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星光重启:爱意系统助我逆天改命 > 第144章 “新星导演计划” 第七部作品,聚焦女性成长

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展映厅内,电影《她的路》片尾曲缓缓响起,黑暗中,不少观众的眼角还泛着泪光。当灯光亮起,新人女导演张敏走上舞台,声音带着些许激动:“这部电影里的三位女性,或许就是我们身边的妈妈、同事、邻居,她们的挣扎与坚持,值得被更多人看见。” 台下,林晚星用力鼓掌,看着眼前这个曾因 “女性导演难出头” 而险些放弃梦想的年轻人,如今凭借一部聚焦女性成长的作品赢得满堂喝彩,她更加坚定了 “新星导演计划” 的初心 —— 不仅要扶持新人导演,更要让那些被忽视的故事,拥有照亮现实的力量。

“新星导演计划” 自启动以来,已成功推出六部作品,涵盖悬疑、喜剧、温情等多种题材,此次第七部作品《她的路》,是计划首次聚焦 “女性成长” 主题。影片由张敏执导,讲述了职场妈妈陈岚、创业女性苏晓曼、退休阿姨赵桂兰三位不同年龄段的女性,在面对性别偏见、家庭压力、自我怀疑等困境时,勇敢突破束缚,最终实现自我价值的故事。为确保剧情真实可信,林晚星邀请了现实中的优秀女性代表担任剧本顾问,还安排马丽、周雨彤等女演员与原型人物深度交流。影片上映后,不仅收获 7 亿票房与 8.8 分的豆瓣高分,更被全国妇联评为 “年度女性主题优秀影片”,引发社会对 “女性多元成长路径” 的热烈讨论,让 “女性成长” 不再是小众话题,而是成为触动无数人内心的时代共鸣。

张敏是 “新星导演计划” 筛选出的第七位新人导演,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毕业后曾在影视公司担任助理导演,参与过几部作品的制作,却始终没有机会独立执导。“很多人说,女性导演不适合拍商业片,尤其是聚焦女性题材的作品,市场受众窄,投资风险大,” 张敏在项目申报时说,“但我始终觉得,女性的故事里藏着最真实的生命力,那些在职场与家庭间奔波的疲惫、在创业路上遭遇的冷眼、在退休后重新寻找自我的勇气,都值得被镜头记录下来。”

张敏的创作灵感,源于自己的母亲与外婆。她的母亲是一位职场妈妈,曾为了兼顾工作与家庭,每天凌晨五点起床准备早餐,送完孩子后赶去上班,晚上还要辅导孩子作业、处理家务,即便如此,仍利用业余时间考取了注册会计师证书,实现职场晋升;她的外婆退休后,不愿在家 “养老”,反而组建了社区合唱团,从最初只有几个人的 “自娱自乐”,到后来登上省级舞台演出,用歌声找回了年轻时的活力。“妈妈常说,‘女人这辈子,不是只有妻子、母亲这两个身份,你首先得是你自己’,外婆也总告诉我们,‘年龄从来不是限制,只要想做,什么时候都不晚’,” 张敏说,“这些话,成了《她的路》的核心主题,我想通过三位女性的故事,告诉所有女性:你的人生,不止一条路,你的价值,也从不该被定义。”

在申报 “新星导演计划” 时,张敏提交的《她的路》剧本初稿,因人物刻画不够立体、剧情略显理想化而被评委提出修改意见。林晚星注意到这个充满潜力的年轻人,特意与她进行了一次长谈,建议她 “走进现实,去倾听更多女性的故事”。此后,张敏花了三个月时间,走访了 20 多位不同年龄段的女性,从职场妈妈到创业女性,从退休老人到年轻白领,记录下她们的经历与感悟 —— 有职场妈妈因休产假被替换岗位,重新学习技能夺回工作的坚韧;有创业女性因 “女性不懂技术” 被投资人拒绝,却凭借产品实力赢得认可的倔强;有退休阿姨想参加合唱团被家人反对,却坚持梦想最终打动家人的执着。这些真实的故事,成为剧本修改的重要素材,让《她的路》从 “个人视角” 走向 “群体共鸣”。

