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穿越大明之铁血护国公 > 第9章 清议汹汹指跋扈

穿越大明之铁血护国公 第9章 清议汹汹指跋扈

作者:苍野王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5 17:48:41

清晨的雾气尚未散尽,北京城各大茶馆酒肆却已人声鼎沸。不同于往日的市井闲谈,今日的话题,几乎都围绕着同一个名字——越国公张世杰。

“听说了吗?昨日五军都督府,越国公可是大发神威,连兵部魏尚书的面子都一点没给,直接给撅了回去!”

“何止啊!听说当场就任命了两个降将出身的心腹,一个执掌都督府实权,一个总督京营戎政!这手也伸得太长了!”

“啧啧,武人干政,非国家之福啊!这才入阁几天?就如此跋扈!眼里还有没有王法,有没有陛下?”

“可不是嘛!据说还要清丈什么田亩,整顿漕运,这哪一桩不是动摇国本的事?我看啊,这位国公爷,所图非小!”

议论声中,充满了惊疑、不满,甚至隐隐的恐惧。张世杰崛起的速度太快,手段太强硬,已然打破了京城乃至整个官场固有的平衡与认知。尤其是那些与士绅、旧官僚体系利益攸关的人群,更是感到阵阵寒意。

而这一切舆论的发酵,并非空穴来风。

---

紫禁城,皇极殿。

大朝会的气氛,比前几日更加凝重。百官肃立,但空气中仿佛弥漫着无形的硝烟。

御座之上的崇祯,眉头微蹙,看着御案一侧那堆积如小山般的奏章,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那几乎全是今日通政司递进来的,弹劾新晋越国公张世杰的奏疏!

司礼监掌印太监王承恩站在御阶下,尖细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沉重,开始例行唱名奏事。然而,今日的奏事,几乎变成了一场对张世杰的公开声讨。

“臣,都察院浙江道监察御史,黄宗昌谨奏:”王承恩拿起一份奏疏,朗声念道,声音在寂静的大殿中回荡,“越国公张世杰,恃功而骄,僭越无状!以内阁之臣,行都督之权,安插私人,把持军务,视兵部如无物!更兼其所提清丈、漕改诸议,无一非扰民乱政之举!长此以往,武夫势大,君权旁落,国将不国!伏乞陛下明察,收回其参赞机务之权,遏其嚣张气焰,以正朝纲!”

这份奏疏,言辞激烈,直接将“僭越”、“武夫势大”、“君权旁落”等大帽子扣了下来,可谓诛心之论。

奏疏念毕,殿内一片哗然。不少官员偷眼看向站在勋贵首位,面色平静如水的张世杰。

崇祯面无表情,只是放在龙椅扶手上的手指,微微收紧了些。

然而,这仅仅是个开始。

“臣,礼科给事中,姜曰广谨奏:”王承恩又拿起另一份,“张世杰以卑劣庶孙之身,蒙陛下不次之恩,位列国公,入参机务,理当感恩戴德,谨慎持身。然其竟公然擢拔降虏李定国、刘文秀于显要,此二人狼子野心,岂可轻信?岂不闻‘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张世杰此举,无异于引狼入室,臣深为陛下忧之!恳请陛下速罢李、刘之职,另选贤能,并申饬张世杰结党营私之罪!”

攻击的矛头,又从揽权转向了用人,尤其揪住李定国、刘文秀的“降将”身份大做文章,试图从道德和忠诚层面否定张世杰的决策。

“臣,翰林院编修,陈子壮谨奏……”

“臣,刑部山西司主事,吴姓谨奏……”

一份份奏疏,如同事先约好了一般,从不同角度,用或激烈、或“恳切”、或引经据典的言辞,对张世杰进行轮番弹劾。指责他“威福自专”、“目无君上”、“变更祖制”、“任用私人”、“与民争利”……罪名罗列,几乎涵盖了权臣所能有的所有恶行。

奏疏的内容大同小异,但数量惊人,而且出自都察院、六科廊、翰林院等清流言官云集之所,形成了一股强大的舆论压力。这便是东林党掌控“清议”的可怕之处,他们能通过门生故吏,操控言路,制造出一种“天下公论”皆如此假象。

勋贵集团这边,众人皆是面露愤慨之色,尤其是英国公张维贤,气得胡子都在发抖,几次想要出列辩驳,都被身旁的成国公朱纯臣悄悄拉住。文官集团那边,以钱谦益为首,大多眼观鼻,鼻观心,作壁上观,但嘴角那若有若无的冷笑,却暴露了他们内心的得意。而陈演、魏藻德等人,更是毫不掩饰脸上的快意。

