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四合院之小片警的生活 > 第362章 时代万象

四合院之小片警的生活 第362章 时代万象

作者:南夏洛特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25 17:48:43

中院易中海夫妇正式收养贾东旭三女儿小槐花的事儿,像一阵风似的,没多大功夫就传遍了四合院的每个角落。这消息如同投入平静水面的石子,自然成了各家饭桌上绕不开的热议话题。

前院西厢房,李成钢一家也正围坐在那张掉了点漆面的小方桌旁吃午饭。简单的西红柿鸡蛋面冒着热气,一小碟淋了点香油的咸菜丝摆在中间。阳光穿过糊着旧报纸的玻璃窗,斜斜地照亮了碗里油亮的汤汁和飘着的葱花。

李建国老爷子扒拉了一大口裹着酱汁的面条,满足地吸溜进嘴,又咂摸了半天滋味,才放下筷子,端起旁边的搪瓷缸子喝了口茉莉花茶末泡的“高末”,语气里带着点固有的固执和不以为然:“这小槐花,唉……才多大点娃娃?十六七岁吧?这就为了个城镇户口,亲妈秦淮茹、哥哥棒梗、姐姐小当,说不要就不要了?虽说贾家日子是难点儿,可这……总归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血脉亲情啊!往后她长大了,心里能安生?”

王秀兰老太太正小心翼翼地夹起自己碗里一块最大的鸡蛋,颤巍巍地放进埋头扒饭的孙子李思源碗里,闻言叹了口气,用围裙角擦了擦手,看法却不太一样:“老李,你这榆木疙瘩!光嘴上说血脉亲情顶啥用?你是没在乡下实实在在待过,不知道那土里刨食的苦哇!小槐花那丫头,眼瞅着就到说人家的年纪了,留在贾家,能有啥出路?”她顿了顿,浑浊的眼睛里带着过来人的沉重,“顶多像她妈秦淮茹以前那样,找个刷盘子扫地的临时工,挣那几个钱还不够家里嚼裹的!……再不然,就是早早嫁个乡下汉子,一辈子围着锅台转、土坷垃里刨食!易中海两口子没孩子,又是正经工人,跟着他们,那就是城里户口!将来上学、工作、找对象,那路子就宽多了。当爹妈的……有时候心也得狠点,得咬着牙给孩子奔个长远!”她这话里,带着深深的无奈和理解。

大人们争论着,坐在角落安静吃饭的李思源,突然抬起头,脸上带着少年人特有的困惑和不解,插了一句:“爷,奶,爸,妈……城镇户口……真的就那么重要吗?我那时候还担心要是没读到高中,不也都响应号召上山下乡去了?我看比我年纪大人在农村干农活,也没啥特别的好处啊?不都一样?”他放下筷子,眼睛里满是迷茫。

简宁听了儿子这天真又有点“不知愁滋味”的话,忍不住也放下筷子,用筷子点了点他,脸上带着哭笑不得的表情,耐心解释道:“傻小子,你不懂!那都是特定时候的政策。这城镇户口啊,它金贵就金贵在它是国家给你发的‘铁饭碗’!意味着啥?意味着国家按月给你发粮票、油票、布票、工业券!有定量的口粮,饿不着!能分房子住(虽说挤了点),能给你安排工作(哪怕是扫大街),看病有公费医疗单位报销大部分,老了干不动了有退休金领!稳稳当当一辈子!”她语气加重,“农村户口呢?那就是‘泥饭碗’!靠天吃饭!一年到头风雨无阻地挣工分,年底决算分口粮,好的年景还能分点钱,遇上灾荒?饿肚子都可能!白面馒头那是稀罕物,更别说啥稳定的工作和保障了。这就叫‘剪刀差’,是咱们城里和乡下之间一道又宽又深的鸿沟!”她说着,还伸出手臂比划了一下。

李成钢正哧溜吸进一大筷子面条,闻言差点呛着,赶紧咽下去,笑着用筷子隔空点了点儿子脑门,带着过来人的调侃:“你这小崽子,是现在吃得饱穿得暖,让你妈把你养得细皮嫩肉的,不知道过去的苦!没你爹我这个宝贵的城镇户口,我当年去当那三年兵,回来能给安排进区公安局?做梦去吧!你要是农村户口,别说你现在嫌弃的西红柿鸡蛋面了,能顿顿玉米面、高粱面掺野菜的杂和面窝头管饱,那就是好日子了!还挑三拣四?知足吧你!”

