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保存的瞬间,林砚的目光落在桌角的相框上。照片里,张远举着省赛冠军奖杯,笑得一脸灿烂,身后的林砚正拍着他的肩膀。那时的张远眼里只有纯粹的光芒,没有合同到期的焦虑,没有家庭重担的压迫。林砚拿起相框轻轻擦拭,心里忽然有了个主意。他打开浏览器,搜索 “短跑运动员合同年心理调节案例”,翻看着一篇篇文献,直到窗外泛起鱼肚白。
第二天清晨,张远按照方案进行恢复性训练。当他走进游泳馆时,意外地发现林砚正站在泳池边,手里拿着计时器。“林导,您怎么来了?” 张远有些惊讶,下意识地摸了摸右侧大腿 —— 经过昨晚的筋膜放松,酸痛感已经减轻了不少。
“陪你练会儿。” 林砚笑了笑,把计时器递给张远,“按方案来,自由泳低频率划水,不用急。” 泳池里的水泛着粼粼波光,阳光透过玻璃窗洒在水面上,像撒了一把碎金。张远跳进泳池,按照要求慢慢划水,耳边传来林砚的声音:“你知道吗?老队长李哲 24 岁那年也遇到过合同年,当时他跟你一样急着出成绩,结果练伤了膝盖,休养了半年才复出。”
张远的动作顿了顿,侧头看向池边的林砚。
“复出后的第一场比赛,李哲只拿了第五名,但他没有急,按照恢复方案一步步来,半年后就拿了全国冠军。” 林砚的声音很轻,却带着穿透力,“合同是一时的,但你的腿,是一辈子的。”
张远没有说话,却加快了划水的频率,水花溅起的声音里,似乎藏着情绪的释放。训练结束后,他坐在池边擦身体,林砚递给他一瓶电解质水:“下周你的生日,队里准备给你过。” 张远愣住了,他自己都快忘了生日的事。“到时候给你订个篮球形状的蛋糕,知道你喜欢。” 林砚补充道,语气自然得像在说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
看着林砚转身离开的背影,张远握着水瓶的手微微收紧。他忽然想起昨晚林砚悄悄放进他宿舍的热敷包,想起方案里 “三文鱼清蒸” 的备注(他从小就不爱吃油炸的),想起刚刚林砚没有提及半句 “合同”“成绩”,却句句都戳中了他的心事。眼眶忽然有些发热,张远低头喝了口电解质水,甜味顺着喉咙滑下去,心里的焦虑似乎也消散了不少。
当天下午,主教练按照林砚的建议找张远谈了话。没有压迫感的环境,没有敏感的词汇,只有对过往的肯定和对未来的期许。当听到 “你的价值不止于这一场比赛” 时,张远终于卸下了心理包袱,主动说起了家里的情况,说起了对续约的担忧。主教练拍着他的肩膀说:“球队看中的是你的潜力,不是一时的成绩,好好恢复,剩下的交给我们。”
傍晚时分,林砚收到了张远发来的消息:“林导,谢谢您。我会好好配合方案的。” 后面还加了个笑脸表情。林砚看着屏幕,嘴角扬起欣慰的笑容。他打开紧急调整方案的文档,在 “心理干预” 板块补充了一句:“首次沟通效果良好,球员情绪明显放松,后续每日训练后进行 10 分钟非正式交流(如聊家乡、兴趣爱好),持续疏导压力”。
夜色再次降临,训练场上的月光依旧温柔。林砚站在跑道上,看着张远在进行动态拉伸,动作标准而舒展。远处的营养师正在准备晚餐,三文鱼的香气隐约飘来;队医拿着针灸包走来,笑着和张远打招呼。这画面和谐而温暖,让林砚更加坚信,这份包含着身体恢复与心理疏导的方案,一定能让张远重新站上起跑线。
手机支付成功的提示音轻得像羽毛,林砚盯着屏幕上 “订单已确认” 的字样,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机身边缘。篮球形状的蛋糕插图旁,“多加一层芒果酱” 的备注格外醒目 —— 他至今记得张远去年生日时,盯着队友蛋糕上的芒果酱咽口水的模样,当时还嘴硬说 “我不爱吃甜的”。嘴角的笑意尚未褪去,他便起身走向办公桌,准备将那份凝聚了心血的紧急调整方案归档。
鼠标拖动文档图标时,屏幕右下角突然弹出一个淡蓝色提示框,像一枚猝不及防的信号弹:“张远智能手环数据更新 - 静息心率 78 次 / 分钟”。林砚的动作猛地顿住,瞳孔微微收缩,几乎是下意识地凑近屏幕。这个数字像根冰针,瞬间刺破了刚才订蛋糕时的温情,让他后颈的汗毛都竖了起来。
他飞快地点开智能监测后台,指尖在键盘上敲击出张远的名字。数据曲线在屏幕上展开,上周的静息心率稳定在 65 次 / 分钟左右,波动不超过 3 次,可从三天前开始,数值就像断了线的风筝般攀升:第一天 68 次,第二天 72 次,今晚直接冲到了 78 次。林砚的指关节因为用力而泛白,他太清楚这意味着什么 —— 对于短跑运动员而言,静息心率每升高 10 次,就代表身体疲劳度增加 30%,78 次的数值,已经远超 “轻度疲劳” 的预警线。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