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当国委回首三十年 > 第123章 沉下去,才能浮上来

省委常委会结束后的第三天,一份详细的《省长林枫同志赴各地市调研初步方案》摆在了陈启明的案头。方案规划用时近三个月,覆盖全省所有地市,重点聚焦产业转型升级、区域协调发展、乡村振兴、民生保障等领域,调研形式包括座谈、实地考察、随机走访等多种方式。

陈启明翻阅着厚厚的方案,手指在纸面上轻轻敲击,看不出喜怒。半晌,他拿起笔,在方案首页批下一行字:“同意。调研要深入实际,摸清实情,为省委决策提供参考。注意轻车简从,减少陪同,减轻基层负担。” 批语四平八稳,既表示了支持,也隐含了“为省委决策参考”的定位。

拿到批复,林枫立刻行动起来。他谢绝了办公厅安排的大规模陪同队伍,只带了杨建业秘书长、政策研究室主任以及必要的工作和安保人员,组成一个精干的调研组。第一站,他选择了与北阳情况迥异、以农业和传统轻工业为主的 清河市。

没有通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调研组的两辆考斯特直接开进了清河市下属的 平江县。这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也是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

车子在略显颠簸的乡间公路上行驶,林枫望着窗外大片待收割的麦田和远处显得有些寂寥的村庄,眉头微蹙。与北阳那种热火朝天的工业氛围相比,这里仿佛是两个世界。

在平江县 大王庄镇,林枫随机走进了一家农户。低矮的砖瓦房,院子里堆着农具,一位皮肤黝黑、满脸皱纹的老汉正在编竹筐。

“老哥,忙着呢?”林枫用带着些许乡音的普通话打招呼,递过去一支烟。

老汉有些拘谨地接过烟,打量着这群穿着朴素但气度不凡的陌生人。

“随便看看,我们是省里下来了解情况的。”林枫示意其他人别靠太近,自己拉过一个小马扎坐在老汉旁边,“今年收成怎么样?粮食价格还成吗?”

“唉,也就那样吧。”老汉叹了口气,“地就那么点,刨去成本,挣不了几个钱。年轻人都跑城里打工去了,就剩我们这些老家伙守着。”

“村里有啥产业吗?或者合作社什么的?”林枫问。

“以前镇上搞过食用菌合作社,红火了一阵子,后来销路不行,技术也跟不上,就黄了。”老汉摇摇头,“现在也就是各家种点粮食,养几只鸡鸭。”

“看病、孩子上学方便吗?”

“卫生院看个小病还行,大病就得去县里。学校……村里的小学就剩几个娃了,老师也留不住。”

简单的对话,勾勒出乡村面临的普遍困境:产业薄弱、人才流失、公共服务不足。林枫心情有些沉重。他在笔记本上快速记录着。

闻讯赶来的平江县委书记和县长满头大汗,一脸惶恐地在镇口等着。

“林省长,您来怎么不提前通知一声,我们好准备……”县委书记紧张地解释。

“准备什么?准备给我看样板工程吗?”林枫语气平和,但带着不容置疑的份量,“我就想看看最真实的情况。走,去你们那个黄了的食用菌合作社旧址看看。”

在废弃的合作社厂房,林枫仔细查看了情况,又详细询问了当初失败的原因。随后,他又随机走访了镇上的中心小学和卫生院,与老师、医生、村民进行了广泛交流。

下午,在镇政府简陋的会议室,林枫听取了县、镇两级的汇报。汇报材料做得花团锦簇,成绩讲得多,问题一笔带过。

林枫听完,合上材料,目光扫过在场的县镇干部:“材料上的成绩,我先记下。但我这一路看到的,听到的,是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留下的空心村,是缺乏特色和竞争力的传统农业,是萎缩的乡村教育医疗,还有一个失败了的合作社。我想问问大家,对于平江的未来,对于大王庄镇的未来,你们到底有什么切实可行的思路?靠什么把年轻人吸引回来?靠什么让乡亲们的口袋鼓起来?”

一连串的问题,让会议室的气氛瞬间凝重起来。县镇干部们面面相觑,额头冒汗。

“乡村振兴,不是写在文件里的口号,也不是靠等靠要就能实现的。”林枫语气加重,“首先是我们这些当干部的,要真正沉下去,把情况摸透,把问题找准。产业不是凭空想出来的,要立足本地资源禀赋,找准市场需求。失败了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去总结教训,不敢再尝试!省里市里可以给政策、给指导,但最终要靠你们自己蹚出一条路来!”

