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砚的脸色瞬间变得严肃起来,睡眠数据是评估队员体能恢复情况的重要指标,包括深度睡眠时长、睡眠中断次数、夜间心率变异性等关键参数,这些数据直接关系到第二天训练强度的制定。如果数据出现延迟或缺失,很可能导致训练计划与队员实际体能状态不匹配,影响备战效果。“设备故障的具体原因查出来了吗?是硬件问题还是信号干扰?” 林砚的声音冷静而沉稳,一边询问,一边打开电脑上的设备监控系统,屏幕上立刻显示出所有队员的监测设备状态,其中两名队员的设备图标正闪烁着黄色预警信号。
“技术组初步判断是信号干扰,今晚球队下榻的酒店附近有施工项目,可能影响了蓝牙传输信号。” 小陈的声音里带着一丝愧疚,“我们已经联系酒店调整了房间位置,但不确定是否能完全解决问题,正在准备备用监测仪,不过调试还需要一点时间。”
林砚盯着屏幕上的预警信号,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大脑快速思考着应对方案。“施工干扰的问题暂时无法解决,只能通过备用设备来保障数据收集。” 他语气坚定地说道,“你让技术组加快备用监测仪的调试进度,务必在今晚八点前完成所有设备的配对和测试,确保每个队员都有两套可用设备。同时,通知队员今晚睡前检查监测仪的佩戴情况,尤其是传感器与皮肤的贴合度,避免因佩戴不当导致数据异常。”
“好的,我马上安排。” 小陈连忙答应。
挂掉电话前,林砚特意叮嘱:“今晚十点前务必把所有替补的夜间睡眠数据同步过来,包括深度睡眠占比、REM 睡眠时长、夜间醒来次数等所有参数,一个都不能少。设备要是再出问题,立刻启动备用监测仪,绝对不能再出现数据延迟。” 他深知,距离比赛仅剩三天,每一份数据都至关重要,容不得半点差错。得到小陈肯定的答复后,他才挂断电话,但悬着的心依旧没有放下。
林砚再次打开设备监控系统,每隔几分钟就刷新一次页面,关注着设备状态的变化。同时,他在电脑上新建了一个 “睡眠数据应急处理文档”,详细列出了数据缺失时的应对方案:若单个队员数据缺失,参考其过去三天的平均睡眠数据,并结合次日晨脉和主观疲劳评分调整训练计划;若多名队员数据缺失,立即启动备用数据模型,采用团队平均体能恢复系数进行估算,确保训练计划的科学性和安全性。
不知不觉间,窗外的阳光已经渐渐西斜,工作室里的光线开始变暗。林砚起身打开灯,暖黄色的灯光照亮了桌面上堆积如山的资料,包括队员的体能测试报告、训练日志、医疗评估表等,每一份资料上都布满了他的批注和修改痕迹。他揉了揉有些发酸的眼睛,端起桌上早已凉透的咖啡喝了一口,目光再次回到电脑屏幕上。
这时,手机又响了起来,是小陈发来的消息:“林哥,备用监测仪已经调试完毕,所有设备信号正常,我们会在今晚七点前将备用设备送到队员房间,并指导他们正确佩戴和测试。”
看到消息,林砚紧绷的神经终于稍稍放松。他指尖在手机屏幕上快速敲击,回复 “收到,辛苦了”,发送成功的提示弹出后,便将手机调至静音模式,重新将注意力集中在电脑屏幕上。键盘的敲击声再次在工作室里响起,清脆的 “嗒嗒” 声与窗外渐渐响起的城市喧嚣形成鲜明对比 —— 楼下街道上车水马龙的鸣笛声、远处工地隐约的机械运转声,都像是被一层无形的屏障隔绝在外,丝毫没有影响他的专注。在这片看不见硝烟的战场上,每一份精准的数据、每一次细致的调整,都是为球队搭建坚实体能保障的砖瓦,林砚知道,只有做好这些幕后工作,才能让队员们在赛场上发挥出最佳水平,向着胜利发起冲击。
他的目光重新落回数据面板,此时替补队员的信息已更新完毕,界面左侧的列表里,小张、小刘、小周等替补队员的名字整齐排列,每个名字后方都标注着红黄绿三色标识,清晰分明。绿色代表 “状态良好,可随时待命”,黄色代表 “需针对性调整,谨慎使用”,红色则代表 “存在风险,暂不建议登场”。林砚用鼠标点击小张的名字,面板右侧立刻展开详细数据:体能储备率 85%(绿色)、心率恢复速度 68 分(黄色)、腿部肌肉恢复进度 90%(绿色)、战术适配位置 “边后卫 / 边前卫”(绿色),每个人的体能状态、伤病情况、战术适配性都一目了然,甚至连小张擅长的防守站位区域、传中成功率等细节数据也一一呈现。
“接下来该做联动模拟了。” 林砚低声自语,伸手端起桌上的咖啡,温热的液体滑过喉咙,驱散了些许疲惫。他点开面板顶部的 “战术模拟” 功能,屏幕上弹出一个虚拟的足球场模型,主力队员的头像已按照常规首发阵型排列就位 —— 前锋苏野居中,左右边锋分别是速度型选手李哲和技术型选手赵宇,中场由王浩和老队长陈明搭档,后卫线则是 “三中卫 两边翼卫” 的配置。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