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当国委回首三十年 > 第126章 沉疴与新象

当国委回首三十年 第126章 沉疴与新象

作者:爱加班的小水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25 14:13:52

离开清远市,林枫的调研车队并未返回省城,而是径直驶向了江东省南部的重要工业城市——永川市。与依靠资源起家、正处于艰难转型期的清远不同,永川是江东省传统的老工业基地,国有经济比重高,历史包袱沉重,但产业基础雄厚,科教资源丰富。这里的发展状况,某种程度上代表着江东省能否激活存量、实现“老树发新枝”的关键。

进入永川地界,明显能感觉到与之前几个城市不同的氛围。道路更宽阔,沿途的大型厂区、科研院所标识也更多,但许多建筑都带着岁月的痕迹。空气中似乎都弥漫着一种属于旧工业时代的气息,厚重,却也略显沉滞。

按照林枫“减少陪同、直插现场”的要求,永川市委书记周峰和市长李强并未在市界迎候,而是按照通知,在林枫调研的第一个点——永川重型机械集团门口等候。

永川重型机械集团(简称“永重”),是共和国工业的长子之一,曾经无比辉煌,但近年来在市场冲击和体制束缚下,步履维艰。林枫选择这里作为永川第一站,用意不言自明。

车队抵达“永重”大门,周峰和李强立刻迎了上来。周峰年纪稍长,头发梳得一丝不苟,表情沉稳中带着谨慎;李强则相对年轻,眼神中透着一股想干事的热切。

“林省长,欢迎您到永川指导工作!”周峰上前一步,紧紧握住林枫的手。

“林省长,一路辛苦了。”李强紧随其后。

林枫与他们简单握手,没有过多寒暄:“进去看看吧,边走边聊。”

集团董事长和总经理早已等在厂区,脸上带着明显的紧张。厂区规模宏大,但部分车间显得有些陈旧,机器轰鸣声中也透着一丝勉强维持的疲惫。

林枫没有先去会议室,直接走进了核心的装配车间。他看着正在组装的庞大设备,仔细询问技术参数、市场订单、成本控制等情况。

“我们正在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同时也在研发新型智能化重型装备……”董事长汇报着,话语中不乏亮点,但也难掩在流动资金、历史债务、人员负担等方面的困境。

林枫不时发问,问题直指要害:“研发投入占比多少?核心技术自主化率如何?‘三项制度’改革推进到哪一步了?剥离办社会职能进展怎样?”

几个问题下来,集团领导额头开始冒汗。有些数据他们汇报得含糊,有些改革举措明显遇到了阻力,推进缓慢。

林枫听完,没有当场批评,而是对周峰和李强说:“‘永重’的问题,不是孤立的。它代表着我们省一大批老国企共同面临的挑战。改革攻坚,说起来容易,做起来是要伤筋动骨的。但这一步不走,或者走得慢,就可能错过最后的窗口期。”

周峰神色凝重地点头:“林省长指示得很对。我们市委市政府也一直在研究推动市属国企改革,但确实涉及到人员安置、债务化解等很多现实难题,需要省里更多的政策支持。”

李强补充道:“我们也在考虑,利用‘永重’这块金字招牌和技术底蕴,引入战略投资者,发展混合所有制,激发内生动力。”

“思路可以探讨。”林枫颔首,“关键是拿出具体、可行的方案,不能纸上谈兵。省国资委、工信厅要牵头,针对‘永重’这样的老牌国企,一企一策,研究制定综合改革方案。”

离开“永重”,林枫又随机抽查了永川市的一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和一个新建的科创园区。在老旧小区,他仔细查看了改造质量,与居民亲切交谈,询问对物业、环境等方面的满意度,也听到了不少具体的抱怨和建议。在科创园区,他重点关注了入驻企业的科技含量、知识产权情况以及与本地高校、科研院所的联动机制。

中午,林枫依旧是在调研点简单用餐。饭后,他临时提议:“去市行政服务中心看看。”

