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星光重启:爱意系统助我逆天改命 > 第62章 《密室大逃脱》邀约,智力挑战

一月的江城寒风凛冽,晚星娱乐总部的科幻项目办公室里却热气腾腾 ——《流浪地球》的前期筹备进入关键阶段,编剧组正围绕 “木星引力捕获” 的科学细节与中科院顾问反复论证,技术团队则在调试敦煌拍摄基地的 “行星发动机底座模型” 灯光效果。林晚星坐在堆满资料的办公桌前,手里拿着工业光魔发来的 “太空舱失重场景特效测试报告”,指尖在 “重力模拟参数” 上反复标注,突然,办公桌上的电话响起,来电显示是 “芒果台《密室大逃脱》节目组”。

“林总您好,我是《密室大逃脱》的制片人王涛。” 电话那头的声音充满热情,“我们新一季准备推出‘双主题密室’——‘古宅秘闻’与‘未来实验室’,想邀请您以飞行嘉宾身份加盟。您在《花儿与少年》里展现的细心与逻辑力,特别符合我们‘智力解谜’的综艺定位,而且观众也很期待看到您的‘高智商’表现。”

林晚星放下手中的报告,脑海里立刻浮现出《密室大逃脱》的节目画面 —— 嘉宾们在封闭密室中通过观察细节、推导逻辑破解谜题,这种 “烧脑” 类综艺确实与她的思维方式契合。更重要的是,“未来实验室” 主题与《流浪地球》的科幻设定有共通之处,或许能通过综艺提前预热观众对 “硬核科幻” 的兴趣。她笑着回应:“王制片,我对这个邀约很感兴趣。不过我有个小要求 —— 希望‘未来实验室’的密室设计能加入一些‘科幻元素’,比如模拟‘重聚变反应堆’的简易谜题,这样既能贴合我的项目,也能给观众带来新鲜感。”

王涛立刻答应:“没问题!我们的编剧团队正愁‘未来实验室’的谜题不够有新意,您的建议太及时了!我们会立刻调整设计方案,下周就把密室脚本发给您参考。”

挂掉电话后,林晚星调出系统面板,当前积分

点(扣除《流浪地球》前期筹备支出后剩余),足够解锁【逻辑推理技能书】(需 3000 积分)。点击确认的瞬间,大量 “逻辑推理方法论” 涌入脑海 ——“三段论推理法”“时间线推导技巧”“细节关联性分析”“密码规律总结”,甚至包含 “密室常见机关类型与破解思路”,像为她量身定制的 “解谜指南”。

为了更精准备战,林晚星还联系了《密室大逃脱》的常驻嘉宾邓伦、杨幂,向他们请教节目经验:“邓伦,你们之前遇到过‘密码锁类’谜题,一般有哪些常见规律?” 邓伦在电话里分享:“数字密码大多和‘日期、对称数、谐音’有关,字母密码可能对应‘键盘位置、拼音首字母’,你可以多留意密室里的‘重复元素’,比如反复出现的图案、文字,很可能是密码线索。” 杨幂则补充:“密室里的‘异常细节’很重要,比如倾斜的相框、松动的地砖、有划痕的墙面,往往藏着机关开关,千万别忽略看起来‘无关紧要’的东西。”

收到节目组发来的密室脚本后,林晚星更是逐字分析:

古宅秘闻主题:设定为 “民国时期的古宅,主人留下神秘遗嘱,需找到隐藏的‘家族宝藏’才能逃出”,包含 “书法谜题”“钟表密码”“机关暗门” 三大关卡,核心是 “通过古宅细节还原主人的生活轨迹,推导线索”;

未来实验室主题:设定为 “2075 年的科幻实验室,因‘重聚变实验故障’陷入封闭,需修复实验数据才能开启逃生通道”,包含 “元素周期表谜题”“能量平衡机关”“数据密码破解”,重点是 “利用科学知识与逻辑推理解决问题”。

针对脚本,林晚星做了专项准备:

为 “古宅秘闻” 查阅《民国时期民俗手册》,了解当时的 “书信格式、钟表样式、书法字体特点”,甚至练习 “毛笔字识别”,避免因 “字体不熟悉” 耽误解谜;

为 “未来实验室” 复习 “基础化学元素周期表”“能量守恒定律”,还特意让《流浪地球》的科学顾问王磊,用通俗语言讲解 “重聚变反应的简易原理”,确保能理解密室中的 “科幻谜题”;

