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穿越大明之铁血护国公 > 第63章 设府开衙理民政

穿越大明之铁血护国公 第63章 设府开衙理民政

作者:苍野王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5 17:48:41

腊月二十三,小年。

开封城内却无半分年节的喜庆,反倒透着一股肃杀之气。一队队顶盔贯甲的士兵在街道上巡逻,靴声囊囊,惊得躲在残垣断壁间的野狗夹尾而逃。城门处,十几个刚刚被抓获的奸细一字排开跪在地上,身后站着手持鬼头刀的刽子手。

张世杰端坐马上,面无表情地看着这一切。

“大人,这些都是城中几家大户派去给张献忠送信的。”赵铁柱低声道,“信中详细描述了城中布防、粮草储备...”

“斩。”张世杰只吐出一个字。

刀光闪过,十几颗人头落地,鲜血染红了开封城门的青石板。围观百姓鸦雀无声,几个胆小的已经瘫软在地。

张世杰拨转马头,目光扫过人群:“即日起,开封戒严。凡有通匪者,杀无赦;凡有散布谣言者,杀无赦;凡有趁乱劫掠者,杀无赦!”

三声“杀无赦”,字字如铁,掷地有声。

这是他在开封设立的“中原经略府”正式运作的第一天,必须立威。

原开封府衙,如今已焕然一新。

门前两尊石狮被清洗得干干净净,门楣上悬挂着烫金牌匾,上书四个鎏金大字:“中原经略府”。笔力遒劲,气势磅礴,乃是张世杰亲笔所书。

府衙内外,岗哨林立。不仅有一身铁甲的振武营士兵,还有张世杰新设立的“经略府亲卫”,个个身着青色劲装,腰佩短刀,眼神锐利。

大堂之上,张世杰端坐主位,左右两侧分别坐着李定国、刘文秀等将领,以及新近投靠的张三才等归顺将领。文官一侧,则是张世杰从各地征召来的能吏,以及部分愿意合作的当地士绅。

“自即日起,中原经略府正式开衙理事。”张世杰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遍整个大堂,“本官蒙圣上信任,授以全权,总揽河南、陕西及湖广北部五府一切军攻大事。”

他目光扫过堂下众人,继续道:“经略府下设四司:军务司,由李定国兼任司正,总管辖区一切军务;民政司,由刘文秀兼任司正,总管田赋、户籍、诉讼等民政;财政司,司正暂由本官兼任;监察司,司正为赵铁柱,负责军纪纠察、情报收集。”

这一安排,让堂下不少人暗自吃惊。李定国、刘文秀都是降将,竟然被委以如此重任;赵铁柱一个武夫,居然掌管监察大权。而财政司由张世杰亲自掌管,更是凸显了他对财权的重视。

“大人,”一个白发老臣颤巍巍地起身,乃是原河南布政使崔呈秀,“如此安排,恐怕...恐怕与朝廷体制不合啊。各地卫所、府县该如何处置?”

张世杰淡淡道:“非常时期,行非常之法。各地卫所兵员,择优补入振武营,余者裁撤;府县官员,经考核后留用,不称职者一律罢黜。”

崔呈秀还要再说,张世杰已转移话题:“当务之急,是恢复民生,安置流民。刘文秀。”

“末将在。”刘文秀起身应道。

“着你即刻着手清查无主荒地,分授流民;开仓放粮,赈济灾民;招募工匠,修复城池、水利。”张世杰取出一枚令箭,“给你三个月时间,我要看到中原大地恢复生机。”

“末将领命!”刘文秀郑重接过令箭。

“李定国。”

“末将在!”

“着你整训各部,汰弱留强。三个月后,我要一支精兵,随时可北上抗虏,或南下平乱。”张世杰又取出一枚令箭,“另,在洛阳、南阳、襄阳三地设立新兵大营,招募良家子从军。”

“得令!”李定国声音洪亮。

张世杰又看向张三才:“张将军。”

张三才没想到会点到自己,急忙起身:“末将在!”

“着你率本部人马,清剿伏牛山、桐柏山一带残匪。记住,剿抚并用,以抚为主。”

“末将明白!”

一道道命令发出,一个个将领领命而去,整个经略府如同一架精密的机器,开始高速运转。

半个月后,经略府后院。

张世杰与刘文秀对坐饮茶,面前的案几上摊开着一幅巨大的中原地图,上面密密麻麻标注着各种符号。

“大人,这是各地上报的荒地数目。”刘文秀递上一本册子,“共计一百三十六万亩,主要集中在豫南、豫东黄河沿岸。”

张世杰接过册子,仔细翻阅:“进度太慢。开春前,必须完成分地工作,不能误了农时。”

“可是大人,”刘文秀面露难色,“各地豪强阻挠甚大。这些无主荒地,大多已被他们暗中侵占,如今要收回分给流民,他们百般阻挠。”

“哦?”张世杰挑眉,“都是哪些人家?”

刘文秀取出一份名单:“主要是周王、福王等宗室藩王的庄园,还有本地几家大族。他们或是拿出地契,或是声称是先祖赐田,拒不交出土地。”

张世杰冷笑一声:“国难当头,这些蛀虫还在计较一己私利。赵铁柱!”

“在!”赵铁柱应声而入。

“着你带兵,按这份名单,一家一家去‘拜访’。告诉他们,三日内主动交出非法占有的土地,既往不咎;若冥顽不灵...”张世杰眼中寒光一闪,“就以通匪论处!”