为确保《她的路》的真实性与深度,林晚星团队邀请了三位现实中的优秀女性代表担任剧本顾问,她们分别是:在职场打拼 15 年,从普通职员成长为企业高管的职场妈妈李娟;放弃稳定工作,专注传统手作创业,将产品销往 10 多个国家的苏绣传承人陈曦;退休后组建社区合唱团,带领团队获得省级合唱比赛金奖的赵玉华。三位顾问全程参与剧本创作,从人物设定、剧情发展到台词细节,逐一提出修改意见,让剧本更贴近现实中的女性生活。

剧本中的职场妈妈陈岚,原型之一是李娟。李娟在一家互联网公司担任产品经理,有一个 8 岁的女儿,为了兼顾工作与家庭,她制定了严格的时间管理表:每天 6 点起床做早餐,7 点送女儿上学,8 点半到公司上班,下午 6 点下班接女儿回家,晚上 8 点辅导女儿作业,10 点女儿睡后,再打开电脑处理未完成的工作,周末还要参加专业培训课程,准备 pmp 项目管理师考试。“最累的时候,我曾在地铁上睡着,坐过了好几站,” 李娟说,“但我知道,我不能放弃,不仅是为了给女儿做榜样,更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价值,我不想让别人觉得,女性有了家庭,就只能围着孩子转。”

在剧本修改中,李娟提出了很多细节建议:陈岚在开会时,手机会调成震动模式,屏幕朝下放在桌角,时不时偷偷看一眼,担心错过孩子学校的消息;她的包里总装着两样东西 —— 女儿的照片和专业书籍,在等待孩子放学的间隙,会拿出书籍翻看;她在准备考试时,会把知识点写在便利贴上,贴在厨房、卫生间的墙上,利用做饭、洗漱的碎片时间记忆。“这些细节,是很多职场妈妈的日常,” 李娟说,“我希望观众看到陈岚时,会觉得‘这就是我自己’,从而产生共鸣。”

张敏采纳了这些建议,在影片中加入了很多 “戳心” 的细节:陈岚在公司加班到深夜,接到女儿的视频电话,女儿哭着说 “妈妈我想你了”,她强忍着眼泪,笑着对女儿说 “妈妈明天就陪你玩”,挂掉电话后,却靠在办公椅上默默流泪;她在参加考试的那天,女儿突然发烧,她把女儿送到医院交给丈夫,一路哭着赶往考场,最终在考试结束前半小时赶到,双手还沾着送女儿去医院时不小心蹭到的泥土。这些细节没有刻意煽情,却让无数职场妈妈感同身受,有人在影评中写道:“看到陈岚在考场外擦眼泪的样子,我想起了自己当年考证书时的情景,那种愧疚与坚持,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懂。”

创业女性苏晓曼的原型,是苏绣传承人陈曦。陈曦大学毕业后,放弃了父母安排的公务员工作,回到家乡苏州,成立了苏绣工作室,专注于将传统苏绣与现代设计结合,开发出苏绣手包、服饰、装饰画等产品。创业初期,她遭遇了很多质疑:“一个年轻女孩,懂什么苏绣?”“女性创业太感性,做不成大事”“苏绣是老古董,年轻人不会喜欢”…… 甚至有投资人在见面时直言:“如果你是男性,我可能会考虑投资你。”