准备 “解谜工具包”:迷你手电筒(查看暗处细节)、放大镜(观察微小划痕、字迹)、笔记本(记录线索、绘制时间线)、荧光笔(标记关键信息),甚至带了一瓶 “薄荷糖”—— 邓伦说 “烧脑时吃点甜食能保持思维清晰”。

录制当天,林晚星与邓伦、杨幂、黄明昊、大张伟组成 “逃脱小队”,身着民国风格服装,走进 “古宅秘闻” 的密室。推开厚重的木门,一股 “陈旧木料” 的味道扑面而来,客厅里摆放着民国时期的八仙桌、太师椅,墙上挂着泛黄的家族合影,相框右下角有模糊的 “1927 年” 字样,角落里的老式座钟停在 “3 点 15 分”,指针上有细微的划痕。

“欢迎来到‘沈府古宅’,你们的任务是找到‘沈老爷的遗嘱’,开启宝藏密室的逃生门。” 广播里传来 Npc 的提示音,“注意,古宅里的每一件物品,都可能藏着线索,仔细观察,不要错过任何细节。”

客厅的八仙桌上,放着一幅未完成的书法作品,内容为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爆竹声中一岁除,总把新桃换旧符”,落款处写着 “沈老爷,1927 年冬”,旁边放着一支毛笔、一瓶墨水,砚台上有干涸的墨渍,边缘刻着 “一二三四” 四个小字。

大张伟率先吐槽:“这诗我都会背,可怎么看都像普通的古诗,没什么特别啊!” 黄明昊围着桌子转了一圈:“会不会是‘每个字的笔画数’?我试试 ——‘春’字 9 画,‘风’字 4 画,加起来 13,不对啊。”

林晚星则拿起放大镜,仔细观察书法作品的 “墨色”:“你们看,‘春’‘明’‘爆’‘总’这四个字的墨色比其他字深,而且笔画末端有‘刻意加重’的痕迹。” 她指着砚台上的 “一二三四”:“这四个字刚好对应‘第一句、第二句、第三句、第四句’,每个句子选墨色深的字,连起来就是‘春明爆总’?不对,应该是‘每句的第一个墨色深的字’。”

重新梳理后,林晚星发现:“第一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春’墨色深;第二句‘明月何时照我还’,‘明’墨色深;第三句‘爆竹声中一岁除’,‘爆’墨色深;第四句‘总把新桃换旧符’,‘总’墨色深 —— 但这四个字连起来没意义,可能是‘每个字的首字母拼音’?春(c)、明(m)、爆(b)、总(Z),也不对。”

突然,她注意到书法作品的 “纸张边缘” 有细微的折痕,展开后发现背面写着 “藏于首,显于末”。“‘首’指‘每句的第一个字’,‘末’指‘每个字的最后一笔’!” 林晚星立刻分析:“春的最后一笔是‘捺’,对应‘丶’;明的最后一笔是‘横’,对应‘一’;爆的最后一笔是‘点’,对应‘丶’;总的最后一笔是‘点’,对应‘丶’—— 这是‘笔画符号’,但怎么转化为密码?”

这时,邓伦指着墙上的家族合影:“照片里沈老爷手里拿着‘折扇’,扇面上有‘八卦图案’!” 林晚星恍然大悟:“‘丶一丶丶’对应八卦里的‘震卦’,震卦的符号是‘?’,对应的数字是‘4’(八卦对应数字:乾 1、兑 2、离 3、震 4、巽 5、坎 6、艮 7、坤 8)!” 她走到八仙桌下,果然发现一个带数字锁的暗格,输入 “4”,暗格打开,里面放着一张 “沈老爷的日记残页”,上面写着 “每日三点一刻,必听《牡丹亭》,思念故人”。

根据日记残页,小队来到古宅的 “书房”,书架上摆满民国时期的书籍,中间有一个带 “四位数字密码” 的玻璃柜,里面放着《牡丹亭》剧本,柜门上贴着 “时间是思念的刻度” 的纸条,墙角的老式座钟停在 “3 点 15 分”,指针上的划痕与日记里的 “三点一刻” 对应。

杨幂尝试输入 “0315”,密码锁提示错误。黄明昊疑惑:“是不是‘15 点 15 分’,输入‘1515’?” 还是错误。大张伟调侃:“难道是‘钟表的指针角度’?3 点 15 分,时针和分针的夹角是 7.5 度,也不对啊。”

林晚星拿着放大镜观察座钟:“你们看,时针上的划痕在‘3’和‘4’之间,更靠近‘3’,分针的划痕刚好在‘3’(15 分)的位置,而且座钟的背面刻着‘一日三刻,思念倍增’。” 她结合日记里的 “每日三点一刻听《牡丹亭》”,推导:“‘一日三刻’可能指‘一天中的三个时刻’,但日记里只提了‘三点一刻’,会不会是‘《牡丹亭》的章节数’?”

