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穿越大明之铁血护国公 > 第66章 银行网络通九州

穿越大明之铁血护国公 第66章 银行网络通九州

作者:苍野王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5 17:48:41

初夏的晨光洒在京师棋盘大街光洁的石板路上,大明皇家银行总号门前那对威风凛凛的石狮子,仿佛也被镀上了一层耀眼的金辉。相较于数月前挂牌时的喧嚣与审视,如今的银行门前,更多了一种井然有序的繁忙。车马络绎不绝,商贾、官员、甚至普通百姓手持存单、银元或汇票进进出出,算盘声、银钱叮当声、伙计清晰的唱喏声交织在一起,汇成了一曲新兴金融中枢充满活力的交响。

然而,这仅仅是冰山一角。真正的变革,正如一股无声却汹涌的暗流,正沿着帝国的驿道、漕河,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着大明的每一个角落奔涌而去。

银行总号三楼,苏明玉的行长值房内,巨大的大明舆图上,原本只零星标注着京师、南京、太原等寥寥几处银行据点,如今已被密密麻麻的红色小旗所覆盖。北至辽东的广宁、沈阳(虽在敌后,但夜枭已建立秘密金融通道),南抵广州、琼州,西达兰州、成都,东临登州、宁波…一张以银行为节点,覆盖两京十三省主要府、州、县的庞大金融网络,已初具雏形。

“行长,这是本月新建的十七处分号及三十八处代理钱庄的呈报。”年轻的书记官将厚厚一叠文书放在苏明玉案头,声音带着一丝兴奋,“截至目前,银行直属分号已达一百二十九处,核准代理钱庄超过四百家。北直隶、山东、河南、山西、南直隶及浙江主要州府,网络已基本铺设完成。湖广、江西、陕西、四川等地,也正在加速推进。”

苏明玉的目光掠过地图,最终停留在西南和两广区域,那里的小旗尚且稀疏。“云贵、两广,地处偏远,土司林立,汉夷杂处,阻力最大。传令下去,这些地方的分号设立,不必强求速度,但求稳妥。可优先与当地有信誉的土司、头人合作,或扶持倾向朝廷的汉人商帮,建立代理点,逐步渗透。”

她拿起一份来自山西的简报,上面详细记录了大同分号如何通过与晋商合作,利用其原有的商路网络,迅速将业务扩展到草原边缘的集镇,甚至与蒙古部落进行以物易银的初步尝试。“很好,就是要灵活变通。银行不是孤立的,要善于借助地方力量,但要确保核心的记账、结算、银元供应牢牢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

这张迅速铺开的金融网络,开始以前所未有的效率,搅动并重塑着帝国的经济脉络。

在运河枢纽临清州,一家来自江南的丝绸商,不再需要雇佣镖局押送数车沉重的银锭,只需将售货所得在苏州银行分号存入,换取一张轻便的汇票,抵达临清后,直接在当地的银行分号凭票兑出银元,用于采购北方的皮货、药材。时间缩短了半月,风险与成本骤降。

在西北边陲肃州,朝廷拨付的军饷不再是以往成色不一的杂银,而是由兰州分号直接调拨的、足色足量的崭新银元。士兵们用这些“响当当”的银元向随军商贩购买物资,商贩们又将这些银元存入肃州新设的银行代理点,或通过银行汇往内地进货。一条以银元为媒介,连接边关与内地的经济循环悄然形成。

在湖广鱼米之乡,官府征收的田赋、漕粮折色,也开始尝试通过银行体系进行汇解。虽然士绅阻力依然存在,但统一的银元结算,使得胥吏在银两成色、分量上做手脚的空间被极大压缩,百姓无形中减轻了部分“火耗”负担,朝廷的税收则更加真实、及时地入库。

商业的活力,因资金流转的加速而显着提升。跨区域的大宗贸易变得更加频繁,以往因银钱转运困难而被压抑的商业潜能,得到了释放。市面上的大明银元,以其稳定的价值和便捷性,逐渐成为商贾和百姓心中的“硬通货”。而银行通过存贷利差、汇兑手续费、以及代理钱庄的管理费,也开始为自身和国库带来持续且可观的收益。

