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数据分析团队的队长,小周身上的担子比谁都重。他是团队里最年长的,也是经验最丰富的,从大学时期就主攻体育数据分析专业,毕业后更是一头扎进了篮球数据领域,对各种数据分析模型和战术模拟软件了如指掌。为了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整理出对手的详细数据,制定出最精准的作战方案,小周连续三个通宵都泡在了办公室里。
林砚还记得,总决赛前一天的下午,她结束训练后,特意绕到办公室想去看看数据分析团队的进度。刚走到办公室门口,就看到门缝里透出的灯光,以及里面传来的键盘敲击声。她轻轻推开门,眼前的景象让她瞬间鼻子一酸 —— 办公室里一片狼藉,桌子上堆满了打印出来的数据报表、比赛录像带,还有好几杯已经凉透的咖啡和吃了一半的外卖。小周坐在电脑前,背微微佝偻着,眼睛紧紧盯着屏幕上跳动的数据和战术模拟图,手指在键盘上飞快地敲击着,仿佛不知疲倦一般。
林砚注意到,小周的眼睛里布满了血丝,眼下的黑眼圈格外明显,显然是长时间没有休息好。可即便如此,他的脸上却没有丝毫疲惫,反而带着一种专注而坚定的神情,仿佛屏幕上的那些数据就是他战场上的武器。
“小周,你都熬了这么久了,怎么还不休息啊?” 林砚轻声问道,生怕打扰到他。
小周听到声音,才缓缓抬起头,看到是林砚,脸上露出了一丝略显疲惫却依旧灿烂的笑容:“砚姐啊,我没事。总决赛马上就要开始了,对手的数据分析还没完全整理好,我得尽快把这份最终的战术报告做出来,这样教练和你们在比赛的时候才能更有把握。”
林砚走到他身边,看着电脑屏幕上密密麻麻的数据和复杂的战术图表,忍不住说道:“你也别太拼了,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要是累垮了,怎么跟我们一起见证胜利啊?”
小周笑着摇了摇头,指了指屏幕上的数据:“砚姐,你看,我们通过分析对手近十场的比赛数据,发现了很多关键信息。对方的 12 号球员,虽然整体实力很强,尤其擅长从右侧突破,突破后的上篮命中率能达到 68%,但他的左侧防守却存在明显弱点,防守成功率只有 42%。还有他们的 6 号球员,三分球命中率高达 45%,是球队的主要得分点之一,可我们发现,他在高压防守环境下,失误率会大幅增加,能达到平时的两倍多。”
说到这些数据的时候,小周的眼睛里闪烁着光芒,语气中满是兴奋:“所以我们初步制定的战术是,在比赛中,安排防守能力强的队员重点防范对方 12 号球员的右侧突破,同时引导他向左侧进攻,利用他左侧防守弱的特点断球反击。针对 6 号球员,我们会在他持球准备投三分的时候,施加高强度防守,迫使他出现失误。另外,我们还发现,对方的内线防守在最后两分钟会出现松懈,而砚姐你在左侧 45 度角的三分命中率非常高,到时候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给你创造左侧三分出手的机会,说不定能成为比赛的关键。”
听着小周条理清晰地分析着战术,林砚的心里充满了敬佩和感激。她知道,这些看似简单的结论背后,是小周和整个数据分析团队无数个日夜的努力,是他们一遍遍地回看比赛录像,一点点地统计数据,才从海量的信息中挖掘出这些关键的战术点。
那天晚上,小周终于在凌晨时分完成了最终的数据分析报告和战术方案。第二天早上,在球队的赛前战术会议上,小周带着这份厚厚的报告,精神饱满地给教练和队员们讲解起来。
会议室内,所有人都聚精会神地听着。小周站在投影幕布前,一边播放着精心制作的 PPT,一边详细讲解:“大家看,这是对方 12 号球员近五场比赛的突破路线分布图,红色区域是他突破的高频区域,主要集中在右侧边线附近,而左侧区域的突破次数很少,这说明他的左侧进攻能力相对较弱。所以在比赛中,我们的防守队员要提前预判他的突破路线,在右侧设置防线,逼迫他向左侧移动。”
接着,他又切换到下一张 PPT,上面是 6 号球员的三分球数据和失误率分析图:“6 号球员的三分球虽然准,但他在面对双人防守时,失误率会从平时的 8% 上升到 18%。所以在他持球时,我们可以采用双人包夹的防守策略,给他制造压力。另外,他在投三分前,习惯先运球三次调整节奏,我们可以抓住这个习惯,在他第三次运球的时候突然上前抢断。”
然后,小周把目光转向林砚,笑着说道:“砚姐,根据你的数据统计,你在左侧 45 度角的三分命中率是最高的,能达到 52%,而且你在关键时刻的心理素质非常好,压哨球的命中率也很高。所以我们建议,在比赛的最后时刻,如果有机会,尽量把球传给在左侧 45 度角的你,让你执行关键投篮。”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