这个安排出乎周峰和李强的意料。行政服务中心是窗口单位,平时没少为迎接检查做准备,但省长突然袭击,考验的就是日常真实状态。

下午两点,正是服务中心开始忙碌的时候。林枫一行人走进大厅,没有惊动太多人。他看似随意地走到几个办事窗口前,观察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业务熟练程度,甚至在一旁倾听群众办理业务的整个过程。

他发现,永川的“一窗受理”改革基本到位,大部分窗口工作人员态度尚可,但效率有高有低。在一个企业注册窗口,他听到一位办事员正向群众解释需要准备的材料,条理清晰,态度耐心;而在另一个社保办理窗口,则看到一位工作人员面对老人的多次询问,显得有些不耐烦。

林枫没有当场发作,而是让杨建业悄悄记下了窗口编号。

随后,他来到中心的智能终端区,亲自操作体验网上办事流程,发现有些环节设置依然繁琐,与宣传的“最多跑一次”还有差距。

“营商环境,‘放管服’改革,最终要体现在这些细节上,体现在企业和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上。”林枫对陪同的周峰、李强以及中心负责人说,“流程再造不是挂在嘴上的口号,要真正站在办事人的角度去思考、去优化。哪个环节卡壳,就要改革哪个环节。”

周峰和李强连连称是,脸色都有些不太自然。省长指出的问题,确实切中了要害。

傍晚,在前往住地的车上,林枫对杨建业说:“永川的情况,有沉疴,也有新象。国企改革是块硬骨头,营商环境优化是场持久战。周峰同志稳重,但闯劲可能不足;李强同志有想法,但经验和魄力还需要磨练。接下来,要多看看他们在民生和社会治理方面的功夫。”

在永川随后的两天里,林枫又调研了棚户区改造、职业教育集团、以及突发性地走访了一个城郊结合部的街道办,检查基层党建和社区服务情况。他通过不同场合、不同侧面的观察,对永川的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状态,有了更立体的了解。

离开永川时,林枫对周峰和李强说:“永川基础好,潜力大,但挑战也严峻。希望你们班子能团结一心,敢于碰硬,真正把改革发展的重任扛起来。省里会关注和支持你们的工作。”

这番话,既是鼓励,也是鞭策。周峰和李强都感到了沉甸甸的压力。

调研继续。在接下来的一个多月里,林枫的足迹遍布了江东省剩下的所有地市。他深入赣北的农业主产区,查看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特色农业发展;他探访西部生态屏障区的自然保护区,检查环保整改落实情况;他来到蓬勃发展的民营经济高地,与企业家们座谈,倾听他们对营商环境的建议和诉求;他也专程去了几个革命老区县,看望老党员和困难群众,检查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情况……

三个月的沉底调研,风尘仆仆,舟车劳顿。林枫的脸庞晒黑了些,但眼神愈发深邃锐利。他看到了江东省域经济的巨大潜力和活力,也摸清了各地发展中存在的结构性矛盾和短板;他见识了基层干部的辛勤付出和智慧,也察觉到了部分官员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以及能力不足、担当不够的问题。

一份份带着泥土气息的调研记录、一摞摞反映真实问题的材料被汇集起来。林枫心中,一幅关于江东省未来发展的立体图景和施政路线图,越来越清晰。

返回省城前的最后一晚,林枫在宾馆房间里,对着电脑屏幕,开始构思那份至关重要的调研总报告。他知道,这份报告将不仅是对过去三个月工作的总结,更是他向省委、向全省人民亮出的施政方略,也是他与省委书记陈启明,就江东省未来发展路径进行的一次深层次、系统性的对话与磨合。

窗外,是这个他即将全面执掌行政大权的省份的万家灯火。林枫深吸一口气,手指在键盘上敲下了标题:《关于江东省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调研与思考》。一场无声的战役,随着调研的结束,其实才刚刚拉开序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