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的不是根,是连起万念的线。
-----------------------------------------------------------------------------------------------------------------------------------------------------------------------------------------
冰原的风裹着细碎的念雾,吹到废弃时间桩遗址时,突然慢了下来。苏夜攥着母亲的织梭走在最前,梭子上的蓝布丝没像往常那样垂着,反倒往遗址深处飘,像被什么东西牵着。走近了才看清,遗址里满是淡白的念雾,雾团裹着零散的旧物,飘得没头没脑——有的雾团裹着老钟表,表盘停在3点,指针颤巍巍的,像想转却没力气;有的裹着布娃娃,娃娃缺了只眼睛,布面沾着冰原的灰;还有的裹着手写信,信纸泛黄,没贴邮票,边角被风卷得发毛。
“这些雾……在缠旧物。”林舟伸手碰了碰裹着钟表的雾团,指尖传来凉丝丝的触感,雾里飘出细碎的声音:“几点了?他该回来了……”没等听完整,声音就散了,雾团又往布娃娃的方向飘,和另团雾缠在了一起。
老张头扛着饼模跟在后面,模子边缘的缺口泛着淡光——是之前缠过灶火的暖光,此刻却蔫了些。“这雾不对劲,”他把饼模放在地上,“我那模子碰着暖念会亮,碰着这些雾,倒像被裹住了力气。”
小石头攥着断笔芯,另只手揣着个铅笔头——是之前教聚落小孩写字时用短的,笔头上还留着小孩刻的“记”字。他蹲下来,看着裹着布娃娃的雾团,突然小声说:“娃娃在哭。”话音刚落,苏夜的织梭突然颤了,梭子上的蓝布丝往断桩方向飘,缠上半截桩体上的淡灰藤丝——藤丝是互助站藤的分支,前些天在冰原聚落时还缠过他们带的饼模,此刻蔫蔫的,没泛光,像被念雾抽走了力气。
蓝布丝缠上藤丝的瞬间,映出个模糊画面:老钟表旁,有个穿粗布衫的女人,正对着钟表搓手,却被念雾裹得看不清脸。“是藤在求救。”林舟摸了摸藤丝,“时间桩断了,这些念没了锚点,缠在一起成了雾,再理不清,旧物会被雾化掉,念就彻底没了。”
苏夜看着织梭上的蓝布丝,突然明白:“得用我们带的旧物,把缠在一起的念梳开——每个旧物都有锚点,能引着对应的念出来。”
老张头先动了。他从布包里掏出块瓷碗碎片——是之前冰原聚落老人给的,碗底用炭笔画了个歪歪扭扭的“家”字,老人说“这是我等儿子回家时用的碗”。他把饼模放在老钟表旁,往模子里撒了点干面粉,像每次烤饼前的准备,再把瓷碗碎片贴在钟表玻璃上:“等归人的念,都记着家里的暖——我烤饼时,阿木总蹲在旁边等,你等的人,也会顺着暖香回来的。”
饼模的缺口突然泛出暖光,瓷碗碎片上的“家”字亮了,暖光顺着玻璃渗进念雾里。裹着钟表的雾团慢慢散,之前模糊的女人影子清晰了——她手里攥着半块饼,饼上的芝麻印和老张头饼模的纹路一模一样。“是我男人烤的饼,”女人的声音不再细碎,“他说回来时,会带刚出炉的红糖饼。”话音刚落,老钟表的指针开始转,咔嗒咔嗒响,最后停在黄昏6点——是冰原聚落老人说的“儿子常回的时间”。
苏夜走到裹着布娃娃的雾团旁,从包里掏出卷绣线——是之前帮聚落小女孩缝布娃娃时剩下的,线团上还沾着点粉色的布屑,小女孩说“这是娃娃的眼睛色”。她又拿出之前织的糖纸纹布条,轻轻裹在布娃娃身上,再用绣线慢慢缠向娃娃缺眼的地方,像在缝补伤口:“丢了的娃娃不怕,记着你的人会找过来——就像晓芽总记着阿木的棉布,我总记着妈的织梭。”
绣线泛出淡粉光,布条上的糖纸纹亮了,布娃娃缺眼的地方慢慢显出个纽扣印——是小女孩丢的布娃娃上的纽扣样式。雾团里传来孩子的哭声,不再是委屈的哭,是带着希望的:“妈妈!我的娃娃在这儿!”远处传来脚步声,是之前那个丢了布娃娃的女人,手里攥着颗粉色纽扣,跑得鞋上沾了冰:“我就知道,娃娃会等我!”
小石头蹲在手写信旁,把断笔芯贴在信纸上,又掏出那个铅笔头,顺着信纸边缘慢慢划:“阿木哥教我,断了的笔芯也能写字,没寄出的信,也能让念找到方向。”铅笔头划过的地方,纸上模糊的字迹慢慢显出来:“等我从冰原回来,就和你在互助站种记忆花。”
断笔芯泛出银光,铅笔头上的“记”字亮了,裹着信纸的雾团散了,露出写信人的名字——是之前守时间桩的人,林舟在旧档案里见过这个名字。藤丝突然动了,轻轻卷住信纸,往互助站的方向飘:“要把信传到能种记忆花的地方,让念顺着藤丝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