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星光重启:爱意系统助我逆天改命 > 第42章 成立影视部,招募团队

正月的暖阳透过 “晚星娱乐” 会议室的落地窗,在新铺的地毯上投下菱形光斑。长桌两侧坐满了核心团队成员,张恒手里攥着《那些年》的 oSt 创作草案,赵琳面前摊着影视部架构图,张萌则抱着厚厚的候选人简历,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期待 —— 今天,是晚星娱乐正式宣布进军影视行业的日子,也是 “晚星影视部” 成立的关键会议。

林晚星坐在主位,指尖轻轻敲击桌面,目光扫过众人:“第一卷‘重生觉醒,乐坛萌芽’已经圆满结束,现在,我们要开启新的征程 —— 影视板块。经过前期的市场调研和剧本筛选,我们确定以《那些年》(改编版)和《调音师》(精简版)为起点,小成本试水,积累经验后再拓展长片与 Ip 开发。” 她抬手示意赵琳,“接下来,请赵总介绍影视部的架构与核心职责。”

赵琳站起身,将架构图投影在幕布上,红色线条勾勒出清晰的部门划分:“影视部下设‘创作中心’‘制作中心’‘运营中心’三大板块。创作中心负责剧本改编、oSt 创作,由李老师(编剧顾问)牵头,张恒总监协调音乐资源;制作中心包含导演组、摄影组、美术组、演员组,负责影片拍摄与后期;运营中心则对接发行、宣传、版权合作,确保作品能触达目标受众。” 她顿了顿,补充道,“我会兼任影视部负责人,统筹全局,但核心创作岗位需要专业人才填补,尤其是导演、编剧、摄影指导,这三个岗位直接决定影片质量,必须亲自筛选。”

“核心岗位的招募标准,我已经梳理好了。” 林晚星翻开笔记本,念出关键条款,“第一,认同‘内容为王’理念,拒绝流量至上;第二,有扎实的专业能力,优先考虑有代表作但缺乏机会的‘失意人才’;第三,能接受小成本制作的挑战,愿意在细节上打磨,不追求短期收益。” 她看向张萌,“候选人简历筛选得怎么样了?重点岗位的面试安排在什么时候?”

张萌立刻递上简历文件夹:“导演岗位初步筛选出 5 位候选人,其中陈默导演曾获‘江城独立电影奖最佳导演’,但因拒绝修改剧本迎合资本,近三年没有新作;编剧岗位有 3 位候选人,李雪老师擅长青春片与悬疑片的细节打磨,之前的作品《夏夜晚风》豆瓣评分 8.2,却因投资方撤资未能上映;摄影、美术等技术岗位,通过行业推荐筛选了 10 位新人,均有独立短片拍摄经验,风格与咱们的剧本适配度高。”

林晚星接过文件夹,指尖停在 “陈默” 的简历上。简历照片里的男人穿着黑色冲锋衣,眼神锐利却带着一丝疲惫,获奖经历栏里写着 “2022 年《无人知晓的清晨》获江城独立电影奖最佳导演、最佳剧本”,离职原因标注 “理念分歧”。她想起之前看的《无人知晓的清晨》—— 一部聚焦留守儿童的现实题材短片,镜头细腻,情感克制,没有刻意煽情,却让无数观众落泪。“这位陈默导演,安排明天上午第一面试。” 林晚星在简历上画了个圈,“编剧李雪老师,下午面试;技术岗位的新人,后天集中面试。”

导演岗位面试 —— 陈默

第二天上午 9 点,陈默准时出现在公司楼下。他没有穿正装,依旧是黑色冲锋衣,背着洗得发白的双肩包,手里攥着一个旧笔记本,里面夹着《那些年》和《调音师》的剧本打印件,空白处写满了红色批注。张萌领着他走进 “光影面试室” 时,他的目光第一时间落在墙上的电影海报上 —— 不是流量明星主演的商业片,而是《霸王别姬》《情书》等经典作品,眼神里闪过一丝惊讶。

“陈导,请坐。” 林晚星起身迎接,递过一杯热咖啡,“您的《无人知晓的清晨》我看了三遍,镜头里的留守儿童眼神,让我想起自己小时候在乡下的经历,很有共鸣。”