张世杰自始至终,都静静地站在那里,仿佛那些犀利如刀的弹劾,针对的不是他一般。他甚至还有闲暇微微侧目,观察了一下御座上的崇祯。

崇祯的脸色越来越难看。这些奏疏,像一把把刀子,不仅砍在张世杰身上,也让他这个皇帝感到难堪和巨大的压力。他重用张世杰,如今却引来如此汹涌的抨击,这无疑是在打他的脸,也是在挑战他的权威。但同时,这些奏疏中所言,又恰恰击中了他内心最深的隐忧——对武人坐大、权臣跋扈的恐惧。

“够了!”

当王承恩念到第七八份弹劾奏疏时,崇祯终于忍不住,猛地一拍御案,发出一声沉闷的巨响。

整个大殿瞬间鸦雀无声,所有官员都屏住了呼吸。

崇祯胸膛起伏,目光如电,扫过下方那些上奏的言官,最后落在张世杰身上,声音带着压抑的怒火:“朝堂之上,乃是议论国事之所!不是尔等攻讦大臣,逞口舌之快的地方!越国公之功,朕深知之!其所作所为,亦是为国筹谋!尔等如此群起而攻之,是何道理?!”

他这番话,看似在维护张世杰,斥责言官,但语气中的烦躁和不耐,以及那句“为国筹谋”而非“完全正确”,都透露出了他内心的摇摆和不满。他既需要张世杰做事,又厌恶因此带来的朝局动荡和舆论压力。

“陛下息怒!”钱谦益此时终于出列,躬身道,“诸位言官,亦是忧心国事,出于公心,言语或许激切,然其心可悯。越国公年轻气盛,行事或有不周之处,引来物议,亦在所难免。还望陛下海涵。”

他这话,看似打圆场,实则将言官的行为定性为“出于公心”,坐实了张世杰“行事不周”,轻描淡写地将一场政治围攻,化解为年轻人不懂事引发的误会。

崇祯深吸一口气,强压下怒火,他知道现在还不是跟整个清流舆论彻底翻脸的时候。他疲惫地摆了摆手:“此事休要再议!退朝!”

说完,竟不待百官反应,直接起身,拂袖而去,留下满殿面面相觑的文武百官。

王承恩连忙高喊:“退朝——!”

百官心思各异地开始散去。

张世杰站在原地,看着崇祯离去的背影,目光深邃。皇帝的反应,在他的意料之中。这位君主,既没有魄力力排众议,全力支持他,也没有决心彻底压制清流,反而被舆论所裹挟,陷入了焦虑和摇摆。

这,正是东林党想要的效果。

“越国公,”钱谦益缓缓走到张世杰身边,脸上带着惯有的温和笑容,只是那笑意并未抵达眼底,“些许风波,国公爷不必放在心上。言官风闻奏事,乃是职责所在,过几日,自然就平息了。”

张世杰转头,看向这位老谋深算的首辅,忽然也笑了,笑容清淡,却带着一丝冷意:“钱阁老费心了。世杰行事,但求问心无愧,利于国家。些许流言蜚语,何足道哉?只是……”

他微微停顿,目光扫过那些正偷偷关注这边的言官们,声音提高了一些,确保周围几人能听见:“只是这奏疏如雪,来得如此整齐,倒像是事先排练好的一般。却不知这幕后,是何人在摇旗呐喊,指点江山?”

钱谦益脸上的笑容微微一僵。

张世杰却不给他反驳的机会,拱了拱手:“世杰尚有军务,先行一步。”

说罢,不再理会脸色变幻的钱谦益,径直大步向殿外走去。玄色披风在身后扬起,划出一道决绝的弧线。

阳光透过高大的殿门照进来,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

殿内剩余的官员,看着他那毫无动摇的背影,心中滋味难明。

这位越国公,面对如此汹汹舆论,竟仍能如此镇定,甚至……反将一军?

这朝堂的风,似乎并没有完全按照某些人预想的方向吹。

然而,经此一役,“越国公张世杰跋扈专权”的印象,已然通过这雪片般的奏疏和市井巷议,深深地种在了许多人的心中。

这无形的大网,正在缓缓收紧。

下一步,张世杰该如何破局?是强硬反击,还是暂时隐忍?

而那位被舆论和现实夹在中间的崇祯皇帝,他的耐心和信任,又能维持多久?

这一切,都悬而未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