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伯谦指尖夹着一支未点燃的雪茄,指腹反复摩挲着烟身纹路。他盯着办公桌上的名流名单,嘴角勾起一抹算计的笑,一场针对香港顶级社交圈的“软性发布”,就这么在他的精密策划下,悄然拉开了帷幕。
这哪是商业推销啊,分明是场精心编排的社交博弈,每一步都藏着门道。
半山的“东隅会所”,私密包厢的窗帘被佣人轻轻拉到一侧,刚好露出维多利亚港的璀璨夜景。窗外华灯初上,室内流淌着舒缓的古典乐,檀香炉里飘出淡淡的烟气,缠在红木家具的纹路里,说不出的雅致。
冯顾芷兰踩着细高跟,裙摆扫过地毯时没发出一点声响。她抬手理了理耳后的珍珠耳坠,目光不经意间扫过门口,刚好撞上同样进门的杜周绮明。
“芷兰姐,你也来了。”杜周绮明伸出手,指尖带着微凉的凉意,两人轻轻握了握。
“绮明,好久不见。”冯顾芷兰嘴角噙着得体的笑,眼神却在对方精致的妆容上打了个转——都是收到了那份宣纸邀请函的人,心里都揣着点探究。
李兰博士推门进来时,没人起身迎接,可包厢里的说话声却不自觉地低了下去。她穿一身简洁的白色西装套裙,头发利落地挽在脑后,金丝眼镜后的目光冷静得像实验室的试剂。
“冯太太,杜太太,感谢赏光。”她没多余寒暄,径直走到桌前,对助手抬了抬下巴。
助手立刻端上两个铺着黑色丝绒的托盘,磨砂玻璃瓶躺在上面,没贴任何标签,看着神秘又高级。
“今晚不是产品发布会,就是一次科学分享。”李兰拿起一瓶焕白精华,指尖捏着瓶身轻轻一晃,透明液体顺着瓶壁缓缓流动,“这是我们用生物发酵技术做的样品,主打激活肌肤自我修护的潜能。”
她拧开瓶盖,用滴管吸了一滴,滴在pH试纸上。试纸只微微变了点色,她递到两人面前:“温和不刺激,敏感肌也能用。”
又挤了一点在手心,指尖轻轻揉搓两下,然后抬手对着灯光:“你们看,质地很轻薄,吸收快,不会黏糊糊的粘在衣服上。”
“听着挺玄乎,”冯顾芷兰往前凑了凑,鼻尖几乎要碰到她的手心,“那起效会不会很慢啊?我平时用惯了见效快的。”
李兰笑了笑,指尖在桌面轻轻点了点:“冯太太问到点子上了。我们不做表层修饰,要的是根本改善,前几天可能没什么感觉,但7到10天后,你们会发现皮肤亮堂了,摸起来也细腻。安全是底线,绝对没有副作用。”
这话正说到两人心坎里,高端圈子的人,最看重的就是安全。
助手拿着量肤仪过来时,冯顾芷兰很配合地抬起脸,仪器贴在脸颊上时,她下意识地眨了眨眼。杜周绮明则盯着仪器屏幕上的数字,小声问:“这是测什么的?”
“皮肤含水量和肤质数据,后续方便对比。”李兰的声音不高不低,刚好能让两人听清。
终于到了试用环节,冯顾芷兰挑了焕白精华,滴了两滴在手腕上,指腹轻轻打圈按摩。精华很快就吸收了,她抬手闻了闻,没什么香味,心里又多了几分好感。
“延展性是真不错。”杜周绮明也试了修复霜,指尖划过手腕,触感细腻丝滑,忍不住多抹了两下。
李兰没催,就站在一旁,看着两人的反应。等她们试完,助手递上封装精美的体验装。
“这是一点研究回馈,”李兰把盒子放到两人面前,“里面有使用说明,不管用着怎么样,都请给我点真实反馈,对我们很重要。”
几天後,冯顾芷兰的慈善桥牌午宴上,阳光透过落地窗洒在牌桌上,映得她的脸颊透亮。
“芷兰,你最近气色也太好了吧!”汇丰银行董事夫人放下牌,伸手想碰她的脸,又硬生生收了回去,“是不是偷偷去瑞士做保养了?”
冯顾芷兰嘴角勾起一抹隐秘的得意,抬手轻轻摸了摸脸颊,指尖划过细腻的皮肤:“哪有,就是用了朋友实验室的一个小玩意儿,说是生物发酵技术,听着挺玄乎,用着倒舒服。”
她洗牌的动作顿了顿,眼神带着点不经意的炫耀:“没想到这几天看,脸色确实亮堂了些。”
“什么牌子啊?这么好用!”立刻有人追问。
冯顾芷兰摆了摆手,笑道:“还在测试呢,量少得很,我也不好多问。等正式出来了,肯定告诉你们。”
这话一出口,大家的好奇心更重了,心里都惦记着东兴研究院的这个“好东西”。
同一时间,杜周绮明家的周末家庭聚会上,侄女抱着她的胳膊抱怨:“姨妈,你看我这脸,痘痘消了又长,痘印都消不下去。”
杜周绮明看着女孩脸上的红痘印,想起了李兰给的修复霜。她起身走进卧室,从化妆台抽屉里拿出体验装,拧开盖子挖了一点,递到侄女面前:“来,先在痘印上涂一点,试试会不会过敏。”
侄女乖乖照做,指尖轻轻把修复霜拍在痘印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