陈默接过咖啡,指尖有些发颤 —— 这是三年来,第一次有人在面试时聊他的作品,而不是问 “能不能修改剧本加入流量元素”。他翻开笔记本,指着《那些年》的批注:“这个剧本的核心是‘青春的遗憾与温暖’,但原片的‘打架斗殴’情节不符合平行世界的校园现状,我建议改为‘柯景腾为了帮沈佳宜解围,和校外混混谈判’,既保留热血感,又更真实;还有‘毕业旅行’的东湖露营,我想加入‘柯景腾偷偷给沈佳宜拍照片’的细节,用胶片相机,最后在婚礼上作为礼物送出,情感更细腻。”

林晚星眼前一亮,这些批注与她的想法不谋而合。她追问:“《调音师》的悬疑感,您打算怎么营造?短片时长只有 15 分钟,如何在有限时间里建立人物、埋下伏笔?”

陈默拿出分镜草图,是昨晚熬夜画的:“开头用‘声画分离’—— 画面是调音师戴着墨镜走在小区里,声音却是他摘下墨镜后的呼吸声,暗示‘假装失明’;凶案发生时,用‘局部镜头’—— 凶手的皮鞋、受害者掉落的文件、调音师颤抖的手指,不直接拍血腥场面,却能让观众感受到紧张;结尾的录音笔伏笔,我想放在调音师的琴盒里,镜头扫过琴盒时,录音笔的红灯闪一下,留给观众想象空间。” 他顿了顿,语气里带着一丝不确定,“这些想法可能不符合商业片的快节奏,但我认为,好的悬疑片需要让观众‘自己推理’,而不是强行喂答案。”

“这正是我们想要的。” 林晚星坚定地说,“晚星娱乐不追求快节奏的流量作品,我们需要的是能让观众记住、能引发讨论的好故事。陈导,您愿意加入我们吗?我们能提供的预算不高,《调音师》50 万,《那些年》150 万,但我们承诺,创作自由归您,不干涉剧本修改与拍摄细节,后期剪辑也由您主导。”

陈默愣住了,眼眶突然泛红。他想起三年前,投资方要求他在《无人知晓的清晨》里加入流量明星客串,被他拒绝后撤资,让他从 “最佳导演” 沦为行业边缘人。如今,有人愿意相信他的创作,愿意给他自由,这份信任比高薪更让他动容。“我愿意。” 陈默握紧拳头,声音带着哽咽,“我会用最好的作品,回报您的信任。”

编剧岗位面试 —— 李雪

下午 2 点,李雪准时到达。她穿着米白色针织衫,手里提着一个帆布包,里面装着厚厚的剧本手稿。走进面试室时,她一眼看到桌上的《夏夜晚风》剧本,那是她三年前的心血之作,因投资方撤资,至今压在箱底。“林总,您也看过《夏夜晚风》?” 李雪惊讶地问,语气里带着一丝期待。

林晚星点头,翻开剧本:“您在《夏夜晚风》里写的‘外婆的老藤椅’细节,让我想起自己的外婆,每次回家,她都会把藤椅擦干净,等着我坐。这种生活化的细节,正是《那些年》需要的。” 她递过《那些年》的剧本初稿,“目前的初稿已经有了主线,但校园日常的细节还不够丰富,比如柯景腾和沈佳宜的同桌互动,您觉得可以增加哪些情节?”

李雪接过剧本,快速浏览后,拿出笔在空白处书写:“可以增加‘早读课的小互动’—— 沈佳宜帮柯景腾遮挡老师的视线,让他偷偷吃早餐;‘月考后的错题分析’—— 沈佳宜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柯景腾的错题,红色是知识点漏洞,蓝色是粗心错误,最后柯景腾把这些批注整理成‘错题本’,作为毕业礼物送给她;还有‘运动会的意外’—— 柯景腾参加接力赛摔倒,沈佳宜第一时间冲过去,给他递水、擦伤口,这些细节能让人物更鲜活,情感更自然。”

“悬疑片的细节打磨,您有什么想法?” 林晚星追问,拿出《调音师》的剧本,“凶手的‘挪用公款’动机,如何在短片里快速交代,又不显得刻意?”

