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时分,橙红色的夕阳给四九城古老的胡同镀上了一层柔和的金箔。李成钢和简宁并肩踏进熟悉的四合院,一天的疲惫似乎被院中那棵老枣树沙沙的树叶声拂去了几分。
刚进家门,就感受到一股不同寻常的欢快气息。只见儿子李思源正眉飞色舞地说着什么,小脸兴奋得通红,眼睛亮得像落进了星星。旁边的爷爷李建国虽然努力绷着惯常严肃的脸,但嘴角明显比平时上扬,眉宇间透着藏不住的欣慰。奶奶王秀兰更是笑得合不拢嘴,手里还拿着件孙子的衣服,一边听一边点头,眼角的皱纹都舒展开了。
简宁好奇地扬了扬眉,打趣道:“哟,这爷孙仨是捡到全国粮票了还是拾着金元宝了?瞧这高兴劲儿,隔着院墙都听见了!”
李思源到底是少年心性,一点也沉不住气,看到父母回来,立刻像只欢快的小鸟一样扑到简宁面前,声音都带着雀跃的颤音:“妈!爸!好消息!天大的好消息!”
他深吸一口气,仿佛要宣布一件改变命运的大事:“今天学校正式通知了!我们四九城被选上试点,率先恢复以前的考试升学模式了!凭考试成绩升高中!老师单独找我谈话了,说我现在的成绩,只要正常发挥,考上高中一点问题都没有!中专也有很大把握”
“真的?!” 简宁的眼睛瞬间亮得惊人,巨大的喜悦如同暖流瞬间涌遍全身。她一把抓住儿子的胳膊,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声音都有些哽咽:“太好了!源儿,太好了!这真是…真是…” 她一时竟找不出合适的词,只觉得压在心头多年的一块大石头终于松动、碎裂了。考上高中!这意味着儿子不用再像无数同龄人那样,被时代的洪流裹挟着,走向未知的、辛苦的“广阔天地”去插队当知青了!这是无数城市家庭梦寐以求的出路啊!
“爸,妈,你们没看到,今天学校都炸锅了!” 李思源激动地补充着,“好多同学都哭了,有高兴的,也有担心自己考不上的…但老师也说,这是国家重视人才的信号,是好事!” 他挺起胸膛,脸上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和自信。
李成钢看着兴奋的妻儿,嘴角也忍不住上扬,心底那份因白天杜卫东事件带来的阴霾被这家庭的暖意驱散了不少。他比妻儿知道得更多一些,心想:这还只是开始,到了冬天,那个关于恢复高考的、更为石破天惊的消息才会正式公布,那才是真正改变无数人命运的时刻。不过此刻,儿子的喜悦已经足够让人开心。
他走上前,拍了拍儿子略显单薄却充满活力的肩膀,声音沉稳而带着鼓励:“好小子!这是个好机会!这段时间可得加把劲,把你那些数理化课本再好好过几遍,特别是你以前不太扎实的地方,别松懈!稳稳当当把高中考上,能上中专就更好!”
李成钢的话像一剂强心针,李思源用力点头:“嗯!爸,你放心,我一定努力!”
这时,坐在小马扎上的爷爷李建国清了清嗓子,脸上恢复了几分平日里的持重。他按灭手里的烟头,看着兴高采烈的孙子,语重心长地开口道:“源儿啊,这事是好事不假,但也别高兴太早。”
一句话让院子里的欢乐气氛微微凝滞了一下。王秀兰立刻不乐意了,白了老伴一眼:“老头子!你这说的什么话?源儿平时学习多认真,老师都夸他行,你还不信你亲孙子?”
李建国摆摆手,示意老伴别急,目光依旧落在李思源身上:“我不是不信源儿的能力。秀兰,你不懂。这考试啊,和平常学习是两码事!考场那地方,气氛紧张得很!平时学得好的人,一进去,脑子也可能发蒙,手心出汗,会的题也可能想不起来怎么写!这就叫‘临场发挥’!多少人栽在这上面?所以啊,” 他加重了语气,“等真拿到那份录取通知书,再高兴也不迟!现在,沉住气,好好复习才是正经!”
李建国这番话,虽然带着老辈人的谨慎,甚至有点“煞风景”,但也是他几十年人生阅历的总结,透着对孙子的关切和一种朴实的风险意识。
李成钢理解父亲的用意,怕孙子被好消息冲昏头脑,反而在关键时刻掉链子。他温和地接过话头,既是安慰儿子,也是给父亲一个台阶:“爸说得也有几分道理。思源,别给自己太大压力。考试嘛,尽力就好,保持平常心。就像你平时做作业一样,该怎么答就怎么答,别老想着‘必须考上’这件事。”
李思源看着父亲,又看看爷爷,认真地点点头:“爸,爷爷,我知道的。我会好好复习,也会注意心态的。”
“嗯,这就对了。” 李建国见孙子听进去了,脸色缓和不少,似乎为了给孙子一个更稳妥的“兜底”方案,他又补充了一句,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分量:“源儿,你也别太担心。就算…咳,我是说万一,万一没发挥好,没考上那个高中,也别慌。爷爷在轧钢厂干了一辈子,还有点技术底子。那个电工的工位,爷爷一直给你留着呢!厂里顶岗接班的规定还在,只要爷爷在,这个电工技术爷爷全教给你的!学门手艺,吃技术饭,旱涝保收,也是条稳当的路子!”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