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穿越大明之铁血护国公 > 第63章 驻军监国控要津

穿越大明之铁血护国公 第63章 驻军监国控要津

作者:苍野王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5 17:48:41

汉江之畔,旌旗蔽空。五千名身披明光铠、手持燧发枪的新军精锐,如同一条沉默的钢铁洪流,踏着整齐划一、撼人心魄的步伐,跨过汉江大桥,兵锋直指朝鲜王京汉城。队伍最前方,“靖海侯刘”的大纛在寒风中猎猎作响,旗下,刘文秀端坐于高头骏马之上,面色冷峻,目光如电,扫视着前方那座在初春阳光下显得有些惶惑不安的城市。他的任务,并非攻城略地,而是要将这座城池,连同它所代表的整个王国,彻底纳入掌控。

汉城城头,原本属于朝鲜的太极旗早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大明的日月旗。城门洞开,以左议政李贵为首的朝鲜文武官员,身着朝服,战战兢兢地列队于道旁,躬身垂首,连大气都不敢喘。街道两侧,被驱赶来“迎接王师”的汉城百姓,脸上混杂着恐惧、好奇与一丝难以言说的麻木,沉默地看着这支装备精良、杀气腾腾的异**队开进自己的国都。

没有欢呼,没有箪食壶浆,只有一种无形的、令人窒息的威压。

刘文秀率军径直入城,对道旁躬身迎接的朝鲜官员视若无睹,只在经过李贵面前时,略微勒住马缰,声音平淡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李左议,国公爷钧令,自即日起,汉城防务,由我天朝新军接管。景福宫、四大门(四大城门)、武库、粮仓、及各官署要地,需即刻完成交接。可有问题?”

李贵连忙将身子躬得更低,声音带着谄媚与惶恐:“不敢!不敢!下官早已安排妥当,一切但凭侯爷吩咐!绝无任何阻碍!”他深知,此刻任何迟疑,都可能招致灭顶之灾。金自点的下场,犹在眼前。

刘文秀不再多言,马鞭一挥:“按预定方略,分头接管!第一营,控制景福宫及周边!第二营,接管四大门及城防!第三营,控制武库、粮仓及各官署!第四营,于城内要道设卡巡逻,弹压地面!亲兵营,随本侯入驻监国大臣衙署,设立中军!”

“得令!”麾下诸将轰然应诺,声震长街。

明军立刻如同精密机器般运转起来,以营为单位,扑向各自的目标。整个过程迅捷、高效,带着一种冰冷的秩序感。朝鲜守军几乎是毫无抵抗地交出了防务,看着明军士兵登上他们熟悉的城墙,架起他们从未见过的犀利火器,一种亡国般的悲凉感在不少朝鲜官兵心中蔓延。

景福宫前,朝鲜宫廷侍卫被要求解除武装,退至外廊。明军士兵迅速控制了所有宫门、要道,甚至登上了宫殿的制高点,架设了望哨和信号旗。王宫,这座朝鲜权力的象征,转眼间成了一座华丽的囚笼。

几乎在刘文秀控制汉城各处要津的同时,新任监国大臣袁彭年,也在精锐卫队的护卫下,入驻了紧邻景福宫、刚刚修缮一新的监国大臣衙署。衙署大门前,“大明钦命驻朝鲜监国大臣”的牌匾黑底金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透着森严的权威。

袁彭年没有休息,立刻升堂理事。他召来了暂领朝政的左议政李贵,以及刚刚完成初步接防的刘文秀。

“李左议,”袁彭年开门见山,语气不急不缓,却带着一股无形的压力,“《汉城新约》已签,驻军已至。当务之急,是彻底整顿内政,清除积弊,以固藩篱。这第一把火,便是要彻底‘清算’亲清余孽,扫清新政障碍。”

他取出一份名单,递给李贵:“这是本官与孙宣慰使核实、增补后的名单。其上所列人等,或与北虏暗通款曲,或曾极力主张事清,或对天朝心怀怨望。名单分甲乙丙三等。甲等,罪证确凿,冥顽不灵者,如原训练都监李时白、原兵曹参判沈器远等,立即锁拿,查抄家产,其本人及成年子嗣,押送沈阳,听候越国公发落!”

李贵接过名单,手微微一颤,上面不少名字,都是昔日与他同殿为臣,甚至有些交情的人物。

袁彭年仿佛看穿了他的心思,淡淡道:“非常之时,需用重典。李左议当知,此非为私怨,乃为朝鲜社稷长久计。若让此等蠹虫留存,他日必生祸乱,届时,覆巢之下无完卵。”

李贵心中一凛,连忙道:“下官明白!下官明白!绝无姑息!”他知道,这是投名状,他必须表现得比明朝人更狠。

“乙等,”袁彭年继续道,“有过从,但非首恶,或有悔过之意者,罢官去职,禁锢家中,不得随意出入,以观后效。”

“丙等,牵连较浅,或可争取者,降职留用,以观其行。”

他又看向刘文秀:“靖海侯,抓捕甲等要犯,需你派兵协助,务求迅捷,不走脱一人。查抄家产,需登记造册,一丝一毫,皆需入库,充作公用。”

刘文秀抱拳:“袁大人放心,末将已安排妥当。保证让这些蠹虫,插翅难飞!”

