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四合院之小片警的生活 > 第109章 未雨绸缪

四合院之小片警的生活 第109章 未雨绸缪

作者:南夏洛特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25 17:48:43

秋末的四九城,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奇异的燥热。街头巷尾,高音喇叭里激昂的乐曲和铿锵有力的宣传口号昼夜不息,催促着人们奔向更高的钢铁产量、更大的粮食卫星、“一天等于二十年”的跃进速度。四合院里,阎埠贵依旧拿着纸笔,精打细算着每一分钱如何为“超英赶美”贡献力量;易中海、刘海中等人,更是组织学习的积极分子,言必称“总路线”、“人民公社优越性”。

李家的气氛,却在表面的平静下,悄然绷紧了一根弦。李父房间的角落里,那个被破旧家具巧妙遮掩的窖口下,一百多斤粮食,如同金色的沙粒,被李成钢、李父和李母用蚂蚁搬家的方式,一点点累积起来。这些粮食并非一次性购入,而是李父、李母、简宁甚至李雪姣(利用放学、买菜间隙),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的粮店、副食店、甚至远一点的合作社),每次只买三五斤、七八斤,混杂在正常的口粮购买中,小心翼翼地分批带回。

看着窖底那四个鼓鼓囊囊、贴着墙壁摆放的麻袋和几个塞得满满当当的坛子,李父李母终于松了口气,脸上难得露出一丝宽慰。一百多斤!这在定量时代,可不是个小数目。李建国拍拍沾着灰尘的手,对正在封窖口的李成钢说:“钢子,差不多了。加上咱们全家的定量供应,省着点,撑过明年开春应该没啥问题。别再冒险了。”王秀兰也连连点头:“是啊钢子,够使了够使了。这世道……不挺好么,食堂管饭,顿顿有菜汤,比旧社会强多了。咱家四个人挣钱,日子紧巴点,但总能过。”连李雪姣也觉得哥哥嫂子爸妈最近神神秘秘搞得有点过头了,嘀咕着:“哥,咱家粮票都换完了吧?我还想吃顿白面馒头呢。”

只有李成钢知道,这一百多斤粮食,在即将到来的漫长寒冬面前,不过是杯水车薪。他脑中清晰地浮现着前世记忆里那可怕的数字——那不是几个月的短缺,而是长达数年的艰难!粮食会变得比金子还贵,定量会不断缩减,直到变成难以果腹的象征。黑市的粮价会如同脱缰野马,冲上云霄。现在这点储备……远远不够!

他不能说出真相,那太骇人听闻,也无法解释来源。穿越者的身份和金手指是他最大的秘密和负担。他盘算过:直接用“老金”买粮?太不划算!用来兑换这个时代无法量产的高价值工业品或稀缺物资,再换成钱,然后用钱在黑市粮价尚未暴涨的现在去扫货,才是效率最高、也最能掩人耳目的方式。黑市,成了他无法绕开的捷径。

晚饭后,李成钢把父母和简宁叫到自己屋里(李雪姣在隔壁温书)。他关好门,压低声音:“爸,妈,宁宁,地窖里那点粮,我心里还是不踏实。我想……再去想想办法,多弄点。”

李建国眉头立刻锁紧:“钢子!你还要干啥?一百多斤存粮,这要是被人发现了,咱全家都得吃不了兜着走!够用就行了!外面形势一片大好,粮食年年增产,你担心个啥?”王秀兰也忧心忡忡:“是啊钢子,别惹事了。你爸说得对,咱家四个拿工资的,再省省,怎么也够了。”

李成钢无法细说他的“预感”,只能含糊道:“爸,妈,我这心里总是不安。多准备点,总没坏处。不是还有……宁宁娘家人么?万一……”他适时住了口。

简宁一直沉默地看着丈夫。作为枕边人,她比父母更敏锐地感受到李成钢内心深处那股难以言说的巨大焦虑。他不是无的放矢的人。从挖地窖开始,到这份近乎偏执的囤粮决心,都指向他“知道”一些他们不知道、甚至不敢想象的事情。宣传科的工作让她比普通人更近距离地接触那些过于“美好”的数据和口号,也更隐约地察觉到基层汇报上来的某些难以自圆其说的矛盾。她握住李成钢的手,感觉到他掌心微凉的汗意。她没有像父母那样直接反对,只是抬起眼,深深地看着他,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成钢……你非去不可?”

李成钢反手用力握紧她冰凉的手指,郑重地点点头:“宁宁,放心,我有分寸。只是……去看看,想想办法。”

简宁深吸一口气,压下心头的惊悸,她知道劝不住他,只能叮嘱道:“那你……千万小心!一定要在天亮前回来!找可靠的人,别贪多,安全第一!”她顿了顿,想起丈夫提到娘家人,补充道:“我会……找个机会回趟家,跟我爸透点风,让他们……也多留意点。”她没有明说囤粮,但以简父的精明和自己话语里的暗示,应该能领会。

李建国和王秀兰对视一眼,儿子决心已定,媳妇也默许了,他们也只能无奈地叹气,反复叮嘱千万小心。

夜色渐深,四合院彻底安静下来,只有风声偶尔掠过屋脊。李成钢和简宁躺在床上,却毫无睡意。李成钢侧身搂着妻子纤细却紧绷的身体,大手温柔地、一遍遍地抚摸着她散落枕间的长发,试图传递一些安慰。简宁将脸埋在他怀里,嗅着他身上熟悉的味道。

