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的不是片,是藏在真忆里的未散约。
----------------------------------------------------------------------------------------------------------------------------------------------------------------------------------------------
档案柜的门完全打开时,先飘出股老墨的清香——混着柏木的凉味,裹在从门缝挤进来的冰原风里,竟显出几分温软。苏夜蹲在柜前,指尖触到盒上的太阳刻痕,是母亲和阿木一起刻的,刻痕里还嵌着点麦芽糖的黏渣,是小石头当年凑过来时不小心蹭上的,这么久了,还能摸到点发黏的甜。
盒里躺着卷记忆胶片,裹着层薄霜,却没冻硬——霜气是冷念造的,像层透明的膜,裹着胶片上的画面。苏夜轻轻抽出胶片,指尖先碰到边缘的老墨印:是母亲的笔迹,印子边缘带着“双圈纹”,她总说“双圈标真,单圈标假”,是老墨特有的辨真记号;再往下摸,有道细细的划痕,是阿木用錾子尖刻的,末端带着个小太阳角,他刻任何记号都爱加这么一笔;最末端沾着点麦芽糖的黏痕,是小石头当年捏着糖纸碰胶片时蹭的,甜香还藏在黏痕里。
“放映台在这儿。”林舟指着档案柜旁的柏木台,台面上刻着太阳纹拼图,缺了三块,刚好能嵌下三样东西——母亲的旧墨块、阿木的錾子头、孩子的麦芽糖纸,“得把旧物嵌进槽,才能映出真画面。”
苏夜先把母亲的旧墨块嵌进第一格槽。墨块刚碰到槽底,老墨的清香就飘开,顺着胶片的老墨印爬——胶片上的霜气晃了晃,映出个画面:母亲坐在桌前,手里握着老墨,却对着纸摇头,嘴里说着“灾变是我没护好”。
“是假的!”苏夜赶紧按住胶片,指着眼眶红了,“我妈用老墨画东西,必在关键处画双圈,这画面里她连墨都没蘸满,怎么会说这种话?”
话音刚落,墨块的暖光顺着老墨印渗进胶片。画面里的母亲突然动了,伸手蘸满老墨,在纸上画起机器图纸,图纸关键处赫然是双圈,她的声音也变了:“旧时代工厂的机器泄漏寒气,才形成冷念,我在找堵住的方法。”假画面像雾一样散了,真画面里的母亲,眼里亮着光,手里的老墨还在纸上走。
“阿木的錾子头!”老张头从怀里掏出个小布包,里面是阿木的錾子头——去年阿木去时间桩前,特意交给他的,说“张叔,这錾子头能辨真假,碰到真念会发热”。他把錾子头嵌进第二格槽,铜锈的冷香混着老墨香飘开,碰向胶片的划痕。
胶片上又映出个画面:阿木站在时间桩下,对着冰原摇头,说“不用救冰原了”。
“胡扯!”老张头的手颤了颤,錾子头突然热了,“阿木补饼模时,錾子头碰着真念会发烫,这画面里他连錾子都没拿稳,怎么会说这种丧气话?”
錾子头的暖光顺着划痕渗进胶片。画面里的阿木突然举起錾子,在时间桩上刻起零件编号,编号末端是小太阳角,他的声音也亮了:“我在时间桩找机器零件,要和婶子一起堵泄漏,冰原能救。”假画面散了,真画面里的阿木,正把找到的零件往包里塞,脸上带着笑。
小石头攥着麦芽糖纸跑过来,把纸嵌进第三格槽。糖纸的甜香刚飘出,胶片的黏痕就亮了——映出个画面:孩子们蹲在地上,手里捏着糖纸,却往后缩,说“我们怕冷念”。
“不对!”小石头的眼泪掉在糖纸上,“阿木哥教我们,糖纸能粘住散掉的念,我们还一起画过暖网草图,怎么会怕冷念?”
糖纸的暖光顺着黏痕渗进胶片。画面里的孩子们突然站起来,举着糖纸往暖网草图上贴,草图上的藤丝还在往远处画,他们的声音脆生生的:“我们要把暖网连到机器上,用糖纸粘住散掉的念,让冰原变暖和。”假画面散了,真画面里的孩子们,正围着草图拍手,小石头的手里,还攥着半块没吃完的麦芽糖。
“凑齐了!”苏夜突然反应过来,伸手按住墨块,老张头按住錾子头,小石头按住麦芽糖纸,“我们一起念出真记忆,让胶片显完整真相!”
“我妈说,老墨双圈是‘希望标’,画了双圈的地方,就有办法!”苏夜的声音带着颤,却很坚定。
“阿木说,錾子痕是‘零件记’,刻了太阳角的编号,就是能用上的零件!”老张头的声音粗哑,却满是力量。
“糖纸黏痕是‘暖网印’,粘过糖的纸,能粘住最散的念!”小石头的声音脆生生的,眼里亮着光。
三股暖光缠成圈,罩住整个胶片。霜气彻底散了,胶片显露出完整的真相:旧时代的工厂里,一台巨大的机器正在泄漏寒气,寒气碰到人就变成冷念;母亲拿着老墨,在图纸上画堵住泄漏的方法,关键处全是双圈;阿木背着包,在时间桩下找机器零件,编号末端全是太阳角;孩子们举着糖纸,把散掉的暖念粘起来,拼成一张大暖网,网的尽头,对着机器的方向。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