接下来的几日,汉城内外,鸡飞狗跳。一队队明军士兵持铳执刃,在朝鲜衙役的引导下,闯入一座座高门府邸。昔日趾高气扬的达官贵人,如同死狗般被从府中拖出,家产被贴上封条,一箱箱抬出。哭喊声、求饶声、咒骂声不绝于耳。李贵为了撇清关系和表忠心,更是亲自坐镇,指挥抓捕,甚至主动提供了几条原本名单上没有的线索。

血腥的清算,如同寒流,瞬间冻结了朝鲜朝廷最后一丝侥幸心理。空出来的大量职位,被袁彭年和李贵迅速安插上“可靠”之人,一套以监国大臣衙署为核心,唯大明马首是瞻的新权力体系,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建立起来。

掌控了军政大权后,袁彭年的第二把火,烧向了经济命脉。

大明皇家银行朝鲜总管(由苏明玉亲自选派的心腹)正式在汉城挂牌,开始行使职能。首先,便是强制推行大明银元与朝鲜“常平通宝”的兑换,并规定官府税收、大宗贸易,必须使用银元结算。银行凭借着强大的资本和武力背书,迅速掌控了汉城乃至朝鲜的金融流向。

同时,依据新约,仁川、元山、釜山三港的关税权被正式接收。大明税吏入驻关卡,对所有进出货物进行严格盘查和征税。来自大明的商船,开始享有特权,大量物美价廉的汉货(如丝绸、瓷器、铁器)涌入,冲击着朝鲜本土手工业,而朝鲜的特产(人参、皮毛、粮食)则被以“抵充岁贡”或低价收购的方式,源源不断运往大明。

袁彭年甚至下令,由监国大臣衙署牵头,重新清丈朝鲜全国土地,尤其是那些在清算中被抄没的贵族田产,准备将其一部分分给无地农民(以换取底层支持),大部分则作为“官田”,租种所得,纳入由银行管理的“朝鲜度支司”,作为驻军和行政开支。

文化的渗透也悄然开始。袁彭年下令,朝鲜各级官学,必须加设大明官话课程,聘请明人或有明人背景的儒生授课。科举考试中,也增加了对大明律法、典章制度的考察比重。他甚至暗示,未来优秀的朝鲜士子,或可有机会前往大明的书院进修,乃至参加大明的科举。

这一系列组合拳下来,朝鲜从上到下,从经济到文化,都被迅速而深刻地打上了大明的烙印。反抗的火苗似乎被彻底踩灭,汉城表面上呈现出一种异样的“平静”与“秩序”。

然而,在这平静的水面之下,暗流从未停止涌动。

夜色中,汉城一家偏僻的药铺后院,几个黑影聚集在昏暗的油灯下。

“金公子,明狗欺人太甚!袁彭年那老匹夫和李贵那奸贼,简直是我朝鲜的千古罪人!”一个低沉的声音充满愤恨。

为首者,正是金自点的长子金鎏。他面容憔悴,但眼神却如同饿狼般凶狠:“小点声!隔墙有耳。明军哨探无处不在。”

“难道我们就眼睁睁看着祖宗基业毁于一旦?看着父辈蒙受不白之冤?”

“等!”金鎏咬牙道,“我们在等北边的消息。多尔衮贝勒联络喀尔喀蒙古,并非空穴来风。只要北边烽烟再起,明军主力被牵制,就是我们动手的时候!我已经联系了一些对明人不满的军中旧部,以及被夺了田产的乡绅……我们在积蓄力量。”

几乎在同一时间,监国大臣衙署内,袁彭年接到了来自沈阳的紧急军报。他立刻请来了刘文秀。

“靖海侯,国公爷急令。”袁彭年神色凝重,“夜枭确认,多尔衮已说动喀尔喀车臣汗部,联合土谢图汗部部分兵力,集结骑兵超过三万,有南下劫掠,甚至试探我辽东防务的迹象。国公爷已调李定国将军北上迎敌,但担心朝鲜这边……”

刘文秀眉头紧锁:“大人的意思是,朝鲜境内,恐有宵小会趁机动乱?”

袁彭年点点头:“清算虽狠,但难免有余孽。尤其是那些被夺了权、抄了家的,以及……那位深居宫中的国王,恐怕也未必真心顺从。需防他们与北虏内外勾结。”

刘文秀眼中寒光一闪:“请袁大人放心!有末将在,汉城乱不了!从即日起,全城宵禁,加派巡逻,对进出城人员严加盘查!若有敢异动者,格杀勿论!”

袁彭年补充道:“也要劳烦侯爷,加强对景福宫的‘护卫’,非常时期,务必确保李倧国王的‘安全’,不得与任何外人接触。”

两人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彼此眼中的决然。朝鲜这个刚刚被强行按下的藩篱,能否在即将到来的北疆风暴中保持稳固,考验着他们的手腕,也考验着大明钢铁秩序的韧性。

汉城的夜晚,灯火管制下格外黑暗。只有明军巡逻队整齐的脚步声和远处景福宫轮廓上的哨兵黑影,提醒着人们,这里已然易主。而北方隐约传来的战鼓声,似乎越来越近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