然而,任何新生事物的崛起,必然伴随着旧有格局的破碎与既得利益者的阵痛。银行网络的迅猛扩张,如同一条条贪婪的巨蟒,无情地吞噬着原本属于各地土皇帝、地方豪强、以及传统钱庄银铺的金融版图和经济特权。

山西,某座深宅大院内,几位靠放印子钱、操控民间借贷起家的晋商老号东家,正对坐愁城。

“完了…全完了!”一个东家捶打着桌面,“以前咱们靠着各家商号周转不灵,放贷取息,日进斗金。现在可好,那银行也搞放贷,利息比咱们低得多,手续还简便!大商户都跑他们那儿去了!”

另一个唉声叹气:“何止放贷!连咱们最稳当的汇兑生意,也被抢了大半!他们那汇票,据说在几百里外都能兑出真金白银,谁还找咱们?”

“听说…听说他们下一步,还要清查各地典当行,规范质押借贷…”第三人面如死灰,“这是要把咱们往绝路上逼啊!”

类似的哀鸣,在各地暗中回荡。一些不甘心利益被夺的地方势力,开始用更隐蔽的方式进行反抗。

在江西,几家被取缔的非法钱庄余孽,勾结地方胥吏,暗中散布谣言,声称银行“吸纳存款实为圈钱,准备卷款潜逃”,一度引发小规模的挤兑风潮,幸而被当地分号以充足的银元储备迅速平息,幕后主使也被夜枭查明,移送法办。

在湖广,某些拥有大量田产的士绅,联合抵制官府通过银行征收赋税的尝试,煽动佃户闹事,声称“银行乃与民争利之恶政”,企图将经济斗争引向政治对抗。当地银行分号在刘文秀派驻的少量精锐支持下,顶住压力,同时联合务实派官员,对带头闹事的士绅进行精准打击,才勉强稳住局面。

尽管阻力重重,暗流不断,但银行网络以其背后强大的国家信用、统一的银元体系、以及张世杰毫不妥协的武力后盾,依然顽强地、不可逆转地在九州大地上扎根、蔓延。帝国的经济血脉,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效率,被重新疏通、连接。

来自银行的定期报告,开始成为崇祯皇帝御案上最令人心情复杂的文件之一。他看着上面节节攀升的存款数字、成功汇兑的金额、以及通过银行体系征收并解运入京的税款,不得不承认,这张金融大网,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将散乱的地方财权,重新收拢到中央,极大地增强了朝廷的财政能力。

然而,就在苏明玉于总号书房,审阅着各地报来的、显示银行网络已初步实现“汇通天下”目标的捷报时,一份来自福建泉州分号的加密急报,被面色凝重的信使直接送到了她的手中。

急报的内容,让苏明玉瞬间从成功的喜悦中惊醒,后背沁出一层冷汗。

报告称,泉州港近日发现了数量惊人的、做工极其精良的高仿假银元!其仿真程度,远超之前在江南发现的那一批,若非银行最资深的鉴定师借助特殊工具,几乎难以辨别!这批假银元已开始小规模流入市场,主要出现在与南洋、倭国的贸易结算中。

更令人不安的是,夜枭顺着假银元的来源追查,发现其铸造窝点可能不在内陆,也不在近海,而是远在海外某个未知的岛屿上!所有的线索,经过层层分析,最终都隐隐指向那个盘踞东南沿海、拥有庞大船队和武装的巨寇——郑芝龙!

报告最后强调,根据零星截获的信息判断,郑芝龙集团似乎并不仅仅满足于铸造假银元扰乱市场,他们很可能在策划一场规模更大、目标更明确的金融攻击,意图利用伪钞,配合其海上力量,对大明新兴的金融体系,发起致命一击!

苏明玉攥紧了急报,指尖发白。陆地上的旧势力尚未完全肃清,来自海上的、更凶猛、更专业的金融敌人,已经亮出了獠牙。郑芝龙这个海龙王,终于要将他的触手,从波涛汹涌的大海,伸向这关系帝国命脉的金融领域了吗?

她必须立刻中断所有事务,亲自去向越国公禀报。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已经进入了更加凶险莫测的阶段。帝国的金融网络能否承受住这来自海上的惊涛骇浪?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