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穿越大明之铁血护国公 > 第5章 科尔沁率先内附

穿越大明之铁血护国公 第5章 科尔沁率先内附

作者:苍野王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5 17:48:41

凛冬的寒风如同刀子般刮过蒙古高原,卷起地上的残雪,露出底下枯黄的草根。在这片广袤而沉寂的土地上,一股无形的暗流却比寒风更加刺骨,那是来自南方大明帝国的庞大压力,伴随着三支使团的离去,正缓缓渗透进每一个蒙古部落的营地和人心。

漠南,科尔沁草原。

相比于漠北的苦寒,这里的冬季虽同样严酷,但水草终究丰美几分。巨大的蒙古包群如同白色的蘑菇般散落在背风的河谷,牛羊圈在厚厚的积雪围栏中,发出低沉的哞叫。这里曾是蒙古诸部中与建州女真关系最为紧密的一部,世代联姻,休戚与共,甚至被誉为“大清皇室的蒙古外戚”。然而,如今,“大清”已成了过往云烟,沈阳城头的龙旗变幻,昔日倚为靠山的强邻,已化作英亲王张世杰赫赫战功簿上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科尔沁部首领,卓哩克图亲王巴达礼,此刻正独自坐在他那装饰华丽、铺着厚厚熊皮的王帐之中。炭盆里的火燃烧得很旺,却似乎驱不散他眉宇间那化不开的凝重与寒意。他手中捏着一封刚刚由心腹快马送来的密信,信上的内容,让他这位在草原上叱咤风云多年的亲王,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彷徨。

信是派往大明边境的哨探送回的,详细描述了明朝使团正使周仕弘即将抵达的消息,更附上了通过各种渠道打探到的、关于大明在辽东和朝鲜实行的“新政”——那些被打散部落、编户齐民的女真遗民,那些被牢牢掌控、派驻监国的朝鲜藩邦,无一不像重锤,敲击在巴达礼的心头。

“父亲还在犹豫什么?”一个年轻而略带急躁的声音打破了王帐的沉寂。说话的是巴达礼的长子乌克善,他身材魁梧,继承了科尔沁勇士的彪悍,脸上满是不解,“明朝势大,连满洲八旗都被他们犁庭扫穴,我们科尔沁虽然勇猛,但能比当年的八旗更强吗?如今明朝使者带着敕书前来招抚,许以爵位,开放边市,这是好事啊!总好过像喀尔喀那些蠢货,硬要拿鸡蛋去碰石头!”

巴达礼抬起眼皮,看了儿子一眼,目光复杂。他何尝不知明朝的强大?辽东战场上那摧枯拉朽的火器,那严整如墙的军阵,早已通过逃回来的零星溃兵和商旅之口,在草原上描绘出了一副令人绝望的画面。他更清楚,科尔沁作为前清的铁杆盟友,在明朝那位英亲王眼中,恐怕早已被打上了“需要重点关照”的标签。

“好事?”巴达礼的声音有些沙哑,带着一丝疲惫,“乌克善,你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了。明朝给的爵位,是那么好拿的吗?开放边市,固然能得利,但我们的盐、铁、茶,乃至战马的来源,以后是不是都要看汉人的脸色?归顺之后,我们科尔沁还是原来的科尔沁吗?会不会像那些女真人一样,被拆散部落,派来汉官管辖?我们世代游牧的自由,还能保住几分?”

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痛楚:“更何况……我们科尔沁与爱新觉罗氏,血脉相连啊!孝端文皇后、孝庄文太后……皆出自我部。如今我们若率先投靠明朝,草原上的其他部落会怎么看我们?他们会骂我们科尔沁是软骨头,是叛徒!黄金家族的血脉尚未彻底断绝,我们此举,又将置林丹汗的后人于何地?”

帐内并非只有他们父子二人,几位部落中德高望重的台吉(贵族)和萨满法师也都在座。一位须发皆白的老台吉叹了口气,开口道:“王爷所虑,正是我等之忧。明朝势大,不假。但草原的规矩,是强者为尊,却也讲究信义和血脉。我们科尔沁能有今日之地位,靠的不仅是勇武,更是历代先王与各方势力缔结的盟约与姻亲。骤然背弃旧盟,恐为草原各部所不齿啊。”

帐内的气氛更加沉闷。一边是显而易见的灭顶之灾,一边是难以预料的归顺后果和沉重的道义负担,这让科尔沁部的决策者们陷入了两难。

就在这时,王帐的厚帘被掀开,一名亲卫带着一身寒气快步走入,单膝跪地,低声道:“王爷,派去漠北的探子回来了……带回了喀尔喀那边的消息。”

巴达礼精神一振:“讲!”

“回王爷,明朝的问罪使团,由一名叫王劲的将军率领,已经抵达了车臣汗部。据说……据说那王劲态度极其强硬,在车臣汗的王帐前,当众宣读《问罪檄文》,声音洪亮,措辞激烈,将三部汗王骂得狗血淋头。车臣汗暴怒,当场拔刀,几乎就要火并,被其部下死死拦住。如今王劲使团已被‘请’进了一处偏僻营地,名为保护,实为软禁,处境……恐怕不妙。”

亲卫的话,像一块冰,投入了本就寒冷的王帐。

喀尔喀的反应,比他们预想的还要激烈和危险!明朝使者尚且如此对待,若他日天兵真至,喀尔喀的下场可想而知!

