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还没大亮,云栖月就醒了。心里揣着事,睡不踏实。
院子里静悄悄的,只有早起的鸟儿在啾啾喳喳。她轻手轻脚走到团团的“熊猫宫殿”外,小家伙四仰八叉地躺在干草堆上,肚皮随着呼吸一起一伏,怀里还搂着那个喝空了的灵泉竹筒,睡得正香。
“心真大。”云栖月低声念叨,嘴角却忍不住弯起来。
厨房的灯已经亮了,林强大舅系着那条油汪汪的围裙,正在灶台前忙活,锅里咕嘟咕嘟冒着热气,一股混合着米香和灵泉清甜的味道弥漫开来。
“给咱国宝准备的早餐,”林强大舅头也没回,手里的勺子搅动着锅里的燕麦糊,“加了点嫩笋末和南瓜泥,保准它爱吃。”
云栖月凑过去看了看:“麻烦大舅了。”
“麻烦啥?”林强大舅哼了一声,“伺候它比伺候周逸飞那小子省心多了。至少它不挑食,给啥吃啥。”
话音刚落,周逸飞就顶着一头乱毛,眯缝着眼摸进了厨房:“大舅,我听见你诽谤我了……诶,好香!给团团准备的?有没有多的?分我一口尝尝味儿?”
“去去去!”林强大舅挥勺子赶人,“这是熊猫饭,你凑什么热闹!你的早饭在那边大锅里,自己盛!”
顾沉舟从外面走进来,身上带着清晨海风的微凉气息。他看了一眼云栖月:“醒了?我刚接到电话,专家组那边大概九点到码头。”
云栖月心里那根弦立刻绷紧了:“这么快?”
“早点来,早点安心。”顾沉舟语气平稳,“该准备的都准备了,不用担心。”
话是这么说,云栖月还是忍不住深吸了一口气。她走到团团的小窝边,蹲下身,轻轻摸了摸它软乎乎的耳朵。小家伙在睡梦中“嗯”了一声,小爪子无意识地扒拉了一下她的手指。
“团团,今天可要好好表现。”她低声说,指尖悄悄渡过去一丝微不可察的灵力,带着安抚灵气。这是她在修仙界学来的小法术,能平复心绪,增强生机,用在动物身上效果尤其好。这法术极其隐晦,不像灵气外放那般显眼,更近似于一种纯粹的生命力引导,不怕被察觉。
团团似乎舒服地哼哼了两声,睡得更沉了。
上午九点整,一艘白色的快艇准时靠上了雾栖岛的小码头。
顾沉舟和云栖月已经等在岸边。专家组一共来了三个人,两男一女。
带队的是位五十多岁、头发梳得一丝不苟、戴着金丝边眼镜的教授,姓严,表情严肃,一看就是学术派。
另一位是年轻些的男博士,姓赵,拿着笔记本和相机,眼神里透着好奇。
唯一的女专家姓李,约莫四十岁,神态比较温和,手里提着专业的检查箱。
“严教授,李教授,赵博士,一路辛苦。”顾沉舟上前一步,言简意赅地打招呼,态度不卑不亢。
严教授推了推眼镜,目光锐利地扫过顾沉舟和云栖月,最后落在云栖月身上:“你就是发现并救助这只大熊猫幼崽的云栖月同志?”
“是我,严教授。”云栖月点头,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礼貌和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各位专家远道而来,辛苦了。”
“情况我们在报告里初步了解了。”严教授语气公事公办,“现在先去看看个体状况和生活环境。”
“这边请。”云栖月侧身引路。
去往熊猫窝棚的路上,严教授的问题一个接一个,语速很快。
“详细描述一下发现时的具体坐标、环境和个体状态。”
“救助过程中采取了哪些措施?喂食了什么?有没有观察到排便?”
“你们判断它大约多大?依据是什么?”
云栖月一一回答,语气平稳,细节清晰。顾沉舟偶尔补充一两句,主要是关于环境安全和后续支持。那位赵博士飞快地记录着,李教授则不时观察着沿途的植被和环境。
快到窝棚时,周逸飞不知道从哪个角落冒了出来,手里还拿着个gopro,一脸“我是路人我在记录美好生活”的表情。云栖月瞥了他一眼,没说话。
严教授注意到周逸飞,眉头微蹙。
顾沉舟开口:“这位是周逸飞,岛上的……宣传顾问。记录一些日常素材,用于后续的科普宣传,不会涉及机密。”他这话说得滴水不漏。
严教授没再说什么,注意力已经被前方那座原木搭建、茅草铺顶,还带个小水池和爬架的窝棚吸引了。
“这就是你们给它搭建的临时住所?”严教授快步走过去,仔细打量着栅栏的间距、木料的打磨、水源的设置。
窝棚里,团团刚刚睡醒,正坐在那里用爪子揉眼睛,一副没睡醒的懵懂样子。灵泉竹筒被它抱在怀里啃着。
看到这么多人,它也不怕生,只是歪着圆滚滚的脑袋,黑豆似的小眼睛好奇地打量着陌生人,“嗯?”地叫了一声,奶声奶气。
李教授脸上立刻露出了柔和的笑意:“哎呀,这小家伙,精神状态看起来不错。”
“环境搭建得……比我想象中要好很多。”严教授的语气也略微缓和了一丝,他走近栅栏,仔细观察团团的毛色、眼神和活动状态,“目测没有明显外伤,眼神清亮,反应灵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