简宁也顺着丈夫的话头,拿起毛巾擦了擦嘴,皱着眉分析起贾家的情况:“贾家也确实难。一家六口……哦,贾张氏去世后现在是五口人,就贾东旭一个人是城镇户口有定量,秦淮茹嫁过来这么多年,户口一直在娘家农村,没转过来,正经工作一直没着落,都是打零工、糊纸盒缝衣服啥的后来在轧钢厂食堂当个杂工也一直没转正。养大三个孩子,那正是‘半大小子,吃穷老子’的时候!以前还得伺候能吃的贾张氏,那日子过得……恨不得一分钱掰成两半花!贾张氏这才过世两年,家里能有多大起色?棒梗那孩子,这几年在街面上瞎混,蹬个板车拉点零活儿,估计也挣不了几个钱,还学了些偷鸡摸狗、好吃懒做的毛病……”说起棒梗,她下意识地压低了声音,摇摇头。

李成钢对小槐花的选择,倒看得更透一些,他拿起旁边的暖水瓶给自己的茶缸续了点热水,又给老父亲续上,想起前两年区里铁厂的一桩事,便拿来举例:“为了跳出农门,那些农村娃是真没太多路走啊。前两年,咱们区里那个红光铁厂不是起了场大火吗?有两个年轻工人救火立了功,但被严重烧伤,尤其是脸……唉,算是毁了容。厂里为了安抚他们,怕他们以后找不到对象,特意向区里打报告申请,批下来两个‘农转非’的户口指标和工位,说是给他们的‘特殊照顾’,相当于厂里养着。”

他吹了吹茶缸里的热气,啜了一口,语气带着点难以言喻的讽刺:“结果你们猜怎么着?好家伙!这两人仗着自己手里捏着落户指标和铁饭碗,挑媳妇那架势,啧啧,跟过去皇帝选妃似的!托人介绍了一个又一个,不漂亮的不要!性子不够温柔体贴的不要!家里农村兄弟太多、看起来负担重的(怕拖累)也不要!挑来拣去,最后其中一个,还娶了个刚满十八岁、据说长得挺水灵、家里穷得叮当响的农村姑娘。你们说,这事能怪谁?怪那姑娘贪图城里户口?还是怪那男的趁人之危,仗着救命稻草拿捏人?”

简宁一听这事,立刻也想起来了,接口道,语气里带着强烈的反感和不认同:“这事我也听说了!听说那俩姑娘模样确实周正,手脚也勤快。可那俩男同志……说句不好听的实话,脸上那伤疤狰狞的,晚上睡一起,胆子小的都得做噩梦。换了我,别说给我个户口指标,就是给我个金饭碗,我也不愿意!”她说着,脸上显出嫌恶的表情。

李成钢放下茶缸,笑了笑,手指轻轻敲了敲桌面,点明关键:“你那是站在咱们这种有户口的城里人角度想。高高在上,挑挑拣拣。可对那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村姑娘来说呢?这可是一个一步登天、彻底改变自己和后代命运的千载难逢的机会啊!

户口就是命根子!现在农村青年想跳出‘农门’,正规路子不就那么几条:当兵(还得提干或转志愿兵才行)、拼命读书考中专大学考出来(那简直比登天还难,一个公社几年出不了一个大学生),再就是这种极其偶然的、天上掉馅饼似的‘特殊机会’了。为了抓住这个机会,有些人愿意付出……很大的代价。”他最后几个字说得很轻,但分量很重。

说到这里,简宁忽然想起一事,放下碗筷,对李成钢说:“对了,差点忘了。上午收到邮递员送来的信了,是思瑾寄来的。她说她们通讯连最近可能有任务,要去内蒙古那边保障什么重要的通讯线路施工和维护,估计得挺长时间,信里说可能过了年开春才能回家探亲了,具体时间还不清楚了。”她语气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牵挂。

李成钢心里“咯噔”一下。作为穿越者,他立刻敏锐地意识到,北方部队(特别是通讯部队)的异常调动,很可能就是为了应对即将在南方边境打响的自卫反击战,目的是加强北方边境通讯保障,防御那头“北极熊”的潜在威胁。但他深知这事关国家战略全局,是绝对的、最高等级的军事机密,一个字都不能透露,连眼神都不能带出异样。

