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穿越大明之铁血护国公 > 第5章 收流民屯田安后方

穿越大明之铁血护国公 第5章 收流民屯田安后方

作者:苍野王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5 17:48:41

黑石沟畔的硝烟尚未完全散尽,空气中混合着血腥味、硫磺味和泥土的气息。振武营的士兵们沉默而高效地打扫着战场,将贼寇的尸体拖到一旁挖坑掩埋,以免引发瘟疫。缴获的三十多辆大车被集中起来,上面的粮袋和箱笼让不少士兵眼中露出欣喜之色——对一支深入敌后的军队而言,没有什么比充足的补给更让人安心了。

然而,张世杰的目光却越过了这些战利品,投向了那百余名惊魂未定、瑟瑟发抖的百姓。他们衣衫褴褛,面黄肌瘦,如同狂风暴雨后幸存下来的雏鸟,眼中交织着获救的感激和对未来的深深恐惧。那位白发老丈的话语,如同重锤敲击在他的心上:“你们走了,那帮天杀的再来可怎么办啊?”

是啊,怎么办?剿灭一股流寇容易,但若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这片土地绝望的生态,那么军队一走,立刻会有新的“一斗谷”、“二斗谷”冒出来,百姓依旧如待宰的羔羊。更何况,西南五十里外,还盘踞着“闯塌天”刘国能的五六千人马,如同一头蛰伏的猛虎,随时可能扑来。振武营虽初战告捷,但兵力仅三千余人,若孤军深入,没有稳固的后方,一旦受挫,后果不堪设想。

“不能走。”一个清晰的念头在张世杰脑海中形成,“至少不能就这样走。必须在这里扎下一颗钉子,建立一个能自我维持、甚至能支援前线的基点!”

他深吸一口气,目光变得坚定起来。他来自一个懂得“根据地”重要性的时代,深知军队离不开人民的支持,而赢得支持,不能只靠杀戮,更要靠建设和秩序。

“赵铁柱!”

“末将在!”满身血腥气的赵铁柱立刻上前抱拳。

“带你的人,再调一哨步兵,以黑石沟为中心,向外警戒十里。重点监视西南卧牛岗方向!多派侦骑,我要时刻知道刘国能部的动向!”

“得令!”赵铁柱毫不含糊,立刻点齐人马,旋风般去了。

“李忠(原英国公府小管事,现负责后勤辎重)!”

“小的在!”一个看起来精明干练的中年人连忙跑过来。

“清点所有缴获粮草财物,登记造册。分出部分粮食,立刻架锅熬粥,让这些乡亲们先吃顿饱饭!动作要快!”

“是,将军!”李忠立刻招呼辅兵忙碌起来。

很快,几口大铁锅支了起来,干柴烧得噼啪作响,清澈的河水倒入锅中,米粒(主要是粗糙的粟米和杂豆)下了锅,浓郁的米香开始弥漫开来。那些原本麻木的百姓,闻到久违的粮食香味,喉咙都不由自主地蠕动起来,眼中终于焕发出一丝生气。

张世杰又走向那群百姓,声音尽量放缓:“乡亲们,流寇已被剿灭,你们暂时安全了。我军已在此埋锅造饭,大家稍安勿躁,很快就有粥吃。”

百姓们闻言,更是感激涕零,又要跪下磕头。

“不必多礼。”张世杰虚扶一下,继续道,“吃完饭后,我有话要对大家说,关乎诸位今后的生路。”

他的话让百姓们面面相觑,眼中既有期待,也有疑虑。生路?在这乱世,哪里还有生路?

粥很快熬好了,虽然算不上浓稠,但却是实实在在的粮食。辅兵们维持着秩序,给每个百姓都分了一碗。看着他们狼吞虎咽,甚至因为吃得太急而呛咳起来,不少振武营士兵都默默转过头去,心有戚戚。他们中的许多人,也是苦出身,深知饥饿的滋味。

待百姓们基本吃完,脸上恢复了些许血色,张世杰站到了一块稍高的土坡上,目光扫过众人。

“乡亲们!”他的声音清朗,带着一种令人信服的力量,“我知道,你们的家园被毁了,亲人或遭不幸,或被冲散。这世道,让你们活不下去,才让那些歹人有了可乘之机!”

这话说到了百姓的痛处,许多人又开始低声啜泣。

“但是!”张世杰话锋一转,声音陡然提高,“哭没用,逃也没用!往北走,是京城,那里挤满了流民,你们去了,又能如何?沿途关卡森严,未必放行,就算到了,也不过是另一个更大的难民营!”

百姓们沉默了,因为他们知道,这位将军说的是残酷的现实。

“要想活下去,活得像个人样,就不能总是等着别人来救,就得靠自己这双手!”张世杰举起一只手,握成拳头,“我,张世杰,奉皇命剿贼安民。但我需要你们的帮助!贼寇势大,我军需要一个稳固的后方,需要粮草,需要人手!”

他顿了顿,看着下面一张张茫然又带着一丝希冀的脸,抛出了他的方案:

“现在,我给你们两条路!”

“第一:愿意留下的!我以大明游击将军的名义,承诺保护你们的安全!我们就地选址,建立营寨,开挖沟渠,垦荒种田!所有留下的人,按劳力分配活计,青壮者可编入辅兵,协助守寨、运输、做工,每日管饱,另有微薄饷银可拿,用以安家!老弱妇孺,负责炊爨、缝补、照料田地,同样每日有基本口粮保证!待到秋收,垦出的田地,可按户分给你们耕种,三年之内,只征轻赋!”