打开玻璃柜里的《牡丹亭》剧本,发现扉页写着 “常读第三出,每至第十五页,泪湿衣襟”。“第三出、第十五页 —— 对应‘3’和‘15’,但之前输入‘0315’不对,是不是‘时刻的另一种表达’?” 林晚星突然想起民国时期的 “十二时辰计时法”,“三点一刻对应‘寅时三刻’,寅时是凌晨 3-5 点,三刻是 15 分,但十二时辰对应的数字是‘寅 4’(子 1、丑 2、寅 3?不对,正确对应是子 23-1、丑 1-3、寅 3-5、卯 5-7…… 寅时对应‘3’)。”

她重新梳理:“座钟停在 3 点 15 分,指针划痕是‘关键标记’—— 时针划痕在‘3’,分针划痕在‘3’,《牡丹亭》是‘第三出第十五页’,‘3’和‘15’,但密码是四位数字,难道是‘3(时针) 15(分针) 3(出数) 15(页数)’?不对,太复杂了。” 这时,她注意到书房的窗户玻璃上有 “雨滴痕迹”,排列成 “3:15” 的形状,而玻璃反射到墙上的光影,刚好落在书架的 “第 3 层第 15 本书” 上。

抽出那本书,发现书里夹着一张 “民国日历”,1927 年的 “3 月 15 日” 被圈出,旁边写着 “故人诞辰”。“密码是‘1927’?不对,日历上的‘3 月 15 日’,用‘月 日 出数 页数’就是‘0’,太长了。” 林晚星突然想到【逻辑推理技能书】里的 “重复元素法”,“密室里反复出现‘3’和‘15’,而密码锁是四位数字,可能是‘3115’——3(时针)、1(时针划痕在 3 的第 1 个刻度)、1(分针在 15 的第 1 个数字)、5(分针在 15 的第 2 个数字)?” 输入 “3115”,密码锁 “咔嗒” 一声打开,玻璃柜里露出一张 “机关暗门的钥匙”。

用钥匙打开书房的 “机关暗门”,里面是一间狭窄的密室,墙上挂着沈老爷的肖像画,下方有一个带 “图案锁” 的箱子,锁上有 “梅、兰、竹、菊” 四种图案的按钮,旁边的纸条写着 “老爷四季所爱,藏于日常”。

邓伦分析:“梅兰竹菊是‘四君子’,对应四季,可能是‘沈老爷四季喜欢的活动’?” 杨幂补充:“之前的日记里提到‘听《牡丹亭》’,书法作品里有‘古诗’,可能和‘爱好’有关。”

林晚星环顾密室,发现肖像画的背景里有 “四季场景”:春天的梅树、夏天的兰花、秋天的竹子、冬天的菊花,而每个场景里都有 “物品”—— 梅树旁有 “毛笔”,兰花旁有 “古琴”,竹子旁有 “书籍”,菊花旁有 “棋子”。“这对应沈老爷的‘四季爱好’:春写书法(毛笔)、夏弹古琴(兰花象征高雅)、秋读诗书(竹子象征君子)、冬下围棋(菊花象征坚韧)。” 她回忆古宅里的 “对应物品”:“客厅有书法(春)、书房有古琴(夏)、书架有书籍(秋)、八仙桌下有围棋(冬),而这些物品的‘摆放顺序’是‘书法→古琴→书籍→围棋’,对应‘梅→兰→竹→菊’!” 按顺序按下 “梅、兰、竹、菊” 的按钮,箱子打开,里面放着 “沈老爷的遗嘱” 和 “逃生门的钥匙”,“古宅秘闻” 主题成功通关。

录制间隙,邓伦忍不住称赞:“林总,您也太厉害了!尤其是书法谜题的墨色分析,我们都没注意到墨色深浅的差异,您一下子就抓住了关键!” 林晚星笑着回应:“都是系统…… 都是提前做了点功课,加上你们的提醒,才能这么快破解。” 她暗自庆幸【逻辑推理技能书】里的 “细节关联性分析”,让她能快速串联起 “书法、日历、肖像画” 的线索。

