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时间琥珀
市局物证科那间恒温恒湿、弥漫着淡淡臭氧和精密仪器特有气味的实验室,此刻成了陈克非的临时战场。灯光被刻意调暗,只有几块屏幕散发出幽冷的光源,将围在操作台前的几人脸庞映照得明暗不定。空气凝重得仿佛能拧出水来,只剩下服务器风扇低沉而持续的嗡鸣,以及键盘敲击时清脆又带着焦灼的嗒嗒声。
技术员小李的额角已经渗出一层细密的汗珠,他全神贯注地盯着面前那块最大的显示器。屏幕上,复杂的数据恢复软件界面正在飞速滚动着十六进制代码流,进度条像蜗牛一样缓慢地向前蠕动。旁边另一块屏幕上,则是“甜橙”那部作为关键证物的手机的镜像备份文件系统树状图,无数文件图标密密麻麻,像一片由0和1构成的原始森林。
“陈队,这手机的数据删除…下手够狠的。”小李的声音带着熬夜的沙哑和一丝挫败,“不仅是文件索引表被覆写,连存储区块都进行了低级格式化级别的多次随机擦除。常规恢复手段…基本宣告无效。”他敲下回车,屏幕上弹出一个刺眼的红色警告框:“深度扫描失败:物理存储区块损坏或数据覆写不可逆。”
陈克非的眉头锁得更紧,下颌线绷得像块冷硬的石头。他站在小李身后,双手撑在操作台边缘,指节因为用力而微微泛白。那被删除的17秒通话,是连接17Hz死亡信号、匿名触发指令和幕后黑手的关键桥梁。这17秒,如同凝固在时间琥珀里的毒虫,蕴藏着致命的真相,却偏偏被坚硬的树脂封存,难以触及。找不到它,所有的线索——灯管里的图腾发射器、暗网的神秘指令、路由器里那诡异的刮擦声——都成了断线的珠子。
“物理损坏?能确定吗?”陈克非的声音低沉,带着一种风雨欲来的压迫感。解剖室里那具冰冷尸体的影像,直播间那刺眼灯光下捕捉到的致命信号,还有林见远电话里那句“信号会带来净化”的警告,都像冰冷的蛇缠绕着他的神经。
小李摇摇头,手指在键盘上快速敲击,调出几行更底层的存储诊断报告:“不是物理损坏。闪存颗粒的健康度良好。是…一种非常专业、近乎毁灭性的软件级数据清除。手法老辣,绝对是高手干的。完全覆盖了原始数据存在的痕迹。”他叹了口气,“想从这堆‘垃圾’里把那17秒通话捞出来,除非…”
“除非什么?”陈克非追问,目光锐利如刀。
“除非…能找到一种极其特殊的‘声纹刻痕’。”一个略显急促的声音突然从实验室门口传来。
陈克非和小李同时转头。林见远正站在那里,一手扶着门框微微喘息,显然是一路跑过来的。他另一只手里紧紧攥着一个银灰色的U盘,脸上的表情混合着亢奋、急切以及一丝被陈克非瞪视的紧张。
“谁让你进来的?”陈克非的声音瞬间冷了好几度,像淬了冰的刀锋。这个家伙,简直是麻烦的代名词,每次出现都伴随着混乱和超出掌控的变量。
林见远立刻举起手中的U盘,像举着一面护身符:“通行证!你们技术科的刘主任特批的!陈警官,现在不是纠结这个的时候!那17秒通话,我有办法!”他快步走到操作台前,语速快得像连珠炮,“我联系了国外一个专门做声纹取证和深层音频修复的实验室!他们开发了一种黑科技算法,专门针对这种被‘物理层面’抹除的音频残留!原理是利用声音震动在手机麦克风振膜、内部电路甚至外壳金属结构上留下的、极其微弱的应力形变‘记忆’,就像…就像在金属上轻轻敲了一下,虽然肉眼看不见凹痕,但分子层面的应力场会残留一段时间!他们的算法能通过分析手机内部所有压电传感器和麦克风周边电路的极微弱异常电流信号,反推出当时的声音应力场模型,再重构音频!他们称之为‘声纹刻痕’挖掘!”
陈克非盯着林见远,眼神复杂。又是这种天马行空、听起来像科幻小说的“办法”。但林见远之前的“玄学”推测,偏偏又屡次被冰冷的证据印证。这种矛盾感让陈克非异常烦躁。“‘声纹刻痕’?应力场反推?”陈克非的嘴角扯出一个近乎刻薄的弧度,“林大记者,你确定不是看了太多好莱坞特工片?这种实验室级别的、未经实战验证的技术,你拿来当救命稻草?”
“是不是稻草,试试才知道!”林见远毫不退缩地把U盘拍在操作台上,发出“啪”的一声轻响,眼神灼灼,“技术文档、算法白皮书、甚至他们处理过的几个成功案例,都在这里面!案例里就包括一起被专业设备彻底擦除的勒索电话录音恢复!陈警官,这是目前唯一可能抓住那17秒幽灵的机会!难道你就甘心让这关键的‘时间琥珀’永远封存,让凶手逍遥法外?还是说,”林见远微微扬起下巴,带着记者特有的尖锐,“你宁愿死守着所谓的‘程序稳妥’,也不愿意冒一丝风险,尝试一个记者提供的、可能管用的‘歪门邪道’?别忘了,‘甜橙’的案子,还有苏晚,她们等得起你的‘万无一失’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