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穿越大明之铁血护国公 > 第51章 朝会发难风波恶

穿越大明之铁血护国公 第51章 朝会发难风波恶

作者:苍野王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5 17:48:41

五更三点,午门城楼上的鼓声沉闷地响起,穿透京师黎明前最浓重的黑暗。皇极殿前,百官身着各色品级官服,在凛冽的晨风中按班次肃立,鸦雀无声。然而,这寂静之下,却涌动着难以言说的暗流。许多官员低垂着眼,用余光悄悄打量着勋贵行列最前方,那个身着亲王冕服,身姿挺拔如松,面容沉静如水的年轻人——越国公张世杰。

他站在那里,仿佛一尊不可撼动的山岳,对周遭那些或敬畏、或忌惮、或隐含敌意的目光视若无睹。唯有站在他侧后方的李定国,能感受到自家国公那看似放松的袍袖之下,肌肉微微绷紧,如同蓄势待发的猎豹。

与此同时,几骑快马趁着夜色,悄然驶入京师,马上骑士风尘仆仆,携带着沉重的行囊,分散潜入了几处看似普通的宅院和客栈。行囊解开,里面是墨迹犹新、散发着油墨味道的册页——正是钱谦益那篇精心炮制、历数张世杰“十大罪”的檄文!

“皇上驾到——”司礼监掌印太监方正化那特有的尖细嗓音,打破了皇极殿前的死寂。

崇祯皇帝在御前侍卫的簇拥下,缓步登上丹陛,坐上了那象征着至高权力的龙椅。他的脸色比往日更加苍白,眼圈泛着青黑,显然昨夜未曾安枕。他的目光扫过殿内百官,尤其在张世杰身上停留了一瞬,复杂难明。

繁琐的朝仪之后,按例由各部院及科道言官陈奏事宜。起初,一切都显得波澜不惊,不过是些寻常的政务汇报。然而,当轮到大理寺右少卿,素有“铁面”之称,实则为东林暗桩的御史郭允厚出班时,殿内的气氛陡然一变!

郭允厚手持玉笏,并未像往常一样奏报具体事务,而是深吸一口气,猛地抬起头,声音洪亮甚至带着一丝悲怆,响彻整个大殿:

“臣!大理寺右少卿郭允厚,冒死弹劾越国公、五军都督府左都督、内阁参赞机务张世杰,十大罪状!恳请陛下明察秋毫,罢黜奸佞,以正朝纲,以安社稷!”

此言一出,如同平地惊雷,整个皇极殿瞬间炸开了锅!百官哗然,交头接耳之声四起!弹劾国公!还是十大罪!自大明开国以来,如此直指一位权势熏天的国公,近乎撕破脸面的弹劾,实属罕见!

崇祯皇帝的瞳孔也是猛地一缩,身体微微前倾,握在龙椅扶手上的手指骤然收紧。他目光锐利地看向郭允厚,又迅速瞥了一眼依旧面无表情的张世杰,沉声道:“讲!”

郭允厚得到皇帝许可,仿佛受到了莫大鼓舞,声音更加激昂,一条条罪状,如同毒箭般射向屹立不动的张世杰:

“其一,擅权乱政!越国公以军功挟持圣听,把持内阁,操纵六部,致使政令出于王府,而非朝廷!

其二,养兵自重!其麾下‘振武营’乃至九边精锐,只知有国公,不知有陛下,有朝廷!此乃唐末藩镇之祸重现!”

他每说一条,殿内百官的议论声就高涨一分,不少官员脸上露出或震惊、或赞同、或恐惧的神色。

“其三,聚敛无度!假借金融新政,行盘剥之实,设立银行票号,与民争利,致使天下汹汹,几生动乱!

其四,结党营私!勾结勋贵,笼络商贾,安插亲信于朝野内外,已成尾大不掉之势!”

“其五,目无君上!朝堂奏对,常有不恭之态,遇事专断,几无请示!

其六,滥用私刑!西市口不经三司会审,擅杀士绅商贾,视国法如无物!”

“其七,交通内侍!与司礼监太监方正化等往来密切,窥探宫禁,其心可诛!

其八,诽谤圣听!暗中散布流言,诋毁陛下用人不当,治国有失!”

郭允厚越说越激动,脸上甚至涌起不正常的潮红,他几乎是吼出了最后两条:

“其九,心怀怨望!常于府中非议朝政,怨怼陛下赏罚不公!其十…其十…”他故意停顿,吸引所有人的注意,然后猛地指向张世杰,“其十,意图不轨!私藏龙袍冕旒于府中密室,暗蓄死士,其谋反之心,昭然若揭!”

“谋反”二字,如同最终的重锤,狠狠砸在每个人的心头!整个大殿瞬间陷入一片死寂,落针可闻!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张世杰身上,等待着他的反应,或是皇帝的雷霆之怒!

短暂的死寂之后,仿佛是早已约定好的信号,七八名御史、给事中纷纷出列,跪倒在地,齐声高呼:

“臣附议!郭御史所奏,句句属实!越国公十大罪,天人共愤!请陛下为江山社稷计,罢黜张世杰一切官职爵位,交三司会审,明正典刑!”

“臣附议!张世杰不倒,国无宁日!”

“陛下!此等权奸,若不铲除,大明危矣!”