休息半小时后,小队进入 “未来实验室” 主题密室。推开厚重的金属门,冷白色的灯光照亮整个空间,墙面布满 “电子屏幕”,显示着杂乱的 “重聚变实验数据”,地面有 “能量流动的蓝色灯光轨迹”,中央有一个模拟 “重聚变反应堆” 的装置,旁边的控制台有 “元素周期表键盘” 和 “能量平衡仪表”,广播里传来 Npc 的提示:“实验室因重聚变实验故障,能量失衡,需修复实验数据,将能量平衡仪表调至‘100%’,才能开启逃生通道。”

控制台的第一个谜题是 “元素周期表键盘”,屏幕上显示着 “实验核心元素:x,质子数 = 11,中子数 = 12,常温下为固态,可与水反应生成氢气”,旁边的纸条写着 “找到 x 元素的符号,输入即可解锁下一步”。

黄明昊挠挠头:“质子数 11 是‘钠’(Na),中子数 12,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23(11 12),常温下是固态,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没错!” 输入 “Na”,屏幕跳转至下一个界面,显示 “能量反应公式:2x 2h?o = 2xoh h?↑,需输入‘xoh’的相对分子质量”。

大张伟立刻拿出手机(节目组允许使用基础计算器):“x 是钠,Na 的相对原子质量 23,o 是 16,h 是 1,所以 Naoh 是 23 16 1=40!” 输入 “40”,控制台的 “能量平衡仪表” 升至 30%,解锁 “反应堆模拟装置” 的谜题。

反应堆模拟装置上有 “三个能量输入口”,分别标注 “a、β、γ”,屏幕显示 “a 能量 = 20%,β 能量 = 30%,γ 能量 =?,总能量需达到 100%,且 a:β:γ=2:3:5”,旁边的 “能量调节旋钮” 可调整 γ 能量的数值,旋钮上有 “0-100” 的刻度,每转动一格增加 5%。

杨幂快速计算:“a:β:γ=2:3:5,总份数是 10,a 占 2 份 = 20%,所以 1 份 = 10%,γ 是 5 份 = 50%!” 黄明昊转动旋钮至 50%,按下确认键,反应堆装置发出 “嗡” 的声响,能量平衡仪表升至 80%,但随即屏幕显示 “能量不稳定,需调整‘反应时间’,使 a、β、γ 能量的‘持续时间’与比例一致”。

屏幕上出现 “时间调节界面”:a 能量持续时间 = 2 分钟,β 能量持续时间 = 3 分钟,γ 能量持续时间 =?,提示 “持续时间比例 = 能量比例”。林晚星立刻推导:“能量比例 2:3:5,持续时间也应是 2:3:5,a 是 2 分钟对应 2 份,1 份 = 1 分钟,所以 γ 是 5 分钟!” 输入 “5”,反应堆装置稳定运行,能量平衡仪表升至 100%,解锁 “数据密码破解” 的最终关卡。

第三关:数据密码,推导 “逻辑规律”

最终关卡的屏幕上显示着 “混乱的实验数据”:

实验 1:时间 10:00,温度 500c,压力 100kpa,数据代码 “250”

实验 2:时间 11:00,温度 600c,压力 200kpa,数据代码 “360”

实验 3:时间 12:00,温度 700c,压力 300kpa,数据代码 “?”

提示 “数据代码 = 时间、温度、压力的关联计算”。

邓伦尝试:“时间 10 对应 10,温度 500 对应 5,压力 100 对应 1,10x5x5=250!对,10x5x5=250,11x6x5=330,不对,实验 2 的代码是 360。” 杨幂补充:“10(时间) 500(温度)=510,510-260=250,太牵强了。”

林晚星调出【逻辑推理技能书】里的 “数字拆分法”,将数据拆分为 “单个数字”:

实验 1:时间 10(1、0),温度 500(5、0、0),压力 100(1、0、0),代码 250(2、5、0)

实验 2:时间 11(1、1),温度 600(6、0、0),压力 200(2、0、0),代码 360(3、6、0)

她发现 “代码的最后一位都是 0”,与温度、压力的末尾两个 0 一致,重点在 “前两位”:

实验 1 代码前两位 “25”:时间 10 的 “1 0=1”,温度 500 的 “5”,压力 100 的 “1”,1x5x5=25(5 是温度的首位数字)

实验 2 代码前两位 “36”:时间 11 的 “1 1=2”,温度 600 的 “6”,压力 200 的 “2”,2x6x3=36?不对,2x6x3=36,但 3 是哪里来的?

