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穿越大明之铁血护国公 > 第24章 世杰安民施仁政

穿越大明之铁血护国公 第24章 世杰安民施仁政

作者:苍野王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5 17:48:41

落雁峡一役,如同雷霆一击,不仅重创了李定国率领的西营精锐前锋,更彻底打掉了张献忠势力北窥京畿的嚣张气焰。消息传开,豫北乃至南直隶北部惶惶的人心稍定,盘踞在附近的大小流寇股匪闻“张”字旗色变,纷纷向更偏远的地带流窜,暂避锋芒。

张世杰并未被胜利冲昏头脑,他深知,战场上的胜利只是第一步,真正想要在中原这片饱经创伤的土地上站稳脚跟,赢得民心,重塑秩序,才是更长远的挑战,也是彻底铲除流寇土壤的根本。若只顾征战杀伐,不顾百姓死活,那与那些只知破坏掠夺的流寇又有何异?终究会失去立足之基。

襄城大营内,捷报带来的兴奋渐渐沉淀为务实的气氛。张世杰召集麾下将领及新近投效、熟悉地方情形的文吏,商议下一步行动。

“将军,落雁峡战后,西营残部已向西南逃窜,襄城以北暂无大股流寇威胁。然则,周边州县,此前多遭张献忠、罗汝才等部蹂躏,官署瘫痪,民生凋敝,盗匪蜂起,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一位原襄城县丞,现投效振武营的王姓文吏躬身禀报,脸上带着忧色。

李定国(振武营将领)接口道:“将军,我军新胜,士气正旺,当趁势扫清周边,巩固地盘。只是……粮草军需,消耗甚巨,长期驻守,恐难以为继。”他担心的是实际的补给问题。

张世杰目光扫过地图上标注的周边几个县城——郾城、召陵、西平……这些地方都曾不同程度地遭受兵灾。他的手指最终点在了一个名为“吴房”的小县城上。此地距离襄城不远,据报不久前刚被一股西营溃兵洗劫,如今处于无政府状态。

“传令!”张世杰的声音清晰而坚定,“留王勇率一千兵马镇守襄城大营,维护粮道,肃清附近小股溃兵。李定国、赵铁柱(伤势稍愈,坚持出战),随我率主力前往吴房!”

赵铁柱一听有仗打,立刻忘了伤痛,嚷嚷道:“将军英明!去把那帮敢抢掠的西营崽子揪出来砍了!”

张世杰却摇了摇头,语气深沉:“此去吴房,首要之事,非是追剿残敌,而是——安民!”

“安民?”众将一愣。

“不错!”张世杰站起身,走到帐中,目光灼灼地看着麾下这些习惯了沙场征战的将领,“我等为何而战?非为杀伐,乃为平定祸乱,再造太平!若只知破敌,不知抚民,则破一寇,复生一寇,永无宁日!吴房新遭劫难,百姓惊惧,亟待安抚。我军此去,一要迅速恢复秩序,二要开仓赈济,三要严惩不法,四要助其恢复生产!要让百姓亲眼看到,王师与流寇,究竟有何不同!”

他这番话,如同重锤敲打在众人心上。李定国(振武营)眼中露出深思之色,赵铁柱虽然不太明白其中深意,但也觉得将军说得在理。

“末将等谨遵将军教诲!”众将齐声应道。

翌日,张世杰亲率振武营主力,旌旗招展,军容严整,开赴吴房。队伍中除了战兵,还携带了部分军粮和从项城缴获的物资,以及一些军中的医官和文书人员。

行军途中,景象触目惊心。越是靠近吴房,被焚毁的村庄越多,路边时常可见倒毙的饿殍和废弃的农田。偶尔遇到零星逃难的百姓,看到大军开来,无不吓得魂飞魄散,躲入草丛沟壑,如同惊弓之鸟。

“看见了吗?”张世杰对并辔而行的李定国(振武营)沉声道,“流寇过处,便是这般景象。我等军人,手中刀剑,若不能护佑这些无辜百姓,反而增添其苦难,则有愧于这身戎装,有愧于朝廷俸禄,更有愧于天地良心!”

李定国(振武营)重重地点了点头,看着那些面黄肌瘦、眼神麻木的难民,再对比振武营士兵虽然疲惫却依旧整齐的军容,心中对张世杰的敬佩又加深了一层。

大军抵达吴房县城时,看到的更是一副破败凄凉的景象。城墙有多处坍塌,城门洞开,城内死气沉沉,街道上杂物遍地,污水横流,空气中弥漫着焦糊味和尸臭。一些胆大的地痞流氓正在废墟间翻捡财物,看到大军入城,才尖叫着四散逃窜。

张世杰立即下令:

“李定国!带你的人,立刻分区域控制全城要道,张贴安民告示,宣布振武营接管吴房,既往不咎,令所有居民各安其业!有趁乱抢劫、奸淫掳掠者,立斩不赦!”

“赵铁柱!带你的人,清剿城内残余溃兵和地痞,维持秩序!遇到反抗,格杀勿论!”

“军中医官!就地设立粥棚和医馆,救治伤病百姓!”