这些官员,有的是钱谦益的死党,有的是被江南士绅利益捆绑,有的则是单纯对张世杰新政不满或畏惧其权势,此刻见有人带头,便纷纷跳了出来,形成一股不小的声浪,试图营造出一种“众怒难犯”的态势。

勋贵行列中,顿时骚动起来。英国公张维贤气得胡子发抖,就要出列驳斥,却被身边的成国公朱纯臣暗暗拉住,示意他看张世杰和皇帝的反应。李定国站在武将班列,手已按上了剑柄,眼神冰冷地扫视着那些叫嚣的官员,如同在看一群死人。

龙椅上,崇祯皇帝的脸色变幻不定。郭允厚所列的罪状,有些是他心中也存在的猜忌(如擅权、养兵),有些则明显是捕风捉影甚至污蔑(如怨望、谋反)。他既希望借此敲打甚至削弱张世杰,又担心一旦处置不当,引发难以预料的后果。他的目光再次投向张世杰,这个年轻的国公,从始至终,竟然没有流露出丝毫的惊慌或愤怒,只是静静地站在那里,仿佛那些恶毒的指控与他无关。

这种超乎常理的平静,反而让崇祯感到一丝不安。

就在朝堂之上乱象纷呈,附议之声不绝于耳,崇祯皇帝犹豫不决之际,张世杰终于动了。

他没有看那些弹劾他的官员,也没有立刻为自己辩解,而是向前迈出一步,对着御座上的崇祯,从容不迫地躬身一礼,声音平稳清晰,瞬间压过了所有的嘈杂:

“陛下,臣,有话要说。”

仅仅五个字,一股无形的威势自然而然地散发开来,让那些叫嚣的官员不由自主地收住了声音,所有人的目光再次聚焦于他。

张世杰直起身,目光平静地扫过郭允厚等人,嘴角甚至勾起一抹极淡的、带着嘲讽的弧度:“郭御史方才所言,字字铿锵,句句泣血,若是不明就里之人听了,恐怕真以为我张世杰是那祸国殃民、十恶不赦的国贼了。”

他顿了顿,语气依旧不急不缓:“只是,臣有一事不明。郭御史弹劾臣十大罪,尤其这最后一条‘谋反’,更是诛心之论。却不知,郭御史这些言之凿凿的‘罪证’,尤其是臣私藏龙袍冕旒、暗蓄死士这等隐秘之事,是从何得知?是亲眼所见,还是道听途说?亦或是…有什么人,在背后告知?”

他的目光陡然变得锐利,如同利剑般刺向郭允厚:“若是有人告知,那此人又是如何得知本公密室之事?莫非…此人能未卜先知,还是能穿墙入室?又或者…”他声音猛地一沉,“是有人蓄意构陷,欲置本公于死地?!”

郭允厚被张世杰的目光和连番质问逼得后退半步,脸色瞬间变得惨白,额角渗出冷汗,张了张嘴,竟一时语塞。他得到的指令是当朝发难,抛出罪状,制造声势,却没想到张世杰不按常理出牌,不去逐条辩解,反而直接质问证据来源,直指核心!

就在郭允厚支支吾吾,不知如何应对,朝堂之上陷入一种诡异僵持之际,司礼监掌印太监方正化,却悄无声息地从侧后方来到御座旁,将一个用明黄绸布包裹的小小木匣,恭敬地呈送到崇祯皇帝面前的御案上,并低声耳语了几句。

崇祯皇帝疑惑地看了一眼方正化,又瞥了一眼台下镇定自若的张世杰和汗流浃背的郭允厚,伸手打开了木匣。匣内,并非什么龙袍冕旒的证据,而是几封密信,以及一份名单!信的笔迹,他依稀认得…似乎是…

而与此同时,皇极殿外,一名小太监连滚爬爬地冲了进来,也顾不得礼仪,扑倒在地,尖声叫道:“启…启禀皇爷!不…不好了!京师各处,突然出现大量揭帖,上面…上面写着…”

“写着什么?!”崇祯心中猛地一沉,厉声喝道。

那小太监吓得浑身发抖,颤声道:“写着…写着‘清君侧,诛国贼’…还…还罗列了越国公的…的十大罪状…跟…跟郭御史说的一模一样!现在满大街都在传阅,百姓…百姓都议论纷纷了!”

“什么?!”崇祯皇帝霍然起身,脸色铁青!檄文竟然已经散发到市井之中了?!这是要把事情彻底闹大,逼他表态,毫无转圜余地!

他猛地看向郭允厚,眼中已满是惊怒和怀疑!再看张世杰,却见对方依旧平静,只是那平静的目光深处,仿佛有冰封的火焰在燃烧。

张世杰迎着皇帝的目光,缓缓开口,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陛下,看来这弹劾臣的‘十大罪’,并非是空穴来风,而是…有人处心积虑,要将臣置于死地啊。如今檄文遍传京师,是非曲直,已非朝堂之争,关乎国体,关乎陛下圣明!臣,请陛下…彻查!”

彻查二字,如同惊雷,在乱局之中炸响!张世杰非但不惧,反而主动要求彻查?他到底有何依仗?方正化呈上的木匣里又是什么?这场突如其来的政治风暴,最终将如何收场?所有的答案,都系于崇祯皇帝接下来的决断!朝堂之上,真正的较量,此刻才刚刚开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