这时,她注意到实验室的 “电子时钟” 显示 “12:00”,而实验 3 的时间就是 12:00,“时间 12 的‘1 2=3’,温度 700 的‘7’,压力 300 的‘3’,3x7x?=?” 突然,她想到 “能量比例” 的伏笔,“之前的能量比例是 2:3:5,实验 1 到实验 3 的压力是 100、200、300,每次增加 100,对应‘1、2、3’,实验 1 的代码 25=(1 0)x5x5(5 是温度首位,5 也是压力 1 的 5 倍),实验 2 的 36=(1 1)x6x3(6 是温度首位,3 是压力 2 的 1.5 倍),不对,太乱了。”

林晚星换了思路,用 “时间、温度、压力的首位数字相乘”:

实验 1:1(时间 10 首位)x5(温度 500 首位)x5(压力 100 首位的 5 倍?)=25,加上末尾 0 就是 250

实验 2:1(时间 11 首位)x6(温度 600 首位)x6(压力 200 首位的 3 倍?)=36,加上末尾 0 就是 360

实验 3:1(时间 12 首位)x7(温度 700 首位)x7(压力 300 首位的 7\/3 倍?)=49,加上末尾 0 就是 490?

输入 “490”,屏幕显示 “错误”,但提示 “接近正确答案,调整‘倍数’”。林晚星想起【逻辑推理技能书】里的 “规律一致性”,实验 1 和实验 2 的 “倍数” 应该相同,“实验 1:1x5x5=25,5 是‘压力 100 的 1x5’;实验 2:1x6x6=36,6 是‘压力 200 的 2x3’,不对,换‘时间的分钟数’,10:00 是 600 分钟,600÷24=25,对!600÷24=25,加上末尾 0 就是 250;11:00 是 660 分钟,660÷18.33=36,不对。”

这时,她看到控制台旁的 “重聚变实验手册”,里面写着 “数据代码 =(温度 - 400)÷2 (压力 ÷100)x10 时间的小时数 x5”:

实验 1:(500-400)÷2=50,(100÷100)x10=10,10x5=50,50 10 50=110,不对。

实验 1:(500÷10) (100÷2) (10x10)=50 50 100=200,不对。

邓伦突然说:“实验 1 的代码 250,250=500(温度)÷2 100(压力)÷2 10(时间)x0=250 50 0=300,不对。” 林晚星重新聚焦 “实验 1 到实验 2 的变化”:时间增加 1 小时,温度增加 100c,压力增加 100kpa,代码增加 110(250→360),“实验 3 比实验 2 多 1 小时、100c、100kpa,代码应该增加 110,360 110=470?” 输入 “470”,还是错误。

她突然注意到屏幕角落的 “小字提示”:“数据代码 = 时间(24 小时制)x 温度(c)÷ 压力(kpa)”,实验 1:10x500÷20=250(20 是哪里来的?),实验 2:11x600÷18.33=360,不对。这时,【逻辑推理技能书】里的 “细节回溯法” 提醒她,“之前的元素周期表谜题里,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23,而实验 1 的代码 250=23x10 20=250,不对。”

林晚星回到 “未来实验室” 的设定 —— 模拟《流浪地球》的 “重聚变反应堆”,而重聚变的核心是 “氢元素聚变为氦元素”,氢的质子数 1,氦的质子数 2,“实验 1 的压力 100kpa,100=1x100,温度 500c=5x100,时间 10=1x10,代码 250=(1 5 10)x10 190=250,太牵强了。” 她重新观察控制台,发现 “能量平衡仪表” 的背后有 “刻痕”,显示 “250、360、490”,“490 是 7x7x10,实验 3 的温度 700c=7x100,压力 300kpa=3x100,时间 12=12,7x7x10=490,不管了,试试!” 输入 “490”,屏幕突然亮起,显示 “密码正确,逃生通道已开启”—— 原来刻痕就是 “正确答案”,而她之前忽略了 “仪表背后的细节”!

逃出实验室的瞬间,小队成员都松了一口气,大张伟调侃:“林总,您刚才推导的时候,我脑子都快转不过来了,最后靠‘刻痕’通关,太刺激了!” 林晚星笑着说:“其实是我忽略了‘仪表背后的细节’,你们的提醒也很重要,团队合作才是通关的关键。”

录制结束后,节目组将 “古宅秘闻” 的 “书法谜题破解” 和 “未来实验室” 的 “能量平衡推导” 片段提前曝光,# 林晚星密室大逃脱高智商# 话题迅速冲上微博热搜,阅读量突破 4 亿,网友纷纷留言:

“林总也太会观察了!书法墨色的深浅差异,我们普通人根本注意不到,她一下子就抓住了关键!”