他面上不动声色,只是随口应和道,还故意带上点满不在乎:“哦?去内蒙古啊?那边是挺远的,风沙大。没事,她还有一年多就退伍了。三年兵役,本来也就一次探亲假。晚几个月休就晚几个月休吧,无所谓啦。部队任务要紧,军人嘛,服从命令是天职。”他努力让自己的语气听起来轻松平常,仿佛这真的只是一次普通的、艰苦点的部队拉练任务。他自己内心深处无比清楚南方边境的枪林弹雨有多危险,暗自庆幸女儿此刻是在相对安全的北方执行任务,反复告诉自己“她没事,她在内蒙古很安全”。

王秀兰老太太却想到了别处,带着点市井小民的现实智慧猜测道:“会不会是……她们连队哪个干部没打点好?你看隔壁院老陈他儿子,在西北当兵,他们连长知道他爸妈是市百货商场的职工后,隔三差五就让他写信回家,话里话外地暗示,说要帮连长在农村的亲戚买这买那,什么紧俏买什么!什么‘大白兔奶糖、‘上尼龙袜子、‘的确良’布、‘二八酱’……那代购的钱和票还经常拖着不给,老陈他儿子又不敢跑去问连长要。我瞧着啊,十有**这钱和票,八成是‘老虎借狗’——有借无还喽!纯粹是喂了白眼狼了!”老太太说着,一脸笃定和忿忿不平。

李建国老爷子有些不信,放下茶缸道:“不能吧?以前成钢当兵那会儿,部队风气多正?哪有这些乌七八糟的腌臜事?干部都跟咱自家孩子似的!”

王秀兰白了老伴一眼,拿着筷子虚空点了点他:“你这老脑筋!你那都是老黄历了!二十多年前的事能跟现在一样?那会儿啥光景?现在啥光景?风气早变了!何况你儿子当年多精啊?八面玲珑,鬼点子多,有点什么事自己就想法子周旋着解决了,还能倒腾点好处回来。我看思瑾这丫头,老实巴交的,跟她爸年轻时那精明劲儿比,差远了!可没她爹这么灵光!可别吃了闷亏!”老太太絮叨着,言语里满是对孙女的担忧。

简宁听着婆婆的话,在桌子底下悄悄踢了李成钢一脚,脸上带着促狭的笑意,点名道:“哟,李主任,听见没?这方面你可是‘经验丰富’,实践出真知啊!你来给分析分析呗?咱闺女思瑾这探亲假推迟,到底是因为啥?是正经任务,还是……妈说的那种弯弯绕?”她把球直接踢给了丈夫。

李成钢被妻子将了一军,无奈地笑了笑,搁下筷子,斟酌着说道:“首先啊,思瑾她们部队有正经任务,保密级别高,不让正常休探亲假,这本身就是正常情况。军人嘛,以服从命令为天职,这点觉悟咱们得有。”他强调了一下“保密级别高”,也算给家人打个预防针。

他话锋一转,也没完全否定母亲的猜测,显得更客观些:“不过呢,妈说的老陈他儿子那种情况,在部队里,尤其是在一些基层单位,也确实存在。部队干部也是人,是人就有私心,就有远近亲疏。尤其现在部队里,很多连排级的基层干部,是起风那几年突击提上来的。那时候选拔,更看重的是会不会钻营、是不是‘根正苗红’,军事素质和文化水平反而放在其次了。林子大了啥鸟都有,这样的人掌了点实权,难免有些人会把手里那点权力,当成搂草打兔子的杆子,动点小心思,谋点私利。这也是现实。”他这番结合时代背景的分析,既解释了女儿假期推迟的合理可能性,也点破了母亲担忧的现实依据,显得入情入理。

众人听了,都露出了恍然和若有所思的表情。饭桌上的气氛,从最初对小槐花个人选择的议论,不知不觉转到了对更深层的社会现实、城乡鸿沟、乃至部队风气的思考上。阳光依旧暖暖地照在碗里残留的汤汁和桌面斑驳的光影上,这顿简单的午饭,似乎也因这家长里短中的世情洞察,而多了几分沉重和复杂的滋味。窗外的四合院里,隐约传来其他住户的收音机声和孩子的嬉闹,更衬得这小屋内的谈话透着几分清醒的无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