这些经历,都被写进了苏晓曼的剧情线中。剧本中,苏晓曼带着自己设计的苏绣手包参加创业路演,一位男性投资人不屑地说:“这东西看起来挺好看,但不实用,女性创业就是喜欢搞这些花里胡哨的东西,没有商业头脑。” 苏晓曼没有生气,而是平静地拿出市场调研数据,展示苏绣手包在年轻群体中的受欢迎程度,还现场演示了苏绣的针法,告诉投资人:“传统技艺不是老古董,只要赋予它现代审美,就能吸引年轻人;女性创业也不是感性用事,我们更懂用户需求,更有耐心打磨产品。” 最终,她凭借扎实的产品实力与清晰的商业规划,赢得了另一位女性投资人的青睐。

“我希望通过苏晓曼的故事,打破‘女性创业不行’的偏见,” 陈曦说,“创业不分性别,只看实力。很多女性创业者比男性更坚韧、更专注,我们能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找到平衡,能在商业与情怀之间找到契合点,这些都是我们的优势。” 在剧本修改中,陈曦还建议加入苏晓曼 “带着苏绣走出国门” 的情节 —— 苏晓曼参加国际设计周,将苏绣手包送给外国设计师,让传统苏绣成为国际时尚舞台上的亮点。“这是我的梦想,也是很多非遗传承人的梦想,” 陈曦说,“希望通过电影,让更多人知道,中国的传统技艺,不仅能在国内发光,更能走向世界。”

退休阿姨赵桂兰的原型,是社区合唱团团长赵玉华。赵玉华退休前是一名小学音乐老师,退休后在家无所事事,每天除了买菜做饭,就是看电视,感觉自己 “被社会抛弃了”。后来,她发现社区里很多退休阿姨都有同样的感受,便提议组建合唱团,起初只有 5 个人参加,大家凑钱买乐谱、租场地,每周排练两次。慢慢地,越来越多的阿姨加入,合唱团发展到 30 多人,还参加了省级合唱比赛,获得了金奖。

剧本中的赵桂兰,也经历了类似的过程。她退休后,想参加社区合唱团,却遭到儿子反对:“妈,你都退休了,在家好好养老就行了,瞎折腾什么?” 赵桂兰没有放弃,偷偷报名参加合唱团,从最初的 “跑调” 到后来成为合唱团的领唱,她用歌声找回了自信。在一次家庭聚会上,儿子偶然听到她唱的歌,才发现母亲脸上有了久违的笑容,最终理解并支持了她的选择。影片中,赵桂兰带领合唱团登上省级舞台,演唱《我和我的祖国》时,台下的观众纷纷跟着哼唱,不少退休老人流下了激动的眼泪。

“很多人觉得,女性到了退休年龄,就该围着家庭转,照顾孙子孙女,失去了自我,” 赵玉华说,“但我想说,退休不是人生的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我们可以有自己的爱好,可以有自己的追求,可以像年轻人一样,为梦想努力,为生活喝彩。” 在剧本修改中,赵玉华还建议加入合唱团 “帮助社区里孤独老人” 的情节 —— 合唱团成员定期去看望社区里的独居老人,为他们唱歌、聊天,让退休生活不仅有 “自我价值”,更有 “社会价值”。

为让演员更好地塑造角色,林晚星安排马丽、周雨彤等女演员与原型人物进行深度交流,学习她们的言行举止、性格特质,感受她们的内心世界。演员们还跟随原型人物体验生活,从职场妈妈的日常琐碎,到创业女性的奔波忙碌,再到退休阿姨的合唱团排练,亲身感受角色的真实状态。

马丽饰演职场妈妈陈岚,这是她首次挑战此类现实主义角色。为贴近角色,马丽特意来到李娟家中,体验职场妈妈的一天:早上 5 点起床,和李娟一起准备早餐,送李娟的女儿上学,然后跟随李娟去公司上班,体验产品经理的工作日常 —— 开会、写方案、与客户沟通,中午利用午休时间翻看专业书籍,晚上接孩子回家,辅导作业、处理家务,直到深夜才能休息。