“未来实验室的能量平衡谜题,我看了三遍才懂,林总几分钟就推导出来,逻辑力绝了!”

“从《花儿与少年》的细心到《密室大逃脱》的高智商,林总的人设也太立体了,粉了粉了!”

“‘未来实验室’的科幻谜题太有新意了,已经开始期待《流浪地球》了,想看林总打造的硬核科幻!”

一周后,林晚星正在查看《流浪地球》的敦煌拍摄基地进度,脑海里响起系统的提示音:

【检测到宿主在《密室大逃脱》录制期间,通过细节观察、逻辑推理带领团队破解两大主题密室,展现 “高智商” 特质,引发广泛正向关注,触发 “智力挑战成功” 奖励。】

【获得奖励:爱意值 4000 点(来自观众喜爱、节目组认可、话题热度,已自动兑换 40 天生命值)、积分 2000 点(此前

点 - 3000 点技能解锁积分 2000 点 =

点)、解锁 “密室谜题设计权限”(可自主设计 “科幻主题密室”,用于《流浪地球》的线下宣传活动)。】

【当前状态更新:】

【积分: 点】

【爱意值:0 点(4000 点已兑换生命值)】

【剩余生命值:959 天 5 小时(此前 919 天 5 小时 40 天 = 959 天 5 小时)】

【解锁新任务:【《密室大逃脱》播出后,# 林晚星未来实验室解谜# 话题阅读量破 3 亿 线下科幻密室体验人数破 10 万】,任务奖励:积分 5000 点、爱意值 3000 点、“科幻文化推广使者” 称号(助力《流浪地球》的科幻主题宣传)。】

林晚星调出系统面板,看着 “密室谜题设计权限”,心里立刻有了计划 —— 将《流浪地球》的 “行星发动机”“木星危机” 等元素,设计成线下 “科幻密室”,放在全国各大影院,观影前体验密室解谜,既能提升观众的 “科幻代入感”,又能为电影预热。

“林总,《密室大逃脱》节目组刚才发来消息,希望和咱们合作,推出‘《流浪地球》联名密室’,他们负责场地搭建,咱们提供科幻元素设计,收益按 5:5 分成!” 赵琳兴奋地走进来,手里拿着合作方案,“王涛说,您在节目里的‘高智商’表现,让观众对‘科幻密室’的期待值暴涨,这是双赢的合作!”

林晚星接过方案,翻到 “联名密室设计” 页,里面计划设计 “行星发动机控制密室”“木星危机逃生密室” 两个主题,与她的想法不谋而合。她笑着说:“答应他们!我们的科学顾问团队可以提供‘重聚变反应’‘引力捕获’的简易谜题设计,让观众在解谜过程中,提前感受《流浪地球》的科幻魅力。”

当天晚上,林晚星留在办公室,绘制 “行星发动机控制密室” 的谜题草图 ——“第一关:通过行星发动机的‘能量参数’,推导‘重聚变反应的最佳温度’;第二关:根据‘地球航行轨迹’,调整‘发动机喷射角度’;第三关:破解‘木星引力的干扰密码’,开启发动机启动开关。” 她在草图旁写下:“密室的意义,不仅是智力挑战,更是让观众‘走进科幻’,感受科技与勇气的力量。”

笔尖落下的瞬间,她想起《流浪地球》的拍摄目标 —— 让全球观众看到中国科幻的实力。而《密室大逃脱》的合作,正是 “科幻普及” 的第一步,让更多人通过 “可参与、可互动” 的方式,爱上科幻、理解科幻。

第二天一早,林晚星就将密室设计草图发给《流浪地球》的科学顾问王磊,邀请他优化 “科幻谜题的科学严谨性”。王磊很快回复:“‘重聚变反应的最佳温度’可以设定为‘1 亿c’,对应谜题里的‘数字密码 ’,既科学又有挑战性!”

看着屏幕上的回复,林晚星对《流浪地球》的宣传与制作,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期待。她知道,从综艺到电影,从密室到科幻,每一步都是 “中国科幻” 的积累,而她,正带着这份积累,一步步走向 “全球布局” 的目标,让世界看到中国文化与科技的双重魅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