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迁的过程比预想中更为顺利。或许是即将拥有一个更安稳据点的期盼激励了所有人,沉重的行囊似乎也不再那么难以背负。队伍沿着林栖探明的、最为隐蔽的路径,沉默而有序地向着栖雁坳进发。没有遇到任何麻烦,甚至连野兽的踪迹都少见。
当那被藤蔓遮掩的入口出现在眼前,拨开层层绿障,踏入葫芦形山谷的那一刻,几乎所有人都发出了一声满足的叹息。阳光毫无阻碍地洒满谷地,溪流潺潺,鸟鸣清脆,空气中是泥土和青草的芬芳。与之前废弃村落的破败荒凉相比,这里简直如同世外桃源。
“快看!那边还有几棵野果树!”大丫眼尖,指着山谷深处几株挂满青涩小果的树木欢呼道,铁蛋也跟着雀跃起来。连日来的紧张和疲惫,似乎都被这满眼的绿意和生机洗涤了不少。
但沈云疏和周砚等人并未放松。林栖带着石头、阿昌等身手最好的几人,如同梳子般将整个山谷细细梳理了一遍,确认每一个岩缝、每一处灌木丛后都没有隐藏的危险,并标记了几处可能成为防御弱点的地方。周砚则指挥着男人们,第一时间利用现成的石块和木材,在那相对狭窄的谷口搭建起坚固的栅栏和了望台,并设置了简易的绊索和警铃。
女人们和老人孩子们则开始清理那几间还算完好的石屋。屋内脏污不堪,积满了灰尘和鸟兽的粪便,但结构确实坚固,屋顶也只是有些许破损,修补起来并不困难。甚至在一间较大的石屋角落里,发现了一个半埋在地下的、保存尚算完好的大陶缸,清洗干净后,正好可以用来储水或粮食。
“这里真好!”春婶一边用力清扫着屋角的蛛网,一边笑得合不拢嘴,“有山有水,地方也宽敞,比咱们之前那个破村子强多了!”
“是啊,王婶,你看这土,”沈槐蹲在屋外,抓了一把溪边的泥土在手里捻着,脸上也带着笑意,“黑油油的,肯定肥!等安定下来,开几块地,种上粮食和菜,咱们就不愁吃了!”
希望,如同这山谷中的野草,在每个人心中疯长。
安顿下来的第一要务,依旧是防御和生存。周砚的右臂已无大碍,他亲自规划,在谷口栅栏后方,又用石块垒起了两道矮墙,形成交错射击的态势。他还挑选了谷内一处地势较高、视野开阔的平地,作为专门的工坊区和训练场。
沈云疏则带着阿禾和沈云墨,在一个远离居住区、靠近山壁的通风处,开始重新搭建黑油石炉。这一次,有了之前的经验和从陈氏商队换来的少量耐火材料,炉子的结构更加合理,密封性和热效率也更高。当那熟悉的、带着刺鼻气味的白炽火焰再次升腾而起时,所有人都知道,他们重新找回了这张重要的技术底牌。
“周大哥,第一批星铁箭镞已经完成,是不是该试试效果了?”沈云墨捧着那二十支沉甸甸、泛着幽冷光泽的箭镞,兴奋地问道。
周砚接过一支,手指抚过那三棱形的、带着微妙螺旋纹路的箭镞,感受着那份冰凉的杀意。“走,去试箭场。”
所谓的试箭场,就是工坊区旁边清理出来的一片空地,远处立着几个用厚木板和捆扎的干草制成的箭靶,其中一个甚至还套上了一件从匪徒那里缴获的、略显破旧的皮甲。
周砚亲自张弓搭箭,用的是他惯用的那把强弓。弓弦缓缓拉开,发出令人牙酸的咯吱声。他瞄准了那个套着皮甲的箭靶。
“嗖!”
箭矢离弦,破空声尖锐而短促,不同于普通箭矢的嗡鸣。
下一刻,只听“噗”的一声闷响,那支星铁箭镞如同热刀切牛油般,毫无阻碍地穿透了皮甲,深深钉入了后面的厚木板中,几乎没入至箭羽!
围观的人群发出一片惊呼。
周砚快步上前查看,只见皮甲被穿透的地方,只有一个边缘极其光滑的小孔,周围的皮革甚至连撕裂的痕迹都不明显!而箭镞本身,钉在硬木上,刃口依旧寒光闪闪,毫发无伤!
“好!好箭!”周砚忍不住大声赞叹,眼中精光四射,“有此利器,五十步内,寻常皮甲如同纸糊!若是铁甲,恐怕也能造成威胁!”
这效果,远超众人预期。石头、阿昌等年轻人更是摩拳擦掌,恨不得立刻就能装备上这种神兵利器。
“不过,锻造速度还是太慢。”沈云疏保持着冷静,“赵石他们几个人轮流上阵,一天也打造不出几支。我们需要提高效率。”
“黑油石炉的火力足够了,关键是锻打和成型的过程。”周砚沉吟道,“或许……可以试着制作更小型的、专门用于锻打箭镞的模具?或者,改进一下赵石他们用的锤子和砧具?”
这个想法打开了新的思路。沈云疏立刻结合自己脑海中的知识,画出了几种简易夹具和成型模具的草图。虽然依旧简陋,但至少能保证每一支箭镞的形制更加统一,减少反复修整的时间。
就在工坊区为提升星铁锻造效率而忙碌时,阿禾那边也传来了好消息。经过反复试验和调整,她终于成功地将新收集提纯的硫磺、硝石和木炭粉,按照优化后的最佳比例混合,并摸索出了一种“湿法造粒”的土办法——将混合好的火药粉末用少量的米汤或稀释的树胶水微微湿润,然后放在细孔筛网上轻轻揉搓,形成大小相对均匀的颗粒,再阴干。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