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里封存的并非旧物,而是未曾启齿的告别。
-------------------------------------------------------------------------------------------------------------------------------------------------------------------------------------------------
冰原的风卷着坚硬的雪粒,一次次撞在记忆仓库厚重的铁柜门上,发出沉闷的“哐当”声,像无声的催促。苏夜的手紧紧攥着母亲留下的那枚织梭,指尖反复描摹着柜门锈蚀的凹凸纹路——铁皮上贴满了泛黄的标签,大部分字迹已被岁月啃噬,唯余“记忆封存”四个字顽强地清晰着,边角卷起,毛茸茸的,仿佛被无数渴望的手触摸过,又最终被遗弃。
“得使点巧劲,不能硬来。”老张头扛着他那柄沉甸甸的饼模凑过来,模子边缘缠着的棉线还带着清苦的艾草味。他朝掌心重重哈了口热气,白雾氤氲中,那双布满老茧的手抓住了锈死的把手,腰背一沉,“吱呀——”一声令人牙酸的锐响,柜门被生生拽开一条缝,一股混杂着霉味、铁锈和旧纸张特有淡香的气息扑面而出,呛得身后的小石头一个趔趄,缩了缩脖子。
柜门洞开的瞬间,苏夜手中织梭上系着的蓝布丝骤然绷紧,丝线上流淌的暖光随之明灭不定。仓库内部比想象中更为拥挤,货架层层叠叠,每一层都堆满了覆着薄薄白霜的旧物,它们静默着,像一个个被时光冻结的秘密:最上层是摞得齐整的牛皮纸信札,每一封都贴着猩红的封条,其中一封的封条上,隐约可见“致女儿”三个娟秀的字迹,信角还沾染着一小片深色的、泪痕般的印迹;中间层搁着一个粗布包裹,布料已被摩挲得油亮,露出的半块红糖饼带着清晰的焦痕,那形态竟与老张头烤的饼子如出一辙;最下层,则孤零零躺着一块缺了角的橡皮,橡皮上歪歪扭扭刻着“小阳”二字,刻痕里还嵌着未能擦净的淡墨,仿佛昨日刚用过。
而每一件旧物之上,都压着一张枯黄的符纸。纸上的朱砂纹路勾勒出精密的齿轮图案,与林舟此前提及的“灾变前装置”的纹路极为相似,冰凉的霜气如活物般缠绕着符纸流转,像是给这些旧物额外施加了一道无形的枷锁。
“封念符。”林舟蹲下身,指尖悬在符纸上方,并未直接触碰,“旧时代用来封锁那些已被污染的记忆碎片,没想到如今,倒成了封存遗憾的锁扣。”
他话音未落,好奇心重的小石头已伸手探向那块橡皮。指尖尚未触及符纸,那团缠绕的霜气猛地炸开,映出一个模糊的小男孩身影:他紧紧攥着橡皮,手臂几次抬起,想要递给对面的伙伴,最终却猛地缩回,将橡皮飞快地塞进裤兜,深深低下头,仿佛害怕看到任何一丝嫌弃的表情。
“别碰!”苏夜眼疾手快地将小石头拽回,织梭上的蓝布丝自发向橡皮方向飘去,丝线上的暖光与符纸接触的瞬间,竟泛出冰冷的反光,“这些幻象会勾出人心底的遗憾,一旦心神失守,念的暖光就会中断。”
苏夜深吸一口气,走向那封“致女儿”的牛皮信。她手中的织梭似乎变得沉重,蓝布丝如拥有自主意识般,轻轻拂过猩红的封条。刹那间,符纸光华流转,霜气中映照出一个更为清晰的妇人身影——她坐在昏黄的灯下,手中笔提起又放下,信纸揉了又展,展了又揉,“妈病了”三个字写了又涂,涂了又写,最终,一滴泪无声滑落,在信纸上晕开一片绝望的墨痕。
苏夜手中的织梭光芒骤然一暗,蓝布丝上的暖光像是被掐断了一截,连远处念炉传递过来的光芒都随之微弱了几分。“不能硬拆。”林舟举起那面古旧的记忆镜,镜面映照出妇人身影与苏夜母亲轮廓竟缓缓重叠,“需要你的‘暖念’与留下这念想的人共鸣,符锁感应到这份理解,自然会松动。”
苏夜闭目凝神,将织梭轻轻贴在信的封条上,蓝布丝如温柔的手指,缠绕着符纸,她的声音轻得像怕惊扰一场易碎的梦:“妈妈以前总念叨,写信用了心,拆信就要慢,才不负那份心意。您写这封信的时候……一定非常、非常想念您的女儿吧?”
织梭上的暖光如涓涓细流,缓缓渗入枯黄的符纸。霜气中的妇人身影停止了揉信的动作,她慢慢将信纸抚平,笔尖坚定地落下,这次,她没有涂掉“妈病了”,而是接着写道:“别信焚城的谎言,妈在研究所等你。”
“嗤——”一声轻响,符纸从中裂开一道细缝。苏夜小心翼翼地拆开信,一张泛黄的照片从中滑落。照片上,年轻的母亲紧紧搂着懵懂的小女孩,背景门牌上,“记忆研究所”的字样依稀可辨。那母亲的笑容,与苏夜记忆中母亲的模样分毫不差。信纸上的字迹,更是与她珍藏的织梭线轴上母亲留下的字迹,连笔锋转折的弧度都一模一样。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