紧接着,又一名亲卫入内禀报:“王爷,前往西面贸易的商队也传回消息,明朝还有一支商队模样的使团,由一名汉商带领,已经进入了准噶尔部的地界,似乎在与巴图尔珲台吉接触。”

东西两面的消息接踵而至,漠北喀尔喀的强硬对抗,西蒙古准噶尔的暗中接触,这一切都像是一张正在收紧的大网,而他们科尔沁,正处在这张网的核心位置之一。

巴达礼猛地站起身,在铺着华丽地毯的帐内来回踱步,他的眉头紧锁,内心的天人交战达到了顶点。明朝的军威是实实在在的悬顶之剑,而周仕弘带来的《招抚敕书》是唯一看起来可以避免刀兵之灾的途径。草原的道义和旧盟固然重要,但在部落生死存亡面前,又显得那么苍白无力。更何况,喀尔喀的愚蠢行为,很可能立刻就会招来明朝的雷霆打击,届时战火蔓延,科尔沁想独善其身,无异于痴人说梦!

他停下脚步,目光扫过帐内每一位核心成员的脸,看到了他们眼中的忧虑、恐惧和一丝隐藏的期盼——对和平与生存的期盼。

“我们不能做第二个喀尔喀!”巴达礼终于下定了决心,声音带着一种破釜沉舟的决绝,“更不能等到明朝大军压境,或者等到准噶尔与明朝达成了什么秘密协议,将我们置于更加不利的境地!”

他看向乌克善,又看了看那位老台吉:“明朝要的,是北疆的臣服与安定。我们科尔沁率先归附,就是给了明朝一个最好的台阶,一个向整个草原展示其怀柔政策成功范例的机会!这是我们目前唯一的,也是最好的选择!至于草原上的非议……哼,成王败寇,只要我科尔沁部众能得以保全,部落能继续繁衍壮大,些许骂名,我巴达礼一肩担了!”

他深吸一口气,沉声下令:“立刻准备最隆重的仪仗!挑选白马八匹,白骆驼一峰,备齐鞍辔,再备上貂皮、人参、良弓,凑足‘九白之贡’!本王要亲自前往张家口,迎接天朝使臣,献贡归顺!”

“九白之贡”!帐内众人皆是一震。这是蒙古部落归顺中原王朝最高规格的献礼,象征着彻底的臣服。巴达礼此举,无疑是要将科尔沁归顺的姿态,做到最足,毫无保留!

“父亲英明!”乌克善第一个兴奋地响应。

老台吉张了张嘴,最终也只是化作一声长叹,默认了这个决定。在绝对的实力差距和生存压力面前,所谓的草原道义,不得不让路了。

命令迅速被传达下去,整个科尔沁部王庭瞬间忙碌起来。挑选最神骏的白马和白骆驼,准备最珍贵的贡品,组织最精悍的护卫队伍。巴达礼换上了只有在最重大场合才会穿着的亲王礼服,神色肃穆。

数日后,一支规模庞大、旌旗招展的队伍,离开了科尔沁的王庭,向着南方的张家口方向迤逦而行。队伍核心,那八匹纯白的神骏和那峰高大的白骆驼,在冬日苍茫的草原上,显得格外醒目。

几乎就在巴达礼动身的同时,周仕弘率领的明使团,也堪堪抵达了张家口明军驻守的关隘。他尚未完全安顿下来,便接到了边关守将的急报——科尔沁部首领巴达礼,亲率大队人马,携“九白之贡”,已至关外五十里,请求入关觐见天朝使臣!

消息传出,整个张家口关城为之震动。

周仕弘站在关墙之上,望着北方苍茫的雪原,脸上露出了预料之中却又略带感慨的笑容。他整理了一下衣冠,对身旁的副手道:“速速准备迎接仪仗,以郡王之礼相待。同时,八百里加急,将此事禀报北京,奏明国公爷——科尔沁这块最硬的骨头,已然松动,漠南大局,定矣!”

巴达礼的率先内附,如同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广袤的蒙古高原激起了滔天巨浪。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迅速传遍了草原的每一个角落。

那些尚在观望的漠南部落,如内喀尔喀、阿鲁科尔沁、翁牛特等,闻讯后无不惊愕交加。实力最强、与清廷关系最深的科尔沁都低头了,他们还有什么可犹豫的?一时间,前往张家口或归化城打探消息、表示善意的部落使者络绎于途。

而在遥远的漠北,刚刚经历了明朝使臣“羞辱”的喀尔喀三部,得知此消息后,更是又惊又怒。车臣汗在营帐内暴跳如雷,痛骂巴达礼是“草原的叛徒”、“孛儿只斤家族的耻辱”。然而,在愤怒之余,一股更深的寒意也悄然爬上他们的心头——科尔沁的归顺,意味着他们失去了一个潜在的、强大的盟友,而明朝,则成功地瓦解了蒙古可能形成的联合阵线,并将兵锋,更直接地对准了他们!

风暴将至,而科尔沁的抉择,已然改变了风暴来临前的格局。

然而,巴达礼的归顺,真的能如他所愿,为科尔沁带来和平与繁荣吗?明朝的怀柔之下,又隐藏着怎样的制度变革与文化渗透?这位率先内附的蒙古亲王,在即将到来的新时代里,又将扮演怎样的角色?

这一切,都还是未知之数。

但可以肯定的是,从巴达礼决定献上“九白之贡”的那一刻起,蒙古草原延续了数百年的秩序,已经被彻底打破。一个由大明主导的、全新的北疆时代,正伴随着张家口关城缓缓打开的城门,悄然降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