李雪思考片刻,提出方案:“在调音师进门时,镜头扫过客厅的文件柜,里面露出一张‘财务报表’,上面有红色批注‘资金缺口 500 万’;受害者和凶手对话时,提到‘明天就要提交审计报告’,暗示凶手的时间紧迫,杀人是临时起意;调音师假装失明时,手指不小心碰到文件柜,掉落一张‘转账记录’,他偷偷藏进口袋,为后续的‘录音笔伏笔’做铺垫。这些细节不用刻意解释,观众能通过镜头语言自行理解,既保留悬疑感,又让逻辑更严谨。”

林晚星忍不住鼓掌:“这些细节太关键了!《那些年》需要您的‘青春细腻感’,《调音师》需要您的‘悬疑逻辑感’,您愿意加入我们吗?我们提供稳定的创作环境,剧本改编费按行业标准的 1.2 倍支付,后续作品的版权收益,您还能获得 5% 的分成。”

李雪看着林晚星真诚的眼神,想起自己三年来的挣扎 —— 为了坚持创作理念,拒绝修改剧本,只能靠接零散的编剧工作维持生计。如今,终于有人认可她的风格,愿意给她施展才华的机会。“我愿意。” 李雪笑着点头,眼里闪着泪光,“我会把《那些年》和《调音师》打磨成能让观众记住的作品。”

技术岗位面试 —— 新人团队

第三天上午,10 位技术岗位候选人齐聚公司,分为 “摄影组”“美术组”“后期组” 三组,进行集中面试。面试场地设在制作中心的摄影棚,里面摆放着专业的拍摄设备、灯光器材、美术道具,让候选人能现场展示专业能力。

摄影组的面试中,25 岁的新人摄影师张扬脱颖而出。他带着自己拍摄的独立短片《老街》,画面里的江城老街在夕阳下泛着暖光,镜头跟随一位老人的脚步,缓缓扫过斑驳的墙面、叫卖的小贩、嬉戏的孩子,没有旁白,却充满生活气息。“《那些年》的校园场景,我想用‘自然光为主,人工光辅助’的方式拍摄。” 张扬拿起相机,对着模拟的 “教室场景” 取景,“樱花大道的戏份,选择清晨拍摄,阳光斜射在樱花上,形成光斑,柯景腾和沈佳宜骑车时,用跟拍镜头,让观众有‘置身青春’的代入感;《调音师》的客户家场景,用‘低角度镜头’拍摄凶手,凸显压迫感,调音师的镜头则多用‘主观视角’,让观众感受他的紧张。” 他的专业表述与对剧本的理解,让陈默当场决定录用他为摄影指导。

美术组的面试里,23 岁的美术指导林溪展示了她的 “青春片美术方案”—— 江城一中的教室布置,课桌上堆满的课本、墙上的课程表、窗户上的樱花贴纸,都参考了真实的校园场景;柯景腾的书桌里藏着篮球杂志和沈佳宜的照片,沈佳宜的书桌上摆着绿植和错题本,这些细节能侧面展现人物性格。“《调音师》的美术风格,我想走‘极简压抑风’。” 林溪拿出设计图,“客户家的客厅以黑白灰为主色调,家具摆放整齐却空旷,暗示凶手的‘伪装完美’;调音师的公寓则以暖黄色为主,墙上挂着他的摄影作品,书架上摆满音乐书籍,体现他‘真实的热爱与伪装的失明’形成对比。” 她的设计与剧本风格高度契合,被赵琳当场录用。

后期组的面试中,24 岁的剪辑师周明展示了他的 “悬疑片剪辑方案”。他将《调音师》的片段进行初步剪辑,凶案发生时,用 “快切镜头” 交替展示凶手的动作、调音师的表情、掉落的文件,节奏紧张却不混乱;结尾的反转部分,他加入 “慢动作 silence”,让录音笔的红灯在屏幕上停留 3 秒,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那些年》的剪辑,我想走‘舒缓节奏’,毕业季的戏份用‘长镜头 慢动作’,配合轻快的 oSt,突出青春的美好与遗憾。” 周明的专业能力得到陈默和李雪的一致认可,成功加入团队。

经过三天的面试,影视部核心团队终于组建完成:

导演组:陈默(导演)、2 名助理导演(有独立短片拍摄经验)

编剧组:李雪(编剧总监)、2 名编剧助理(擅长细节打磨)

制作组:张扬(摄影指导)、林溪(美术指导)、周明(剪辑指导)、5 名技术人员(灯光、录音、道具)

演员组:张萌(负责人)、2 名艺人经纪人(对接演员签约与管理)

