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四合院之小片警的生活 > 第243章 蓝色的麻木

四合院之小片警的生活 第243章 蓝色的麻木

作者:南夏洛特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25 17:48:43

李成钢终于审完了手头这份卷宗,合上之后,捏了捏发酸的鼻梁。他抬眼扫了一下办公室,然后伸手拿过小孙刚才送来的、带有分局领导批示的文件。

李成钢翻开那份带着油墨味的文件。标题是市局统一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学习推广“枫桥经验” 加强基层治安工作的意见》。内容强调要依靠群众,就地化解矛盾,做到“小事不出院,大事不出片”,实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文件要求各派出所和治安部门转变工作方法,多调解,少处理,将问题消化在基层。

他仔细阅读着,文件的口吻与以往有些不同,更强调柔性和源头治理。但李成钢心里明白,在任何时期,政策的执行都可能走样。他注意到文件中特别提到“但要警惕个别别有用心之人借小事闹大事,破坏生产生活秩序”,这句话隐隐透出别样的意味。

就在这时,桌上的内部电话突然响了起来,打破了办公室的安静。所有人都下意识地抬头望过来。

李成钢抓起听筒:“喂,治安股李成钢。”

电话是东四派出所刘所长打来的,语气有些急切:“李股长,隆福寺市场那件事,按照‘枫桥经验’的要求,我们是不是应该先组织调解?可是双方职工情绪都很大,市场管委会的老赵也说不好办...”

李成钢沉吟片刻,对着话筒说:“老刘,既然是职工之间的矛盾,就更应该按照文件精神来办。你马上联系他们单位的工会和保卫科,我们一起到场,召开个调解会。记住,要依靠群众组织,就地解决。”

他放下电话,面色平静。整个过程中,他能感觉到办公室里其他几人看似无意、实则密切关注的视线。老赵的报纸彻底放下了,老张端着空茶杯假装去炉子边续水,眼神却往他这边瞟。

“股长,是市场那事儿?”小王忍不住问,“要不要上报?”

“不上报。”李成钢斩钉截铁,“按照‘枫桥经验’,咱们得往下走。小王,你跟我去一趟隆福寺市场。”

办公室里的气氛似乎松动了一些。老张终于开口:“成钢说得对,现在提倡基层解决。能调解的尽量调解。”

李成钢点点头,套上那件半旧的深蓝色棉制服。他经过老赵桌前时,瞥见对方正在文件空白处写着什么,见李成钢过来,下意识地用报纸盖住了。

走出办公室,寒风立刻扑面而来。李成钢对小王说:“你去推自行车,我马上来。”看着小王离开后,他转身走向二楼尽头的科长办公室。

他敲敲门,得到允许后进去。周科长正在看文件,见他进来,抬了抬眼:“成钢啊,有事?”

“科长,东四所有个职工纠纷,我准备按‘枫桥经验’的要求下去调解处理。”李成钢语气平稳,“跟您报备一下。”

周科长点点头:“好,就该这样。现在强调矛盾不上交,你们处理得很好。不过...”他顿了顿,声音压低了些,“也要注意分寸。调解归调解,但不能放任自流,该坚持的原则要坚持。”

“明白。”李成钢应道,“我们会掌握好分寸的。”

走出科长办公室,李成钢长出一口气,白雾在寒冷的空气中散开。他快步下楼,小王已经推着自行车在门口等了。

“股长,咱们真能调解成功吗?”小王推着车,有些不确定地问。

“能不能成,都得尽力。”李成钢蹬上自行车,“记住,现在不比往常。既要化解矛盾,又要把握分寸。多看多听少说,特别是对文件的理解,要严格按照上面的精神来。”

两辆自行车一前一后驶出分局大院,车轮碾过积雪,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响,转眼就汇入了冬日萧瑟的街道中。

李成钢和小王顶着凛冽的北风,骑着自行车穿过东四牌楼,拐进了隆福寺街。市场早已散了,空旷的街面上只剩下呼啸的风卷起地上的碎纸和尘土。几家合作商店的门板关得严严实实,只有门口悬挂的搪瓷招牌在风中轻微晃动,发出吱呀的响声。

东四派出所的王大海和市场管理委员会的老赵,缩着脖子等在一家商店的屋檐下,见到他们来,赶紧迎了上来。

“李股长,您还亲自跑一趟。”王大海搓着手,脸上带着惯常的恭敬,但眼神里有一丝不易察觉的焦灼。老赵则显得更局促些,眼神躲闪。

“情况怎么样?工会和保卫科的人到了吗?”李成钢单刀直入,哈出的白气瞬间被风吹散。

“到了到了,都在里边会议室等着呢。”王大海连忙引路,“就是……两边火气都还不小,谁也不肯先松口。”