李成钢在她光洁的额头印下一个轻轻的吻,低声在她耳边说:“宁宁,别担心。我这次出去,也想看看能不能……多弄点粮。你娘家那边,你提醒他们,多少也要有点准备,别都指着食堂。这世道……”他含糊了一下,“……多留一手没错。”

简宁在他怀里轻轻点头,手臂环紧了他的腰,仿佛这样就能留住他,挡住所有的风险。两人就这样依偎着,听着彼此的心跳和窗外呼啸的风声,等待着更深的午夜。

凌晨两点,万籁俱寂。李成钢轻轻松开简宁,她立刻惊醒,眼神在黑暗中充满担忧。李成钢俯身,在她唇上印下一个温热而短暂的吻,低语:“等我回来。”随即,他如同融入夜色的影子,悄无声息地穿衣下床,戴上深色帽子,拉高衣领,动作轻捷地闪出房门,消失在四合院沉沉的黑暗里。

熟悉的鸽市入口,隐蔽在废弃仓库的阴影下。一个黑影守在豁口处。李成钢递过去两张一毛,对方一言不发,侧身放行。一股混杂着陈旧物品、廉价烟草、若有若无汗味和土腥气的复杂气味扑面而来。昏暗的煤油灯和马灯下,人影绰绰,交易在压低的嗓音和快速的手势间进行。

李成钢没有立刻去买粮。他像一条滑溜的鱼,在人堆里快速穿梭,目光锐利地扫视。很快,他锁定了上次交易过的一个面相精明的中年汉子。对方显然也记得这个爽快的主顾。两人默契地靠近一个堆满破烂家具的角落。

“老哥,有硬货。”李成钢声音压得极低。

“啥?”对方眼中精光一闪。

李成钢假装掏口袋,借着身体遮挡,取出三十双崭新的、包装完好的尼龙袜!厚厚一沓,塞在那汉子手里。那汉子入手一摸,感受到那特有的光滑坚韧质地,心跳都漏了一拍!这玩意儿在城里可是紧俏得不能再紧俏的硬通货!

“嘶——”汉子倒吸一口凉气,迅速将袜子塞进怀里,“兄弟,痛快!老规矩?”

“嗯,老规矩,越快越好。”李成钢点头。

片刻后,厚厚一沓钞票隐秘地转到了李成钢手中。交易干净利落。

钱一到手,李成钢的心定了大半。他开始专注地寻找真正的目标——粮食。他避开那些明显是新粮或包装过于完好的货源(太扎眼),专门搜寻看上去灰扑扑、像是农家自留地出产或陈旧库存的粮袋。他深知红薯(地瓜)这东西,在即将到来的困难时期会被大量作为口粮,但它热量偏低,吃多了烧心胃酸,营养单一,绝不能作为主粮储备。小麦(面粉)和土豆(洋芋)才是首选!小麦粉能久存,是真正的能量之源;土豆富含淀粉和维生素,耐储存,饱腹感强,做法多样。

李成钢不动声色地问价,暗中比较着品质和价格。他专挑那些卖相一般、但颗粒饱满干燥的土豆和颜色略陈(意味着可能是去年或前年的存货,反而更干爽)的面粉下手。为了不引人注目,他分了多次在不同人处购买。

离开鸽市时,天色依旧是浓稠的墨黑。李成钢背着粮食,尽量选择僻静的小巷,神经绷紧到极致,耳朵捕捉着任何异常的风吹草动。脚踩在石板路的声音在寂静的凌晨显得格外清晰。每一次拐弯,他都提前观察;遇到可能有人的地方(如锅炉房、澡堂后门),他宁愿绕路。

终于,熟悉的四合院轮廓出现在眼前。他像上次运土一样,悄无声息地移开门闩,轻轻的走进前院阴影里。李父早已焦急地等在倒座房门口,听到动静立刻开门。父子俩配合默契,迅速将宝贵的粮食搬进屋内。

昏暗的灯光下,解开麻袋和布袋。黄澄澄散发着泥土芬芳的土豆、颜色略深却干燥结实的陈年面粉堆在地上,无言诉说着这一次深夜冒险的收获。没有喜悦,只有更深沉的压抑感——为了这些赖以活命的口粮,他们如同在深渊边缘行走。

李成钢顾不上疲惫,迅速行动。他将土豆小心地倒进一个提前准备好的、垫了厚厚一层干草和旧报纸的大柳条筐里,放在地窖的一角。面粉则倒进两个干净的陶缸里(比麻布袋更防潮、防虫),压实,盖上木盖。最后,将空了的麻袋和布袋仔细卷好,藏进角落的杂物堆深处。

做完这一切,地窖的门被重新盖好,伪装得天衣无缝。李成钢靠在冰冷的墙壁上,胸腔剧烈起伏,汗水顺着鬓角流下。李父看着儿子苍白的脸和布满血丝的双眼,重重地叹了口气,递过来一杯温热的开水:“快回去眯会儿吧,天快亮了。”

李成钢拖着灌了铅般的双腿回到自己屋。简宁立刻迎上来,看到他完好无损,才长长舒了一口气,紧紧抱住他冰冷的身体。李成钢拥着她,感受着怀中真实的温暖,心里那根弦才稍稍松弛。他凑在她耳边,用只有两人能听到的声音说:“弄到了……土豆和小麦粉……八十多斤……宁宁,安心睡会儿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