“以前觉得自己拍戏已经够累了,直到体验了李娟姐的一天,才知道职场妈妈有多不容易,” 马丽说,“她在开会时,手机要调成震动,时不时看一眼,担心错过孩子的消息;她在辅导孩子作业时,还要回复工作群里的消息,常常顾不上吃饭;她利用晚上孩子睡后的时间学习,累得趴在桌子上就能睡着。这些细节,让我对陈岚这个角色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角色塑造中,马丽借鉴了李娟的很多小习惯:说话时语速偏快,体现职场妈妈的忙碌;走路时脚步急促,却始终保持挺直的脊背,展现内心的坚韧;在焦虑时,会下意识地捏紧手中的笔,这个小动作成为陈岚角色的标志性细节。“李娟姐说,她每次准备考试时,都会捏紧笔,给自己打气,” 马丽说,“我把这个动作加到角色里,希望能更贴近她的状态。”

在拍摄 “陈岚赶去考场” 的戏份时,马丽为了呈现真实的疲惫与焦虑,特意提前一天只睡了 3 个小时,拍摄时,她穿着高跟鞋在马路上奔跑,不小心崴了脚,却坚持拍完了整场戏。“那场戏需要展现陈岚的着急与无助,我希望能通过真实的状态,让观众感受到她的不易,” 马丽说,“拍完后,我坐在地上哭了,不是因为疼,而是因为我真的理解了陈岚,理解了无数职场妈妈的挣扎与坚持。”

周雨彤饰演创业女性苏晓曼,为演好这个角色,她来到陈曦的苏绣工作室,学习苏绣的基本针法,了解苏绣的历史与文化,还跟随陈曦参加创业路演、拜访客户,体验创业女性的日常。

“陈曦姐教我苏绣时,说‘苏绣最讲究耐心,一针一线都不能急,就像创业一样,需要慢慢打磨,才能做出好产品’,” 周雨彤说,“这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也让我对苏晓曼这个角色有了新的认识。苏晓曼不是一个冲动的创业者,她对苏绣有深厚的感情,对创业有清晰的规划,她的执着,不是蛮干,而是基于热爱与专业。”

在学习苏绣的过程中,周雨彤的手指被针扎破了很多次,却依然坚持练习。“每次扎破手指,我都会想起陈曦姐说的,她刚开始学苏绣时,手指上全是针眼,却从来没想过放弃,” 周雨彤说,“这种坚持,是苏晓曼这个角色的核心,我希望能通过自己的表演,把这种坚持传递给观众。”

在拍摄 “苏晓曼参加创业路演” 的戏份时,周雨彤特意观察了陈曦在路演时的表现 —— 说话时眼神坚定,条理清晰,面对质疑时不卑不亢,用专业知识回应问题。“陈曦姐在路演时,不会刻意讨好投资人,而是专注于介绍产品的优势与价值,这种自信与专业,是我需要学习的,” 周雨彤说,“拍摄时,我尽量模仿她的语气与神态,希望能让苏晓曼这个角色更真实可信。”

老戏骨张凯丽饰演退休阿姨赵桂兰,为演好这个角色,她来到赵玉华的社区合唱团,跟着合唱团一起排练,学习唱歌技巧,还与合唱团的阿姨们聊天,了解她们的生活状态与内心想法。

“合唱团的阿姨们都特别有活力,她们虽然退休了,但对生活充满热情,每天排练时都特别开心,” 张凯丽说,“赵玉华团长告诉我,唱歌不仅能让她们心情愉悦,还能让她们找到归属感,觉得自己‘还有用’。这种对生活的热爱,是赵桂兰这个角色的灵魂。”

张凯丽本身就有唱歌基础,但为了更贴近赵桂兰 “退休音乐老师” 的身份,她特意学习了美声唱法,还练习了指挥技巧。在拍摄 “赵桂兰带领合唱团排练” 的戏份时,她站在合唱团前面,一边指挥一边唱歌,动作娴熟,神态自然,完全融入了角色。“我希望观众看到赵桂兰时,会觉得她就是一个真实的退休阿姨,一个热爱音乐、热爱生活的老人,” 张凯丽说,“而不是一个‘演员在表演’。”

