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穿越大明之铁血护国公 > 第25章 义释俘虏播仁声

穿越大明之铁血护国公 第25章 义释俘虏播仁声

作者:苍野王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5 17:48:41

吴房县城的秩序初步稳定,周边区域的流寇残孽也在振武营持续的清剿下或灭或逃,难成气候。张世杰并未满足于此,他深知,军事上的胜利只是铲除了表面的毒疮,要想让这片土地真正恢复生机,赢得民心向背,进而从根本上瓦解流寇的根基,需要更深远的手段。单纯的杀戮,只会制造更多的仇恨和流民,为下一个“张献忠”、“李自成”的崛起埋下种子。

这一日,张世杰在临时征用的、经过简单修葺的吴房县衙内,召见了负责管理战俘的军官。落雁峡一战,除了毙伤之敌,还俘获了约四百余名西营兵卒,目前正拘押在城外的临时战俘营中。

“那些俘虏,近来情形如何?”张世杰问道,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上面摊开着周边州县送来的请求赈济、派兵驻防的文书。

负责军官躬身答道:“回将军,俘虏皆已登记造册,伤者已由我军医官简单诊治。每日供给稀粥两顿,暂未发生大规模骚乱。只是……人数众多,每日消耗粮草不少,且久押恐生变故。末将请示,该如何处置?”

是杀?是役?还是放?帐内几位将领目光都投向张世杰。按照惯例,或者为了震慑敌人,或者为了补充劳力,甚至只是为了节省粮食,杀俘或将其贬为苦役都是常见选择。

张世杰沉吟片刻,眼中闪过一丝决断。他想到了李定国,想到了那些在战场上悍不畏死、却又可能在屠村时麻木不仁的西营士兵。他们中的许多人,或许并非天生残忍,只是被这乱世裹挟,在绝望和暴力的循环中迷失了方向。

“传令,”张世杰的声音清晰而坚定,“将所有俘虏,除去重伤难以行动者暂留医治,其余人等,明日全部释放。”

“释放?”众将皆是一愣,连沉稳的李定国(振武营将领)也露出诧异之色。赵铁柱更是直接嚷了出来:“将军!这可都是些杀人不眨眼的悍匪!放了他们,岂不是放虎归山?他们转头就会拿起刀再来杀咱们的弟兄!”

张世杰抬手止住了赵铁柱的激动,目光扫过众人,缓缓道:“杀之简单,一了百了。但杀了这四百人,张献忠麾下还有四万、四十万!我们能杀得尽吗?杀戮只会激起更深的仇恨,让剩下的人更死心塌地跟着张献忠与我们为敌。”

他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窗外渐渐恢复生气的街市,沉声道:“我们要瓦解的,不是他们的**,而是他们的斗志,是他们对张献忠的迷信,是他们心中那点以为除了烧杀抢掠就别无活路的念头!”

他转过身,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释放他们,并且,要让他们带着我们的‘话’回去。”

“将军的意思是……攻心为上?”李定国(振武营)若有所思。

“不错!”张世杰点头,“不仅要放,还要让他们吃饱一顿饭,发给少量盘缠。更要让他们亲眼看看,吴房乃至其他被我们收复的州县,百姓是如何生活的!让他们自己去比较,是跟着张献忠朝不保夕、杀人放火好,还是在这边安居乐业、有口安稳饭吃好!”

他顿了顿,加重语气:“此外,我还要修书一封,交由被俘的头目,令其转呈李定国,乃至……张献忠!”

此言一出,帐内更是寂静。直接写信给敌酋?这可是极为大胆甚至冒险的举动!

张世杰不为所动,径直走到书案前,铺开纸张,研墨挥毫。他写的并非战书,也非劝降信,而是一篇措辞严谨却又带着一种居高临下般悲悯的檄文,或者更准确地说,是一篇“告西营将士书”。

信中,他首先点明西营军队中多有被裹挟、为求活命的良善百姓,指出张献忠等人“假借仁义,实逞凶暴;口称均田,尽行掳掠”的本质。然后,笔锋一转,详细列举了振武营收复各地后,“开仓廪以赈饥乏,施医药以救伤残,惩凶顽以安良善,劝农桑以复生机”的具体举措。他将吴房等地的现状与西营过处“庐舍成灰,骸骨盈野”的惨状进行鲜明对比。

最后,他写道:“……本将提兵至此,非好战也,实为拯生民于水火,解倒悬之急切也。尔等士卒,亦多出身寒微,岂无父母妻儿?何苦为虎作伥,自绝于天理人心?若能幡然悔悟,弃暗投明,本将敞开营门,既往不咎,许尔等重为良民,各安生业。若执迷不悟,继续助纣为虐,则天兵所指,玉石俱焚,悔之晚矣!……望李将军(定国)细察时势,勿以私谊而废公义,勿以一己之荣辱而置万千将士性命于不顾……”