这话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块巨石,引起了巨大的波澜!百姓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留下?有军队保护?干活就管饱?还有饷银?将来还能分地种?只征轻赋?这…这简直是梦里都不敢想的好事!

“将军…您…您说的可是真的?”那白发老丈颤声问道,激动得胡须都在发抖。

“军中无戏言!”张世杰斩钉截铁,“我振武营的军纪,方才你们也看到了!绝不扰民,违令者斩!此话,对所有愿意留下的流民都有效!你们可以互相告知,让更多无家可归的人来此安身!”

“俺留下!俺留下!” “将军,俺有力气,俺能当辅兵!” “俺一家子都留下!给将军磕头了!”

瞬间,群情激动,几乎所有被解救的百姓都跪了下来,争先恐后地表示愿意留下。一条看得见的活路就在眼前,谁还愿意去当那前途未卜、饿殍沟渠的流民?

“好!”张世杰心中一定,“李忠!”

“小的在!”

“登记所有愿意留下的人员姓名、籍贯、特长、家口。青壮单独造册。立刻开始选址,规划营区、垦荒区!王勇(原英国公府护院,现为哨官)!”

“末将在!”

“带你的人,协助百姓,伐木取材,修建简易营寨壕沟,优先建立防御工事!”

“得令!”

整个振武营仿佛一台巨大的机器,在张世杰的指令下,开始了高速运转。军事和民事两条线同时展开。

赵铁柱的骑兵在外围游弋警戒,步兵分出部分人手协助修建工事。李忠带着一群识文断字的文书和辅兵,开始给流民登记,忙得满头大汗。王勇则指挥着士兵和青壮流民,选择了一处靠近水源、地势稍高的坡地,开始砍伐树木,挖掘壕沟,树立栅栏。

被编入辅兵的青壮们,领到了简单的工具和武器(多是缴获的或替换下来的旧兵器),在军官的带领下,开始参与劳动和基础的军事训练。老弱妇孺则被组织起来,搭建窝棚,拾取柴火,帮助炊事班准备更多的食物。

一片荒凉的黑石沟,竟然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焕发出一种奇异的生机。叮叮当当的敲击声、号子声、军官的口令声取代了之前的死寂和哭喊。

张世杰穿梭其间,不时停下脚步查看进度,指点几句。他看到几个半大的孩子眼巴巴地看着士兵操练,便吩咐道:“找些木头,给他们削些木刀木枪,让识字的弟兄闲暇时教他们认几个字,讲讲军规。”

他又看到几个妇人手脚麻利地缝补着军衣,点头赞许:“告诉她们,缝补一件,记一功,可换盐巴或针线。”

这些细微处的关怀,如同涓涓细流,悄然温暖着这些饱经苦难的心。百姓们看向那位年轻将军的眼神,从最初的感激,渐渐变成了发自内心的拥戴和信任。

短短两三日,一个初具雏形的临时营地便建立起来。简陋但结实的木栅栏围出了一片安全区域,壕沟也挖了一人多深。营区内,窝棚整齐排列,虽然简陋,却足以遮风避雨。附近一片荒地被焚烧清理出来,翻起了新土,只待时节合适便可播种些生长快的菜蔬。

更重要的是,消息如同长了翅膀般传开。周围荒野中躲藏的、以及从更南方逃难来的零星流民,闻听这里有一支“仁义王师”不但剿匪,还收留流民、给粮干活、甚至承诺分地,纷纷拖家带口前来投奔。营地的人口很快从最初的一百多人,增加到了近五百人!虽然增加了粮食压力,但也带来了更多的劳动力。

张世杰站在新立起的简陋望楼上,看着下方熙熙攘攘、却秩序井然的营地,心中稍稍松了口气。这一步棋,走对了。这里不仅将成为振武营深入河南腹地的第一个支撑点,更像一颗火种,在这片绝望的土地上,重新点燃了秩序和希望。

然而,他深知,这一切的平静都脆弱无比。

李忠快步走上望楼,脸上带着一丝忧色:“将军,投奔的流民越来越多,我们缴获和自带的粮草,消耗速度比预想的要快。虽然缴获了一斗谷的粮车,但若坐吃山空,恐怕支撑不了太久。”

张世杰点了点头,这正是他预料之中的问题。建立根据地,最大的挑战就是可持续性。

就在这时,西南方向一骑快马绝尘而来,马蹄声急如星火!正是派往卧牛岗方向的夜不收!

那哨探几乎是滚鞍下马,气喘吁吁地冲到望楼下,仰头急报:

“将军!卧牛岗急报!‘闯塌天’刘国能部有大股人马调动迹象,不下两千人,正沿着官道,向我黑石沟方向开来!距此已不足四十里!看架势…来者不善!”

张世杰的目光瞬间变得锐利如鹰。

来了!

刘国能果然不会坐视自己在他眼皮底下建立据点,更不会放过那批被截下的粮草。

考验,终于到了。

他深吸一口气,沉声下令:“敲警钟!全军戒备!所有辅兵、青壮,发放武器,协助守寨!告诉所有乡亲,想保住这好不容易得来的活路,就拿起武器,跟着我们一起,守住这里!”

“咚!咚!咚!”急促而沉闷的警钟声,瞬间打破了营地短暂的和平时光,空气中刚刚升起的希望之火,立刻被战争的阴云所笼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