在拍摄 “赵桂兰登上省级舞台演唱” 的戏份时,张凯丽与合唱团的演员们一起,真唱了《我和我的祖国》。当歌声响起,台下的群众演员纷纷跟着哼唱,现场气氛十分热烈。“那一刻,我仿佛真的是赵桂兰,站在舞台上,为自己的梦想,为所有退休阿姨的梦想而歌唱,” 张凯丽说,“那种感动,是发自内心的,也是最真实的。”

《她的路》上映后,迅速引发社会关注。影片凭借真实的剧情、细腻的表演、深刻的主题,收获了 7 亿票房,豆瓣评分高达 8.8 分,成为同期上映影片中的口碑黑马。全国妇联特意举办了《她的路》专场观影活动,评价影片 “真实展现了当代女性的生存状态与成长力量,为女性主题电影树立了新的标杆”。

在社交平台上,# 她的路女性成长# #职场妈妈的困境# #退休阿姨的新人生 #等话题先后登上热搜,累计阅读量超 50 亿。无数女性观众在话题下分享自己的故事:有职场妈妈留言 “看到陈岚赶去考场的样子,我想起自己怀孕时还在准备考试,那种疲惫又坚定的感觉,只有自己懂”;有创业女性写道 “苏晓曼被投资人质疑时的样子,像极了刚开始创业的我,还好我没有放弃,现在我的公司已经步入正轨”;有退休阿姨评论 “赵桂兰让我明白,退休不是终点,我也报名了社区的舞蹈班,感觉自己又年轻了”。甚至有男性观众参与讨论:“看完《她的路》,我才知道妻子作为职场妈妈有多不容易,以后我会多分担家务,多关心她的工作与梦想。”

影片还引发了企业与社会机构的关注。多家互联网公司推出 “职场妈妈友好政策”,包括弹性工作制、母婴室升级、育儿补贴等;一些创业孵化平台设立 “女性创业专项基金”,为女性创业者提供资金与资源支持;社区则增加了针对退休女性的兴趣班,如书法班、舞蹈班、合唱班等,丰富退休女性的精神文化生活。“一部电影或许不能彻底改变现状,但能让更多人关注女性的困境与需求,能让社会为女性成长提供更多支持,这就是《她的路》的价值,” 全国妇联相关负责人说。

《她的路》的成功,不仅让观众看到了女性成长的力量,也为影视行业的女性导演与女性题材带来了新的希望。在此之前,女性导演在影视行业的话语权相对较弱,女性题材也常被贴上 “小众”“不赚钱” 的标签,很多投资人对女性导演与女性题材的项目持谨慎态度。而《她的路》以 7 亿票房、8.8 分豆瓣评分的成绩,打破了这些偏见,证明了女性导演的实力与女性题材的市场潜力。

新人导演张敏凭借《她的路》一战成名,成为影视行业备受关注的新锐导演。多家影视公司向她抛出橄榄枝,邀请她执导新的项目,其中不乏大制作的女性题材电影。“《她的路》让我有了更多话语权,也让更多人相信,女性导演能拍好商业片,女性题材能获得市场认可,” 张敏说,“接下来,我想继续聚焦女性故事,拍摄更多关于女性成长、女性友谊、女性传承的作品,让更多女性的声音被听见。”

《她的路》的成功也带动了女性题材电影的发展。据统计,《她的路》上映后,影视行业备案的女性题材电影数量同比增长 30%,其中不乏聚焦职场女性、女性创业者、老年女性等多元女性群体的作品。“《她的路》就像一盏灯,照亮了女性题材的市场前景,让更多投资人愿意为女性题材买单,让更多创作者愿意关注女性故事,” 影视行业分析师说,“未来,我们有望看到更多优质的女性题材电影,看到更多女性在影视行业发光发热。”