他没有听那些准备好的、充满水分的汇报,而是就实地看到的问题,与基层干部进行了近两个小时的务实探讨,从如何利用现有土地资源发展高附加值经济作物,到如何引进农业龙头企业、建立更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再到如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留住乡村教师和医生……他问得很细,也给出了一些方向性的建议。

离开平江县时,林枫对送行的县委书记和县长说:“给你们三个月时间,围绕我今天提到的几个问题,拿出一个实实在在的、能落地的乡村振兴行动方案,直接报省政府办公厅。我要看你们具体要做什么,怎么做,谁来做,什么时候做成。”

车队驶向清河市区,林枫在车上对杨建业说:“建业,通知调研组,后续每个地方的调研,都按照这个模式来。不要层层陪同,不要预设路线,直接到田间地头、工厂车间、街道社区去。我们要听的,是原汁原味的民意;要看的,是不加粉饰的实情。”

杨建业郑重记下。他跟随过几任省长,像林枫这样不按常理出牌、直插基层的,还是头一位。他隐隐感觉到,这位新省长是要用脚步丈量出一个最真实的江东,为他后续的施政积累最坚实的一手资料,也可能是在为未来可能发生的某些争论,准备最有力的“弹药”。

在清河市区的调研,林枫重点考察了几家传统的纺织、食品加工企业。这些企业曾经是当地的支柱,但现在普遍面临设备老化、产品附加值低、环保压力大、市场竞争激烈等问题。一家中型纺织厂的厂长倒苦水:“林省长,我们也想转型,搞点高端面料,但投入太大,技术人才也缺,银行融资门槛高,实在是心有余力不足啊。”

林枫深入车间,查看设备,询问工艺,与老师傅和技术员交流。他发现,问题远比想象中复杂。既有企业自身创新意识不足的问题,也有外部营商环境、要素保障不到位的问题。

晚上,在下榻的宾馆,林枫谢绝了清河市主要领导的宴请,自己在房间简单吃了点东西,然后召集调研组成员开碰头会,梳理一天的见闻和思考。

“清河的农业和传统工业,代表了我们江东相当一部分地区的现状。”林枫面色凝重,“北阳的成功,有其特殊性和先发优势,不能简单复制。对于广大像清河这样的地区,转型升级的路可能更漫长,也更艰难。我们需要思考,省政府层面,能给他们提供什么样的、更具针对性的支持?是技术改造的引导资金?是人才引进的特殊政策?还是营商环境的进一步优化?”

他看向政策研究室主任:“把这些点都记下来,回去后要组织专题研究。”

接下来的几天,林枫又调研了清河市的职业教育学校、物流园区和几个民生项目。每一次,他都力求看到最真实的一面,听到最底层的声音。

结束清河调研,前往下一个地市 清远市 的途中,林枫望着窗外不断变化的景色,陷入沉思。清远市以矿产资源闻名,但近年来也面临着资源枯竭和生态修复的压力。他知道,那里又将是一番不同的景象,也会遇到不同的问题。

就在车队即将进入清远地界时,林枫接到杨建业递过来的一份刚刚收到的舆情摘要。其中一条信息引起了他的注意:清远市 古山县 部分村民,因当地一家矿业公司的尾矿库安全和征地补偿问题,近期有聚集反映诉求的迹象,地方正在做工作,但情况似乎并未完全平息。

林枫的目光锐利起来。他合上简报,对杨建业说:“调整一下行程。通知清远市,我们不去市委听汇报了,直接去古山县。另外,告诉县里,不要搞迎来送往,我们直接去那个有尾矿库的村子。”

杨建业心中一震,立刻意识到省长这是要直奔潜在的矛盾焦点而去。他不敢怠慢,立即安排。

一场原本计划中的常规调研,因为这条突如其来的信息,瞬间充满了变数和悬念。林枫沉静的脸上看不出太多表情,但他知道,真正的考验,或许就在前方等待。他要去亲眼看看,基层的矛盾究竟是如何产生的,又该如何化解。这场覆盖全省的深入调研,从一开始,就注定不会平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