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穿越大明之铁血护国公 > 第34章 魏藻德贪赃铁证获

穿越大明之铁血护国公 第34章 魏藻德贪赃铁证获

作者:苍野王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5 17:48:41

腊月二十三,小年夜。

北京城里已然有了几分年节的气氛。各主要街道两旁早早挂起了红灯笼,家家户户门上贴了桃符,空气中隐约飘着祭灶糖瓜的甜香,孩童们穿着新棉袄在巷子里追逐嬉闹,偶尔响起的零星爆竹声,驱散了些许冬日的严寒。

与市井间的热闹相比,位于内城黄金地段的大学士魏藻德府邸,则显得格外静谧庄严。朱门高耸,石狮肃立,门楣上御笔亲题的“柱国府第”匾额在夕阳余晖下闪着金光。

府邸深处,花厅内地龙烧得暖意融融,与外间的寒冷恍若两个世界。魏藻德穿着一身簇新的沉香色杭绸直裰,并未戴冠,花白的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他斜倚在铺着白虎皮的紫檀木躺椅上,微眯着眼,听着管家魏福低声禀报着江南传来的最新消息。

“……苏州米价已破三两五钱,松江、杭州等地亦是如此,市面骚动不安,百姓怨声载道。钱牧斋先生府上,据说门槛都快被各地士绅派去的人踏破了。”魏福小心翼翼地措辞,脸上却带着一丝掩不住的快意。

魏藻德缓缓睁开眼,眼中没有丝毫波澜,只有一丝洞悉世情的冷漠。他端起手边温着的参茶,轻轻呷了一口,方才慢悠悠地道:“民心似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张世杰一介武夫,只知逞强用狠,行此截漕绝户之计,看似凌厉,实则是将江南士民尽数推到了对立面。他这是……自绝于江南啊。”

他嘴角泛起一丝若有若无的讥诮笑意,仿佛一切尽在掌握。“钱牧斋那边,压力不小吧?”

魏福连忙躬身:“据闻钱先生忧心如焚,连日联络京中故旧,欲上本弹劾越国公扰乱漕运、动摇国本。”

“弹劾?”魏藻德轻哼一声,将茶盏放下,“不过是尽人事,听天命罢了。张世杰既然敢动手,就不会怕弹劾。陛下……如今也离不开他这柄快刀。”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深沉,“不过,江南乱象已生,米价腾贵,民怨沸腾,这就是我等的机会。张世杰越是倒行逆施,反对他的力量就会越强。这朝堂的天平,终究不会一直向他那边倾斜。”

他沉吟片刻,起身踱步到窗前,望着庭院中几株在寒风中挺立的苍松,淡淡道:“年关难过,尤其是对钱牧斋他们。我等在朝中,也不能毫无表示。”

他转身,对魏福吩咐道:“去,将密室里那尊‘金佛’请出来,用锦盒装好,派得力之人,连夜送往钱府。就说是本官一点心意,助他……渡过难关。”

魏福闻言,身子微微一震,眼中闪过一丝惊骇,但立刻便低下头,恭敬应道:“是,老爷,小人这就去办。”

那尊“金佛”,他可是见过的。并非寻常鎏金,而是实打实的足金打造,高逾一尺,重不下百斤,乃是去岁一位谋求起复的罢职官员,通过层层关系,耗费巨资孝敬给魏藻德的。当时便是由他亲自经手,藏入书房的密室之中。如今老爷竟要将此物送给钱谦益,这手笔……这其中的意味……

魏福不敢多想,匆匆退下,亲自去安排这桩隐秘之事。

魏藻德看着管家离去的背影,目光幽深。他当然知道这尊金佛的价值,更清楚送出此物意味着什么。这不仅仅是对钱谦益的支持,更是一种姿态,一种结盟的象征。江南是钱谦益的根基,也是他们这些传统文官集团对抗张世杰这等“幸进”武臣的最后堡垒,绝不能有失。付出再大的代价,也值得。

就在魏府紧锣密鼓地准备这份“年礼”之时,越国公府的书房内,却是另一番景象。

张世杰没有心思过节。书房里没有张灯结彩,只有几盏牛油大蜡燃烧着,将室内照得亮如白昼。他正伏案疾书,批阅着从各地送来的关于辽东备战、漕粮调度以及江南局势的紧急文书。

窗外隐隐传来市井间的欢声笑语和零星的爆竹声,更衬得这书房格外的寂静与肃杀。

忽然,书房角落的一道暗门悄无声息地滑开。一身寻常太监服饰,毫不起眼的方正化,如同鬼魅般闪了进来,手中捧着一个用普通蓝布包裹的、厚厚的册子。

“主子。”方正化走到书案前,躬身行礼,声音尖细低沉。

张世杰抬起头,放下笔,揉了揉有些发胀的眉心,目光落在方正化手中那个蓝布包裹上:“何事?”