赵铁柱心领神会:“属下明白!”

刘文秀担忧道:“大人,如此强硬,恐怕会激起变故啊。这些宗室在朝中都有关系,若是联名上奏...”

“奏吧。”张世杰不以为意,“正好让皇上看看,大明的江山是被谁掏空的。”

他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外面飘落的雪花:“文秀,你要记住,我们做的事情,是在与时间赛跑。建奴虎视眈眈,张献忠盘踞四川,朝廷...哼,指望不上。我们必须在中原建立起稳固的根基,否则一切都是空谈。”

刘文秀深深点头:“文秀明白了。”

“还有一事,”张世杰转身,“我欲在经略府下设‘招贤馆’,开科取士,不拘一格选拔人才。你以为如何?”

刘文秀眼睛一亮:“此乃善政!如今官员匮乏,正是用人之际。只是...朝廷那边?”

“非常时期,顾不了那么多了。”张世杰决然道,“考题要务实,不考诗词歌赋,只考实务:如何安置流民、如何整顿军备、如何振兴商贸。录取者,直接充实各级衙门。”

“妙啊!”刘文秀抚掌赞叹,“如此一来,必能网罗天下实干之才!”

十日后,开封城南,原周王府别院。

这座占地百亩的豪华庄园,如今已被改造成“招贤馆”。门前车水马龙,来自各地的士子排成长队,等待报名参考。

与传统的科举不同,这次考试不需要功名,不限出身,只要有一技之长,均可报名。更让人惊讶的是,考试不收任何费用,反而提供食宿,这让许多寒门子弟看到了希望。

队伍中,一个衣衫褴褛的年轻人格外显眼。他面黄肌瘦,却抱着一本《九章算术》,口中念念有词。

“下一个!”登记官员喊道。

年轻人急忙上前:“学生陈启泰,南阳人士,愿报考‘钱粮核算’科。”

官员打量了他一眼:“可有功名?”

“学生...学生只是童生。”

“可曾任职?”

“不曾。”

官员皱眉:“那你凭什么报考?”

陈启泰不卑不亢:“学生虽无功名,但精通算术,善于理财。这是学生编撰的《粮饷统筹法》,请大人过目。”

官员接过那本手写的册子,翻了几页,脸色渐渐变得惊讶。册子上详细记录了如何统筹粮草、如何减少损耗、如何提高转运效率,方法新颖实用。

“这...这是你写的?”官员不敢相信。

“正是学生多年心得。”

官员沉吟片刻,取出一枚木牌:“拿去,明日准时参加考试。”

陈启泰大喜过望,连连作揖:“多谢大人!多谢大人!”

不远处,张世杰与刘文秀微服站在人群中,将这一幕尽收眼底。

“大人,这就是您要的效果啊。”刘文秀感慨道,“不同出身,唯才是举。假以时日,必能人才辈出。”

张世杰点点头:“希望如此。对了,苏明玉那边有消息吗?”

“正要禀报大人,”刘文秀道,“苏姑娘已到开封,带来了第一批粮饷,还有她父亲的书信。”

“哦?”张世杰眼中闪过一丝期待,“让她到经略府见我。”

经略府书房内,张世杰终于见到了这位传说中的江南奇女子。

苏明玉年方二八,却无半分闺阁女子的娇羞。她身着男装,眉目如画,举止从容,一进门便拱手行礼:“民女苏明玉,参见经略大人。”

“苏姑娘不必多礼。”张世杰抬手示意,“此番辛苦姑娘了。”

“大人客气了。”苏明玉直起身,从袖中取出一本账册,“这是第一批粮饷的明细:粮食五万石,白银二十万两,另有布匹、药材若干,均已入库。”

张世杰接过账册,粗略翻看,心中暗惊。这笔钱粮,足够支撑他三个月开支,解了燃眉之急。

“苏氏如此慷慨,不知有何条件?”张世杰直截了当地问。

苏明玉微微一笑:“大人快人快语。家父只有两个请求:一,希望大人能在中原推行统一的银票,方便商贸往来;二,希望大人准许苏氏在辖区内开设钱庄、票号。”

张世杰心中一动,这正与他改革金融的想法不谋而合。

“银票之事,本官已有考量。不过...”他话锋一转,“苏氏想要独家经营权,恐怕不妥。”

苏明玉不慌不忙:“大人明鉴,苏氏并非要垄断,而是希望与官府合作。我们可以出资帮助大人建立银库,发行官银票,只收取微薄的手续费。”

张世杰沉吟片刻:“此事关系重大,容本官考虑。不过苏姑娘既然来了,不妨多留几日,帮本官参详参详这金融改革之事。”

苏明玉眼中闪过狡黠的光芒:“固所愿也,不敢请耳。”

就在这时,赵铁柱匆匆进来,面色凝重:“大人,京城急报!”

张世杰接过密信,拆开一看,脸色顿时阴沉下来。

信是张维贤派人送来的,只有短短几句话:东林党联合江南士绅,联名上奏,弹劾张世杰“擅权自重,形同藩镇”。崇祯虽暂时压下奏章,但已心生疑虑。

“大人,出了什么事?”苏明玉敏锐地问。

张世杰将密信在烛火上点燃,看着它化为灰烬。

“没什么,”他淡淡道,“几只苍蝇在耳边嗡嗡叫而已。”

但他的眼神,却已变得无比锐利。

这场权力游戏,才刚刚开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