“王文书!带人清查县衙库房、官仓,登记造册!若有粮秣,即刻准备发放!”

一道道命令迅速下达,振武营这台高效的机器再次运转起来。与流寇入城的烧杀抢掠截然不同,这支军队展现出了惊人的纪律性和执行力。

士兵们秋毫无犯,对惊慌的百姓和气解释。安民告示迅速贴满街头巷尾,内容言简意赅:王师已至,恢复秩序,开仓放粮,严惩凶顽。赵铁柱带着骑兵在城中巡逻,果然抓到几个正在施暴的溃兵和流氓,二话不说,当场砍了脑袋,挂在城门口示众!雷霆手段瞬间震慑了所有心怀不轨之徒。

当县衙那破败的粮仓被打开,虽然存粮不多,但熬成稀薄的米粥,对于濒临饿死的百姓而言,无异于救命甘露。粥棚前排起了长队,军士们维持着秩序,将一碗碗热粥分到面黄肌瘦的百姓手中。医官们则忙着救治伤者,扑灭可能引发瘟疫的隐患。

短短数日,吴房县城的景象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街面变得干净,秩序迅速恢复,绝望的百姓脸上重新焕发出生机。虽然依旧困难,但希望的火种已经被点燃。百姓们从最初的恐惧、怀疑,逐渐转变为感激、拥戴。“张青天”、“仁义王师”的称呼开始在民间流传。

张世杰并未停留在吴房。在初步稳定吴房局势后,他留下部分兵力维持秩序,协助地方士绅恢复行政,自己则继续率军扫荡周边被流寇祸害的区域,重复着“武力清剿残敌 -> 迅速安民 -> 恢复秩序 -> 赈济帮扶”的模式。

消息是藏不住的。尤其是那些被振武营从流寇魔爪下解救、又亲身感受到其截然不同作风的百姓和士绅,他们口耳相传,甚至有人主动将消息带往更远的地方。关于这支“不一样”的官军的传闻,如同水面的涟漪,不断向外扩散。

……

与此同时,在西南方向百余里外,一片荒僻的山林中。

李定国(西营)和他仅存的二百余名残兵,如同受伤的狼群,暂时栖息于此。落雁峡的惨败和途中所见的那场血腥屠杀,像两座大山,压得每个人都喘不过气来。士气低落,伤兵满营,粮草将尽,前途茫茫。

李定国肩头的箭伤由于缺医少药,已经开始化脓溃烂,发起高烧,但他依旧强撑着,安排哨探,寻找可能的出路,或是与张献忠主力联系的途径。然而,派出去的哨探带回的消息,除了周边官军活动频繁、盘查严密之外,更多的是关于北面那些被“张世杰”收复的州县的传闻。

起初,这些传闻并未引起他的注意,只当是官军惯用的宣传伎俩。但听得多了,细节也越来越丰富,不由得他不信。

“……是真的,将军!”一名化装成流民冒险前去打探的亲信哨探,带回了一个惊人的消息,“那吴房县,还有郾城、召陵,现在真的不一样了!那张世杰杀了趁乱抢掠的地痞,开了官仓放粮,还让军医给百姓看病……现在那边的人,都说他是‘张青天’!”

另一个哨探也补充道:“俺亲眼看见,有从吴房逃难过来的人,说起那张世杰,都跪下来磕头!说从来没遇到过这样的官军……比,比咱们……”后面的话,他没敢说下去。

篝火旁,残兵们默默地听着,眼神复杂。他们中很多人也是穷苦出身,被迫从贼,何尝不渴望太平?听到昔日被他们视为仇敌的官军,如今却在做着自己梦想中“义军”该做的事,那种心理冲击是巨大的。

李定国靠在一棵大树下,伤口阵阵抽痛,但比伤口更痛的,是内心翻江倒海般的思绪。他想起了那个被屠杀的村庄,村民绝望的眼神;想起了张献忠部下那些军官谈论屠杀时兴奋残忍的表情;再对比哨探口中张世杰的所作所为……

一种前所未有的尖锐对比,如同利刺,深深扎入他的心中。

为什么?为什么号称“替天行道”的义军,却在肆意屠杀无辜?为什么本该是维护秩序的官军(至少他以前是这么认为的),反而在拯救百姓?

他一直以来坚信的某些东西,正在剧烈地动摇、崩塌。

“将军……我们……我们以后怎么办?”一个伤兵虚弱地问道,声音中充满了迷茫。

李定国抬起头,望着被山林枝叶切割得支离破碎的天空,久久无言。

怎么办?继续跟着八大王,从事那看似快意恩仇、实则与心中道义越行越远的杀戮掠夺?还是……?

那个曾经在落雁峡将他逼入绝境、又在他心中种下疑惑种子的名字——张世杰,连同其“安民施仁政”的传闻,如同一个巨大的、充满未知的漩涡,开始在他混乱的思绪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他第一次,开始认真地思考一种此前绝无可能想象的选择。前路迷雾重重,但内心深处,似乎有一丝微光,在黑暗中艰难地闪烁起来。而这丝微光指向的方向,竟隐约是北方,是那个他刚刚惨败于其手的敌人所在的方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