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当国委回首三十年 > 第9章 崭露头角

当国委回首三十年 第9章 崭露头角

作者:爱加班的小水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25 14:13:52

十一月的青泉县,已是深秋。

林枫从市里回来的第二天,就全身心投入到产业园区的工作中。感情的挫折反而成了他努力工作的动力,他几乎把所有时间都花在了办公室和园区筹备现场。

这天上午,林枫正在整理园区规划图纸,赵国栋走进办公室。

“林枫,王县长让你去他办公室一趟。”

林枫放下手中的工作,快步走向县长办公室。敲门进去时,发现里面除了王县长,还有两个陌生人。

“林枫来了。”王县长笑着介绍,“这两位是省报的记者同志,专门来采访我们产业园区的。我想着你最了解情况,就由你来接待吧。”

林枫心中一动,这是个难得的宣传机会。他从容地向两位记者问好:“欢迎来到青泉县,我是产业园区的林枫。”

其中一位年长些的记者递过名片:“我是省报经济部的张记者,这位是我的同事小李。我们听说青泉县在搞产业园区,觉得很新颖,特地来采访。”

“这是我们县的创新尝试。”林枫接过话题,“请跟我来,我带二位去看看园区选址,边走边介绍。”

在前往园区选址的路上,林枫详细介绍了产业园区的规划理念、发展目标和预期效益。他不仅用数据说话,还结合南方考察的见闻,讲得生动具体。

“...我们不是简单地把企业聚集在一起,而是要打造完整的产业链。上游有原材料供应,中游是配件生产,下游是整机装配和销售,形成产业集群效应...”

张记者边听边记,不时提问:“这个思路很超前啊。在县级层面搞产业园区,你们是怎么想到的?”

“这要感谢王县长的远见。”林枫巧妙地把功劳归于领导,“王县长带队去南方考察后,结合我们县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这个构想。”

在园区选址现场,林枫指着正在进行的土地平整工作:“这一片规划为核心区,主要吸引技术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企业入驻。旁边是配套区,提供物流、仓储、生活等服务。”

小李记者拍了几张照片,问道:“目前有多少企业有意向入驻?”

“已经有十二家企业正式报名,还有二十多家在洽谈。”林枫如数家珍,“包括本县的龙头企业,也有外地来的投资商。”

采访持续了两个多小时。结束时,张记者满意地说:“林同志介绍得很详细,我们对这个项目很有兴趣。回去后要写一篇深度报道。”

送走记者,林枫回到办公室,继续处理手头的工作。他并没有把这次采访太放在心上,毕竟产业园区的建设工作才是重中之重。

然而,一个星期后,省报在头版刊登了题为《青泉县探索乡镇企业发展新路径》的报道,详细介绍了产业园区的规划理念和创新做法。文章中还特别提到了林枫的名字,称他是“具有前瞻思维的年轻干部”。

这篇报道在青泉县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林枫,你上省报了!”早上刚上班,王磊就拿着报纸冲进办公室,“头版啊!这下你可出名了!”

科室里的同事纷纷围过来,传阅着报纸,看向林枫的眼神充满了羡慕。

就连一向严肃的张建军也难得地露出笑容:“不错,为我们办公室争光了。”

更让林枫意外的是,上午陆续有几个部门的领导打来电话祝贺。显然,这篇报道让他在县里的知名度大大提升。

十点左右,赵国栋把林枫叫到办公室,桌上正放着那份省报。

“报道我看了,写得很好。”赵国栋说,“刚才王县长来电话,说要给你记一功。”

林枫谦逊地说:“这都是领导指导有方,我只是做了分内的工作。”

“不用谦虚。”赵国栋摆摆手,“这次省报的报道,不仅宣传了产业园区,也提升了我们青泉县的知名度。刚才市里好几个部门都打电话来询问园区的情况。”

正说着,电话又响了。赵国栋接起来,听了几句,表情变得严肃:“是,沈主任...对,林枫就在我这里...好,我让他接电话。”

赵国栋把电话递给林枫,用口型说:“市安委会沈主任。”

林枫接过电话:“沈主任好。”

“林枫同志,省报的报道我看到了。”沈宏的声音一如既往的洪亮,“产业园区的思路很好,特别是你提出的产业链整合和集群发展,很有创新性。”

“谢谢沈主任肯定,我们还在探索阶段。”