团队组建完成的当天下午,林晚星在影视部召开 “首次团队会议”。会议室里,每个人都拿到了《那些年》和《调音师》的详细拍摄计划 ——《调音师》3 月 1 日开机,拍摄周期 10 天,3 月 20 日完成后期;《那些年》3 月 15 日开机,拍摄周期 20 天,4 月 10 日完成后期,两部短片均将投稿 “江城短片电影节”,争取 5 月上映。

“从今天起,我们就是一家人了。” 林晚星看着眼前充满活力的团队,语气里满是期待,“我们或许没有高额的预算,没有流量明星,但我们有优质的剧本,有专业的能力,有对内容的敬畏心。我相信,只要我们一起努力,一定能拍出让观众记住、让行业认可的作品。”

陈默站起身,举起咖啡杯:“我以导演的身份保证,会严格把控每一个镜头,不辜负公司的信任,不辜负观众的期待;李雪老师也表示,会在一周内完成剧本的最终修改,确保细节无漏洞;张扬、林溪等新人也纷纷表态,会全力以赴,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就在这时,林晚星的脑海里响起系统的提示音:

【检测到宿主成功组建影视核心团队,成员专业能力与理念契合度高,触发 “团队组建” 奖励。】

【获得奖励:积分 3000 点(来自团队价值评估)、爱意值 2000 点(来自团队成员的职业期待,已自动兑换 20 天生命值)、解锁 “影视制作资源包”(含专业拍摄设备租赁优惠、后期制作软件授权、行业资深人士指导机会)。】

【当前状态更新:】

【积分:8000 点(此前 5000 点 新增 3000 点)】

【爱意值:0 点(2000 点已兑换生命值)】

【剩余生命值:892 天(此前 872 天 新增 20 天)】

【解锁新任务:【完成《调音师》(精简版)开机筹备,确保 3 月 1 日顺利开机】,任务奖励:积分 5000 点、爱意值 3000 点、“江城短片电影节参赛绿色通道”(可直接进入终审环节,无需初审)。】

会议结束后,团队成员立刻投入到开机筹备中。陈默和张扬在摄影棚测试设备,调整灯光角度;李雪和编剧助理修改剧本,补充细节;林溪带着美术组去江城高档小区取景,确认《调音师》客户家的实景;张萌则联系演员,安排《调音师》的开机前围读。

林晚星走到摄影棚,看着陈默和张扬调试镜头,画面里的 “客户家场景” 在灯光下泛着冷光,压迫感十足;不远处,李雪和林溪讨论着剧本细节,笑声与翻页声交织;走廊里,张萌正在和演员沟通角色,语气耐心而专业。她突然想起重生时的绝望,想起开公司时的艰难,想起音乐业务的成长,如今,影视团队的成立,让晚星娱乐的产业链更加完整,也让她的生命有了更多的可能。

傍晚时分,林晚星接到江城短片电影节组委会的电话,对方得知晚星娱乐将参赛,邀请她作为 “新锐影视公司代表”,在电影节开幕式上发言。“这是咱们影视部的第一个公开亮相机会。” 林晚星挂了电话,笑着对赵琳说,“3 月 1 日《调音师》开机,5 月电影节亮相,咱们的影视之路,一定会越来越好。”

赵琳点头附和,眼里满是坚定:“我已经让运营中心准备电影节的宣传方案,等《调音师》和《那些年》完成,我们会发起‘青春与悬疑’主题的线上宣传活动,吸引更多观众关注。”

夜色渐浓,影视部的灯依旧明亮。陈默还在修改分镜,李雪在完善剧本,张扬在测试镜头,每个人都在为 3 月 1 日的开机做准备。林晚星走到窗边,看着远处的江城夜景,手里握着苏晓发来的《那些年》oSt demo,温柔的吉他旋律从手机里传来,与影视部的讨论声交织,像一首关于梦想与成长的交响乐。

她知道,影视之路才刚刚开始,未来还有很多挑战 —— 拍摄过程的意外、后期制作的打磨、市场反馈的不确定性,但她不再害怕。因为她有专业的团队,有优质的剧本,有对内容的热爱,更有健康的身体,能陪着这些作品一起成长。

林晚星翻开《调音师》的分镜脚本,在 “凶案场景” 旁写下:“用镜头传递紧张,用细节引发思考,让观众记住这个故事。” 笔尖落下的瞬间,她突然想起,陈凯歌导演曾表示愿意担任晚星影视的艺术顾问 —— 如果《调音师》能获得他的指导,或许能在艺术与商业之间找到更好的平衡。这个念头,让她对即将到来的开机,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期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