林晚星的 “新星导演计划” 也因此获得更多关注与支持。计划启动初期,曾因 “扶持新人风险大” 而面临资金短缺的问题,如今,多家投资机构主动寻求合作,希望为计划注入更多资金;越来越多的新人导演,尤其是女性导演,报名参与计划,希望能在计划的扶持下实现自己的导演梦。“《她的路》的成功,证明了‘新星导演计划’的初心是正确的 —— 扶持有潜力的新人导演,挖掘有价值的故事题材,” 林晚星说,“未来,计划将继续关注女性导演与女性题材,同时也会拓展更多多元题材,如乡村振兴、非遗传承、科技发展等,为影视行业输送更多优质人才与优质作品。”

当《她的路》票房突破 7 亿,被全国妇联评为 “年度女性主题优秀影片”,引发社会对 “女性多元成长路径” 的广泛讨论时,林晚星正在参加 “女性影视发展论坛”。论坛上,她作为 “新星导演计划” 的发起人与《她的路》的制片人,分享了项目背后的故事,台下的女性导演、女性演员、女性投资人纷纷表示认同与支持,不少人还提出希望与林晚星团队合作,共同推动女性影视的发展。

就在论坛进行到**时,林晚星的脑海里响起了系统的提示音:

【检测到宿主主导的 “新星导演计划” 第七部作品《她的路》取得显着成功,实现票房与口碑双丰收,引发社会对女性成长的广泛关注,获得社会与行业的高度认可,触发 “女性成长主题项目成功” 奖励。】

【获得奖励:积分

点、爱意值

点(来自全国妇联表彰、观众口碑反馈、影视行业合作意向)。当前剩余生命值:2541 天 5 小时(此前 2509 天 5 小时 32 天 = 2541 天 5 小时)。】

【解锁新任务:【1 年内,依托 “新星导演计划”,扶持 5 位女性新人导演,推出 3 部女性题材电影;联合全国妇联,发起 “女性故事征集活动”,收集 1000 个真实女性故事,为女性题材创作积累素材】,任务奖励:积分

点、爱意值

点,解锁 “全国女性影视发展推广大使” 身份(可参与全国性女性影视推广活动)。】

论坛结束后,林晚星走出会场,夕阳的余晖洒在她的身上,温暖而耀眼。她想起《她的路》拍摄过程中,张敏为了打磨剧本熬夜修改的身影,马丽为了贴近角色体验职场妈妈生活的坚持,李娟、陈曦、赵玉华等原型人物分享故事时的真诚;想起影片上映后,观众在电影院里流下的感动泪水,女性观众在社交平台上分享的成长故事,企业与社会机构为女性成长做出的改变。这些画面,像一股股暖流,涌入林晚星的心中,让她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方向。

以前,林晚星启动 “新星导演计划”,更多是为了完成系统任务,延长自己的生命。但现在,她明白,这个计划的意义远不止于此 —— 它能让有才华的女性导演实现梦想,能让被忽视的女性故事被看见,能让社会为女性成长提供更多支持,能让更多女性在电影中找到自己的影子,获得成长的勇气与力量。这份意义,远比生命的长度更重要。

林晚星拿出手机,给张敏发了一条信息:“接下来,我们一起扶持更多女性导演,拍更多女性故事,让更多女性的声音被听见。” 很快,张敏回复了一个 “加油” 的表情,后面还跟着一句:“谢谢林总,是你给了我机会,给了女性故事机会,我会继续努力的。”

看着这条回复,林晚星笑了。她知道,新的任务又将开始,扶持女性新人导演、征集女性真实故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她不再迷茫,因为她明白,每一部女性题材电影的诞生,每一位女性导演的成长,每一个女性故事的传播,都是在为这个世界增添一份温暖与力量,都是在让自己的 “生命” 更有价值。她会带着这份初心,继续在女性影视发展的道路上坚定地走下去,让更多女性在光影中看见自己,在故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 “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