师兄厉害啊!赵铁柱咋舌道,第一次下场就考这么好!

梁识也点头附和:是啊,咱们书院第十,放到全府几百号考生里还能排到五十八,李师弟确实了得。

陈青文心中更是钦佩。他原以为李逸之会因未中秀才而沮丧,却发现这位师兄依旧如常看不出太多波澜。

只是在青文上前关切地问候时,李逸之才淡淡道:见识过了,挺好。语气平静,却带着一种了然。

他似乎并未将这次考试视为失败,而是当作一次宝贵的历练。

青文忽然明白,对李师兄这样的人来说,五十八名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清晰的坐标,告诉他距离目标还有多远,需要往哪个方向努力。

这种冷静和自知,让青文深受触动。

李师兄这般沉稳,再潜心读个一两年,下次院试定能高中。青文对梁识他们感叹道。

是啊,梁识赞同地说,他才第一次下场呢。

张鹏也回来了,他的名次在二百名开外,显然大受打击。

往日在丙班的那点优越感荡然无存,人也收敛了许多,不再高谈阔论,大多数时候都闷头看书,偶尔会看着李逸之出神。

院试的尘埃落定,让书院里的氛围悄然改变。有人鲤鱼跃龙门,一步登高;有人折戟沉沙,重归苦海;也有人权衡利弊,选择了另一条现实的道路。

很快,教习们便将此次院试的试题收集整理出来,抄录于讲堂前的木板上。

刘教习在学堂上指着那一道道题目,声音严肃:

院试已过,多谈无益。此次试题在此,尔等需细细揣摩,试着自己破题、构思。过几日,我等再一同讲解、辨析。看看这选拔秀才的文章,究竟有何要求,尔等差距,又在何处。

他目光扫过台下神色各异的学子,在李逸之脸上停留片刻,微微颔首,似是认可。

前路漫漫,道阻且长。一次成败,不足论英雄。重要的是,能否从中窥见门径,知不足而后进。望尔等莫要沉溺于喜悲,当以此为契机,砥砺前行。

陈青文看着那一道道试题,尤其是那需引经据典、关切时务的策问,再回想李逸之第一次下场就取得五十八名的好成绩,心中对科举之路既感到艰难,又生出了几分向往。

他知道,只要脚踏实地,循序渐进,自己也终有下场一试的那一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