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直播审讯
城西殡仪馆行政科的办公室,此刻被一种怪诞而紧绷的气氛笼罩。日光灯管发出嗡嗡的电流声,惨白的光线照亮了空气中悬浮的微尘,也照亮了王海那张愈发苍白、汗珠细密的脸。与平日的冷清不同,今天这里多了几台格格不入的设备:两架带着环形补光灯的手机支架,一部专业摄像机,还有几个举着反光板、神情紧张的年轻人——林见远从一家合作过的小型直播公司“星火传媒”临时拉来的团队。
“王科长,放轻松点,咱们就简单聊聊流程,澄清一下误会,也给关心这件事的市民一个交代。”林见远脸上挂着职业化的、极具亲和力的笑容,动作麻利地将一个微型领夹麦克风别在王海有些褶皱的灰色西装领口。他的动作看似随意,指尖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确保麦克风牢牢固定,收音清晰。“你看,现在自媒体时代,与其让外面乱猜,不如咱们主动发声,对吧?您代表的是殡仪馆的声誉和公信力。”
王海的身体僵硬得像块木头,眼神躲闪,不敢直视镜头,更不敢看林见远那双仿佛能洞察人心的眼睛。他喉咙滚动了一下,干涩地挤出几个字:“林记者…这…这合适吗?我们这行,讲究个肃穆安静…”
“肃穆安静和公开透明不冲突,王科。”林见远拍了拍他的肩膀,力道不轻不重,带着一种安抚又隐含压力的意味,“咱们今天只谈管理流程,谈对逝者的尊重,让公众了解咱们工作的严谨性。您看,设备都架好了,观众也等着呢。”他瞥了一眼旁边一个染着蓝发、妆容精致的年轻女主播小雅。小雅立刻会意,对着自己手机的直播镜头露出甜美的笑容:“家人们!我们现在就在城西殡仪馆的行政科啦!马上为大家带来独家采访!大家礼物走一走,关注点一点哦!有疑问赶紧打在公屏上!”她的声音清脆响亮,充满了网络世界的活力,与办公室原有的沉滞死气形成了刺眼的对比。
办公室的门被无声地推开一条缝。陈克非高大的身影出现在门口,他没有进来,只是背靠着门框,双臂抱在胸前,如同一尊沉默的黑色门神。他锐利的目光扫过室内,在林见远忙碌的背影上停留片刻,又落在局促不安的王海脸上,最后定格在那几台闪烁着红点的直播设备上。他的眉头紧锁,嘴角抿成一条冷硬的直线,眼神里充满了毫不掩饰的不赞同和警惕。那眼神仿佛在说:胡闹!打草惊蛇!
林见远感受到了背后的视线,但他没有回头,只是嘴角勾起一丝微不可察的弧度,带着点“我自有分寸”的意味。他调试了一下摄像机角度,确保能将王海和他身后的办公桌全景纳入镜头,特别是那个曾经装着幽灵包裹、此刻空空如也的桌面角落。
张川则坐在办公室角落一张破旧的待客沙发上,位置很不起眼,几乎融入了阴影里。他手里捧着一本厚厚的、封面磨损严重的线装书,正是他之前带来的《九曜星占》近代注释手抄本的复刻件。他没有参与直播的准备,仿佛置身事外,只是偶尔抬起眼皮,目光平静地扫过紧张的空气,落在王海不停搓动的手指上,又或者落在林见远看似随意摆放、实则精准捕捉着办公室内某些细节的摄像机镜头上。他的存在,像一块沉入深潭的石头,无声,却自有重量。
“好了,王科长,咱们准备开始。”林见远拉过一把椅子,坐在王海的斜对面,确保自己不会完全遮挡镜头,但又能随时引导话题。他对着小雅比了个手势。小雅立刻对着自己的手机镜头,用充满煽动性的语调宣布:“家人们!采访正式开始!让我们欢迎城西殡仪馆行政科的王海科长!王科长,最近网上有些关于咱们殡仪馆管理的传言,您能先给大家介绍一下咱们馆里骨灰寄存的基本流程吗?让大家放心!”
镜头瞬间聚焦在王海脸上。环形补光灯刺眼的光线让他下意识地眯了眯眼,额角的汗珠在强光下更加清晰可见。他紧张地咽了口唾沫,喉结上下滚动,声音有些发飘,带着浓重的本地口音:“呃…这个…流程,很…很规范。家属凭死亡证明…呃,还有…密码卡,来…来办理寄存。我们核对信息,签字…领到对应的…格子…钥匙…呃,对,钥匙。”他语无伦次,眼神飘忽不定,手指神经质地绞着衣角。
林见远适时地插话,声音温和而引导性十足:“王科长说得对,流程确实很规范。那关于骨灰盒本身的管理呢?比如,骨灰盒的材质、密封性,还有内部的填充物,这些都是怎么确保安全和…呃,安息的?”他特意在“填充物”三个字上,放慢了语速,加重了一丝不易察觉的语气。
王海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连忙顺着说:“啊对!填充物!我们用的都是最好的硅藻土!干燥!吸水!防潮!密封也…也很严格!每个盒子都…”他急于表现,语速快了起来。
“硅藻土?”林见远身体微微前倾,脸上露出恰到好处的“好奇”表情,“这个我倒是听说过,据说效果很好。不过王科,我听说最近馆里进的那批特制的硅藻土,好像添加了特殊的防潮剂?效果是不是更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