“不是肯定,是欣赏。”沈宏说,“市里正在研究明年的经济工作重点,我觉得你们这个园区模式值得推广。下周市里有个经济工作座谈会,我想请你来做个发言。”

林枫心中一震。在市级的会议上发言,这意味着他的思路得到了更高层面的认可。

“感谢沈主任给我这个机会,我一定认真准备。”

挂掉电话,赵国栋欣慰地看着林枫:“好啊,机会一个接一个来了。要把握住,但也不要骄傲。”

“我明白。”

接下来的几天,林枫白天处理日常工作,晚上准备座谈会的发言材料。他深知,这次发言不仅代表个人,也关系到青泉县的形象。

周五下午,林枫正在修改发言稿,门卫室又打来电话,说有他的信。

是沈清云的来信。信中她提到了省报的报道,并就产业园区的几个具体问题提出了建议。信的末尾,她写道:“看到你的思路被更多人认可,我很高兴。继续坚持,你的舞台会越来越大。”

林枫反复读着这几句话,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在这个关键时期,沈清云的理解和支持显得尤为珍贵。

他立即回信,感谢她的建议,并请教了几个关于园区政策设计的问题。在信的结尾,他写道:“人生的道路虽然偶有坎坷,但只要方向正确,终会抵达理想的彼岸。”

周末,林枫没有休息,而是去园区建设现场了解进度。虽然才开工一个多月,但土地平整工作已经完成大半,几条主干道路基也已初具雏形。

“照这个进度,明年春天就能完成基础设施建设。”现场负责人向林枫汇报。

“质量要放在第一位。”林枫叮嘱道,“园区要经得起时间检验。”

周一上午,林枫带着精心准备的发言材料,坐上了去市里的班车。

市经济工作座谈会在市政府会议室举行。参会的除了市直部门负责人,还有各县区分管经济的领导和部分专家学者。

林枫在会场看到了沈清云,她作为特邀专家出席会议。两人相视一笑,算是打过招呼。

会议开始后,先由几个县区介绍经验。轮到青泉县时,林枫从容走上发言席。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我汇报的题目是《产业园区:县域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引擎》...”

不同于一般的汇报,林枫的发言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深度。他不仅介绍了青泉县的具体做法,还深入分析了产业园区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普遍意义。

“...产业园区不是企业的简单聚集,而是要通过产业链整合、资源共享、服务配套,形成1 1>2的集群效应...”

发言过程中,林枫注意到沈宏和几位市领导频频点头。沈清云也在认真记录,不时投来赞许的目光。

发言结束后,会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在接下来的讨论中,好几个专家都引用了他提出的观点。

茶歇时,沈宏特意走到林枫身边:“讲得很好!有理论、有实践、有思考。市里准备把你们园区列为重点扶持项目。”

“谢谢沈主任!”

沈清云也走过来:“你的发言很有启发性。特别是关于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分析得很透彻。”

“还要感谢你的建议。”林枫真诚地说。

座谈会结束后,林枫正准备离开,沈清云叫住他:“一起吃个晚饭吧?我知道附近有家不错的馆子。”

林枫有些意外,但还是答应了。

餐馆不大,但干净雅致。两人边吃边聊,从产业园区谈到经济发展,再谈到个人理想。

“你对自己的未来有什么规划?”沈清云突然问。

林枫想了想,认真地说:“我想在基层多锻炼几年,积累实践经验。然后希望能有机会去更高层次的平台,学习更宏观的经济管理。”

“很清晰的规划。”沈清云欣赏地点点头,“如果需要,我可以帮你推荐一些学习机会。”

“那就太感谢了。”

饭后,沈清云说:“我父亲对你印象很好。他说,现在像你这样既有专业知识又有基层经验的年轻干部很难得。”

林枫心中一动。沈宏的赏识,对他来说意义重大。

回到青泉县时,已是深夜。但林枫毫无睡意,站在宿舍窗前,望着满天星斗。

重生不到半年,他已经从一个普通科员,成长为县里重点项目的骨干,甚至得到了市级领导的认可。这一切,都超出了他最初的预期。

但他知道,这只是开始。产业园区项目还要扎实推进,个人的学习和成长也不能放松。

更重要的是,他要开始谋划下一步的发展。青泉县这个舞台,已经显得有些小了。

夜色中,林枫的目光越过县城的灯火,投向更远的远方。那里有更大的舞台,更重的责任,等着他去承担。

这一世,他注定要走一条不平凡的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