所谓的会议室,不过是商店后院一间生着炉子的平房,烟雾缭绕,挤了七八个人。一方是三十多岁的装卸工刘建国,额角贴着纱布,梗着脖子,身边坐着工会的李大姐;另一方是稍年轻些的保管员张卫东,脸上有两道抓痕,保卫科的孙干事陪在一旁。双方壁垒分明,空气里弥漫着浓重的烟味和一种无声的对峙。

调解按照程序开始。李大姐和孙干事先说了话,无非是“同志之间要团结”、“以生产为重”之类的套话。刘建国和张卫东各自陈述,依旧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都指责对方先动的手,自己是不得已才还击。

李成钢静静地听着,偶尔在小本子上记两笔,并不打断。直到双方都说完了,屋里陷入一种僵持的沉默,只有炉子上的水壶咕嘟作响。

“老赵,”李成钢忽然点名,目光转向一直试图降低存在感的市场管理员,“你当时在现场拉架,你说说,他们两个,是谁先抄起那根木杠子的?”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到老赵身上。老赵的脸一下子涨红了,支吾着:“李股长……这、我当时光顾着拉人了,乱糟糟的,真没看清……”

“没看清?”李成钢语气平稳,却带着压力,“木杠子抡起来,可不是小动静。你拉架的时候,总得看到是谁手里拿着家伙吧?还是说,你拉偏架?”

这话分量极重。老赵的汗当时就下来了,眼神慌乱地瞟向保卫科孙干事,又赶紧收回来。孙干事干咳一声,想开口打圆场。

李成钢却没给他机会,接着说道:“今天按‘枫桥经验’的精神在这儿调解,是为了就地解决问题,不影响生产,也不给各位的单位和领导添麻烦。但调解的前提是把事实搞清楚。如果事实不清,那就只能按治安案件报上去,让派出所甚至分局来裁定。到时候,今天在座的各位,有一个算一个,都得跟着去做笔录,说明情况。”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刘建国和张卫东:“为了争个通道,闹到上面去,背上个处分,值不值得?今年的先进集体评比,还想不想参加了?”

屋子里死一般的寂静。刘建国和张卫东的脸色都变了。李大姐赶紧插话:“老刘,差不多行了!又不是什么深仇大恨!” 孙干事也推了张卫东一把:“就是,各退一步,赶紧解决完回家!”

压力转移到了当事人身上。僵持了几分钟后,刘建国先泄了气,嘟囔着:“我也不是非要咋样……就是他嘴太欠……”

张卫东也闷声道:“我……我也有点冲动。”

李成钢知道火候到了。他顺势提出调解方案:双方互相道歉,医药费自理,市场管委会负责划定明确的货物堆放区,以后不得再因此争执。工会和保卫科代表单位表示接受并监督。

一场风波,在“小事不出院”的原则下,被硬生生按了下去。

走出市场,天已经黑透了。王大海明显松了口气,连声道谢:“还是李股长您有办法!要不然真不知要闹到哪一步。”

李成钢没接话,只是蹬上自行车,对小王说:“走了。”

回程的路上,寒风似乎更刺骨了。小王忍不住问:“股长,您说他们真能服气吗?我看那刘建国还有点不服。”

“服不服气不重要。”李成钢的声音混在风里,有些模糊,“只要面上过得去,事情不闹大,就行了。这就是现在的‘经验’。”

小王似懂非懂地哦了一声。

骑出去一段,李成钢忽然又开口,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说给小王听:“有些事,捂在下面,比捅上去强。至少……平安。”

他没再往下说,只是用力蹬着车子,车把冰凉,硌得手生疼。

回到分局,已是下午四点多。院子里冷冷清清,只有值班室窗口透出昏黄的光。李成钢和小王把自行车推进车棚锁好,踩着冻得硬邦邦的泥地走向办公室。

推开门的瞬间,一股混合着烟草、旧报纸和炉火余温的熟悉气味包裹了他们。办公室里只剩老赵还在,正就着台灯的光晕誊写材料,听到动静抬起头,眼镜片上反射出两个模糊的光点。

“回来了?”老赵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探询,“隆福寺那边……处理完了?”

“嗯,调解了。”李成钢脱下大衣挂好,简短地应了一声,并不多说。他走到自己的办公桌前,端起那只搪瓷缸子,发现里面的冷茶已经被人续上了热水,温温的。他瞥了一眼老赵,对方已经重新埋首于材料中,仿佛刚才只是随口一问。

小王倒是有些按捺不住,一边搓着冻僵的手凑到炉边,一边压低声音对老赵说:“赵哥,您没瞧见,李股长今天可真是……”话没说完,就被李成钢一声轻微的咳嗽打断了。

“小王,把今天的调解记录整理一下,写明是依据市局推广‘枫桥经验’的文件精神,会同市场管委会及当事单位工会、保卫科共同调解成功,当事人已达成和解。写完放我桌上。”李成钢的语气不容置疑,是布置任务的口吻。

小王愣了一下,把后半截话咽了回去,应道:“哎,好的股长。”赶紧回到自己座位翻找笔录纸。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