方正化上前一步,将蓝布包裹轻轻放在书案一角,然后小心翼翼地解开系扣。里面露出的,并非什么华美匣子,而是一本封面陈旧、边角甚至有些卷曲破损的账册。更令人触目惊心的是,那账册的封皮和内侧页面上,竟沾染着几片已经变成暗褐色的污渍,散发出淡淡的血腥气。

“主子,这是夜枭的弟兄们,费了不小的力气,从魏藻德府上一个外管事的相好,一个暗门子家里搜出来的。”方正化指着那账册,细声细气地禀报,语气却带着一丝压抑的兴奋,“那外管事负责帮魏藻德处理一些见不得光的产业和孝敬,这本账册,记录的是近三年来,各地官员、商贾为求升迁、谋取盐引、茶引等好处,通过他孝敬给魏阁老的‘冰敬’、‘炭敬’以及各类珍玩古物、金银的明细。”

张世杰眼神一凝,伸手将那本带着血污的账册拿了过来,入手只觉得沉甸甸的。他翻开第一页,上面用略显潦草却清晰的字迹记录着:

“崇祯十五年腊月,浙江布政使司左参政周延儒,为求转迁巡抚,献赤金二百两,东珠十颗,宋版《文选》一部……”

“崇祯十六年三月,两淮盐运使司副使赵之龙,为保现职并求兼理盐课,献纹银五千两,扬州瘦马二名(已收用),田黄石章料三方……”

“崇祯十六年八月,宣府镇守太监王之心(其侄),为求调入京营,献唐代韩干《牧马图》一幅(疑为摹本),白银三千两……”

“崇祯十七年正月,苏州织造太监李实,为求续任,献蜀锦百匹,苏绣屏风十二扇,金佛一尊,高尺余,重一百零八斤……”

一桩桩,一件件,时间、人物、事由、财物,记录得清清楚楚。后面还附着一些看似无关的日常开销,但仔细看去,却能发现许多不寻常之处,比如魏府每年采买的名贵药材、绫罗绸缎、山珍海味的花销,远远超出一位大学士的正常俸禄所能支撑。

张世杰一页页翻看着,脸色平静,但眼神却越来越冷,如同数九寒天里冻结的深潭。他翻到记录“金佛”的那一页,手指在那个数字上停顿了片刻。

方正化察言观色,适时地尖声补充道:“主子,您看这尊金佛,重一百零八斤,若是熔了,足够铸成铅弹三万发有余,够咱们辽东的儿郎,好好招待一番那些不知死活的建奴了!”

他的话语带着太监特有的阴柔,内容却充满了血腥的杀伐之气。

张世杰合上账册,发出“啪”的一声轻响。他没有立刻说话,而是靠在椅背上,闭上了眼睛,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光滑的桌面。

书房内只剩下烛火燃烧的轻微噼啪声,以及窗外隐约传来的、显得无比遥远的节庆喧闹。

魏藻德……东阁大学士,平日里道貌岸然,在朝堂之上动辄以“祖宗法度”、“圣人教诲”来抨击新政,俨然一副忧国忧民、清廉自守的正人君子模样。背地里,却是如此贪得无厌,卖官鬻爵,收受的贿赂堪称天文数字!那一笔笔记录在案的金银珠宝、古玩字画,哪一样不是民脂民膏?哪一桩不是蛀空国本的罪证?

尤其是那尊金佛!一百零八斤黄金!在这北虏叩关、中原饥馑、朝廷财政捉襟见肘的时刻,他魏藻德府上,却藏着如此巨额的财富!

良久,张世杰才缓缓睁开眼,目光中已是一片冰冷的杀机。

“除了这本账册,还有其他证据吗?”他问道,声音不大,却带着金属般的质感。

“回主子,有。”方正化连忙道,“夜枭的弟兄们顺着这条线,还控制了那个外管事,拿到了几封魏藻德亲笔批示的、关于官职安排的密信,以及几处他通过白手套暗中经营的产业契书。另外,那个暗门子也愿意出面作证。人证物证,俱在掌握!”

张世杰点了点头,脸上依旧没有什么表情,但熟悉他的人都知道,这是他怒到极致的表现。

“魏藻德……很好。”他轻轻吐出这几个字,仿佛在咀嚼着什么,“本王原本还想看看,他在这江南风波中,能演出什么好戏。没想到,他自己先把棺材板都钉结实了。”

他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窗外被各色灯笼映照得有些光怪陆离的夜空,沉默了片刻。

方正化垂手侍立,不敢打扰。

“方正化。”

“奴才在。”

“将这些证据,分门别类,整理清楚,抄录副本妥善保管。”张世杰背对着他,下令道,“原件封存,没有我的命令,任何人不得动用。”

“奴才明白。”

“另外,”张世杰转过身,目光锐利如刀,“给本王盯紧了魏府,特别是魏藻德的一举一动!看看他接下来,还要和哪些人接触,还要玩什么花样!”

“是!主子放心,魏府内外,如今连飞进去一只蚊子,是公是母,奴才都能给您查清楚!”方正化尖声保证。

张世杰挥了挥手,方正化会意,躬身行礼,如来时一般,悄无声息地退出了书房,暗门再次合拢,仿佛从未开启过。

书房内,又只剩下张世杰一人。

他重新坐回书案后,目光落在那本沾染着血污的账册上,眼神冰冷。

小年夜的喧嚣隐隐传来,而他心中,已是一片肃杀。

江南的棋局才刚刚搅动,这朝堂之内,看来也需要好好清理一番了。

魏藻德……就拿你,来祭这新政之旗,来稳这辽东之局吧!

他提起笔,在一张空白的奏本上,缓缓写下了第一个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