信写毕,张世杰盖上自己的印信,封好。他特意点出李定国,既是一种离间,也是一种针对性的攻心。他敏锐地感觉到,李定国与张献忠麾下其他浑浑噩噩的悍将不同,其心中或许尚存一丝良知和对道义的追求。

翌日,吴房城外战俘营。

四百多名西营俘虏被集中起来,他们大多面带菜色,眼神惶恐不安,不知等待自己的将是何种命运。当听到明军将领宣布要将他们全部释放时,所有人都愣住了,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更让他们难以置信的是,释放前,每人竟然还分到了一碗比平日稠厚的粟米饭和几个铜钱作为盘缠!并且,在押送他们出城的途中,有意无意地让他们看到了城内秩序井然、粥棚前排队领粥、军医救治百姓的场景。这与他们记忆中流寇过处如同地狱般的景象,形成了天壤之别!

许多俘虏的眼神从麻木、恐惧,逐渐变成了复杂、疑惑,甚至……一丝不易察觉的向往。

那名被指定携带书信的小头目,双手颤抖地接过那封沉甸甸的信件,仿佛捧着烫手的山芋。他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对着前来送行的张世杰连连磕头:“谢将军不杀之恩!谢将军!小的……小的一定把信带到!”

“去吧。”张世杰挥了挥手,语气平淡,“告诉你们的同伴,放下刀兵,就有活路。执迷不悟,只有死路一条。”

四百多名俘虏,如同逃出牢笼的鸟儿,怀着劫后余生的庆幸和满腹的疑惑,向着西南方向散去。他们带走的,不仅是性命和那点可怜的盘缠,更有吴房城内的所见所闻,以及那封注定将在西营内部掀起波澜的书信。

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比那些俘虏的脚步更快地传到了张献忠主力活动的区域。

当李定国和他那支残兵还在山林中艰难求生、苦苦寻找主力之际,关于张世杰“义释俘虏”、“开仓赈济”的消息已经通过各种渠道,在张献忠的各营盘中悄悄流传开来。底层那些同样饱受颠沛流离之苦的士兵们,私下里议论纷纷,眼神中充满了对“北边”那种安稳生活的渴望和怀疑。

数日后,李定国终于带着残部,历尽千辛万苦,找到了张献忠主力驻扎的营地。然而,迎接他们的,并非慰藉和欢迎,而是一种诡异的气氛。

营中将士看他们的眼神颇为复杂,有同情,有疏远,甚至……有一丝难以言喻的审视。而当那名被释放的小头目,战战兢兢地将张世杰的书信呈给张献忠时,整个中军大帐的气氛瞬间降到了冰点!

张献忠看完信,脸色铁青,猛地将信纸揉成一团,狠狠摔在地上,勃然大怒:“狗日的张世杰!安敢如此!竟想动摇俺的军心!来人!把这个废物拖出去砍了!首级挂起来示众!让所有人都看看,敢传递这种惑乱军心之言,是什么下场!”

那小头目吓得瘫软在地,连声求饶。

“且慢!”

就在亲兵要动手时,一个声音响起。众人望去,正是刚刚入帐汇报的李定国。他脸色苍白,伤口依旧疼痛,但眼神却异常坚定。

“义父息怒。”李定国躬身道,“此人不过一信使,杀之无益,反显我军心虚。张世杰此书,看似仁义,实则包藏祸心,意在离间。我等若因此斩杀信使,严密封锁消息,只怕更会引得将士猜疑,正中其下怀。”

张献忠余怒未消,瞪着李定国:“那依你之见,该当如何?”

李定国深吸一口气,道:“信的内容,恐怕早已在营中传开。堵不如疏。不如将此信公之于众,然后由义父亲自训话,揭露张世杰假仁假义、收买人心的真面目!让我军将士明白,官军与我等乃生死之敌,绝无妥协可能!唯有死战到底,方有活路!”

他的话,合情合理,既维护了张献忠的权威,又提出了应对之策。

张献忠盯着李定国看了半晌,眼中的怒意渐渐被一种更深沉的审视所取代。他挥了挥手,让亲兵放开那个几乎吓尿的小头目。

“就依你所言。”张献忠冷冷道,但语气中听不出多少赞许,“定国,你一路辛苦,先下去好生养伤。此事,俺自有主张。”

李定国心中一凛,知道义父心中已生猜忌。他默默地行了一礼,退出了大帐。

帐外,阳光刺眼。李定国抬头望天,心中五味杂陈。张世杰的那封信,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他内心的挣扎,也照出了西营内部日益尖锐的矛盾。他知道,一场风暴,即将在西营内部酝酿。而他,正处于这场风暴的中心。

那封被揉皱的书信,虽然被张献忠踩在脚下,但其上的文字,却如同魔咒,早已悄然渗透进许多人的心里,包括他李定国自己。拯民水火,非为杀戮……这八个字,在他耳边反复回响,与那日屠村的惨景交织在一起,让他彻夜难眠。

攻心之策,其效已显。无形的裂痕,正在曾经的“八大王”基业上,悄然蔓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