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当国委回首三十年 > 第67章 制度之暖

当国委回首三十年 第67章 制度之暖

作者:爱加班的小水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25 14:13:52

市委全会如期召开。在完成各项既定议程后,林枫做了总结讲话。他没有重复那些宏大的经济指标和产业规划,而是将话题引向了不久前那场工地风波,以及由此引发的深入思考。

“……同志们,我们北阳的Gdp在增长,高楼在拔地而起,这是硬实力的体现。但一座城市的真正魅力,更在于它的软实力,在于它是否能让人感到被尊重、有归属、有盼头。”林枫的声音透过麦克风,回荡在会场,“推土机前进的轰鸣声,不应该掩盖掉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叹息声。”

他引用了大量信访数据和近期调研案例,指出当前民生诉求响应机制中存在的信息割裂、程序空转、责任虚化等问题。

“很多时候,不是我们的干部不想干事,而是机制不畅,导致他们‘看不见’问题,或者‘看见了’却缺乏有效手段和足够动力去快速解决问题。”林枫话锋一转,提出了他深思熟虑的方案,“因此,我提议,市委市政府将今年确定为‘基层治理效能提升年’,核心抓手,就是建设并全面推行‘民声呼应’工作平台和实施办法。”

他详细阐释了这个平台的构想:

一、一个平台,全域覆盖。 整合现有的市长热线、政府网站留言板、部门投诉电话等渠道,打造统一的“北阳民声呼应”信息化平台,联通市、区、街道、社区四级,并开发简易的手机App和微信小程序,让群众反映问题像网上购物一样方便。

二、首接负责,限时办结。 第一个接到诉求的单位或个人即为“首接责任人”,必须负责全程跟踪、协调督办,确保诉求“事事有回音”。根据问题类型,明确不同的办理时限,简单问题24小时内响应,复杂问题不超过7个工作日必须有阶段性答复。

三、数据赋能,未诉先办。 通过对平台积累的大量民生数据进行智能分析,精准定位高频投诉区域和共性难题,推动政府部门从“被动响应”向“主动治理”转变。比如,某个片区反复出现下水道堵塞投诉,那就不是简单的疏通问题,可能需要启动片区管网的整体改造。

四、阳光运作,双向考评。 所有非涉密诉求的办理过程和结果,在保护**的前提下,在平台公开,接受群众评议。同时,将各部门、各地区的“民声呼应”办理成效,纳入年度绩效考核和干部评估的重要依据。

林枫最后强调:“建立这个平台,不是为了追求‘零投诉’的虚假和谐,而是要搭建一座真诚沟通、高效解决问题的桥梁。它的最终目的,是让我们各级干部的眼睛更亮、耳朵更灵、手脚更勤,让我们的每一项决策、每一次执法,都更能体现人民的意愿和需求。”

这个系统性的方案,在全会引起了强烈反响。它直击当前基层治理的痛点,提供了清晰的路径,更传递出市委聚焦民生、刀刃向内进行治理革命的决心。全会一致通过了相关决议。

决议的落实,远比提出方案要复杂。在随后召开的动员部署会上,林枫亲自担任领导小组组长。他深知,任何一项改革都会遇到阻力,尤其是这种触及部门利益、改变工作惯性的改革。

果然,推进过程中,各种声音出现了:

有的部门担心增加工作量,“这以后岂不是要天天盯着手机回消息?”

有的担心权力被削弱,“原来我们部门自己处理的问题,现在要放到平台上公开,不好操作。”

还有的抱有侥幸心理,“估计又是一阵风,刮过去就算了。”

面对这些,林枫的态度异常坚决。他在一次协调推进会上拍了桌子:“如果哪个部门觉得服务群众是负担,觉得公开透明是麻烦,那这个部门的负责人就要考虑自己是否还适合待在这个位置上!‘民声呼应’不是选择题,是必答题,而且必须答好!”

他同时指示市委督查室和市政府督查室,将“民声呼应”平台的建设和运行作为重点督查内容,每周简报,每月通报。

强有力的推动下,平台以惊人的速度搭建起来。首批试点在几个街道和与民生密切相关的部门展开。林枫不仅看宏观数据,更会随机点开平台上的具体案例,跟踪办理全过程。

一天晚上,他看到一个投诉:某老小区路灯长期不亮,老人夜间出行危险。投诉提交后,在区住建局和街道之间流转了三天,尚未解决,平台显示“正在协调中”。

林枫直接用平台内部的督办功能@了相关单位的负责人:“群众夜间出行安全是天大的事!请立即查明原因,24小时内必须让灯亮起来!如需市级协调,立即报告。”

书记亲自督办,效果立竿见竿。不到两小时,责任单位回复:因线路老化复杂,已安排应急抢险队连夜施工,保证天亮前修复。第二天,投诉人在平台上留下了“非常满意”的评价和一句“没想到这么管用,谢谢!”

这个小案例,通过内部通报传开,极大地震撼和教育了各级干部。大家真正明白了,市委是动真格的,这个平台连接着最高决策者的视线。

随着平台全面铺开,越来越多的北阳市民开始习惯用手机反映问题。从垃圾清运、噪音扰民,到政策咨询、办事遇阻,一件件“小事”被摆上台面,在制度的框架内高效流转、解决。虽然过程中仍有推诿扯皮,仍有办理不力被通报批评,但一种“闻风而动、接诉即办”的作风,正在北阳的干部队伍中逐渐形成。

沈明月也关注着这个平台的运行。一次晚饭时,她对林枫说:“你这个‘民声呼应’,在我们农业厅也引起了讨论。大家都在思考,我们出台的涉农政策,如何也能建立这样一个直达基层、快速反馈的通道。看来,你这次是放了一条鲶鱼,不仅搅动了北阳,可能还会刺激省直部门呢。”

林枫笑了笑,给妻子夹了一筷子菜:“制度的设计,终究是要带着温度的。冰冷的条文只有契合了人的需求,才能真正拥有生命力。”

窗外,北阳的夜景安宁而璀璨。林枫知道,“民声呼应”平台只是一个开始,要让制度的温暖持续传递,还需要更多不懈的努力。但听到平台上那一声声“已解决”、“很满意”的回响,他感到前所未有的踏实。这座他倾注心血的城市,正在以一种更细腻、更人性化的方式,悄然生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