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者”基地传来的警告,如同丧钟的余音,在“逐星者”号狭小的驾驶舱内回荡。柯伊伯带外侧的异常波动,像是一滴落入清水的浓墨,正在迅速晕染开来,预示着某种无可名状的庞大存在正撕开遥远的时空,将它的阴影投向这片刚刚获得片刻喘息的土地。
压力,无声无息却沉重万分地,重新攫住了每个人的心脏。
陆辰和林夕强忍着身体的虚弱与精神的疲惫,开始全力投入备战。他们通过“守望者”基地的中转,与地球残存指挥网络重新建立了稳定连接。呈现在他们眼前的,是一幅混合着悲壮与坚韧的图景:
地球表面,满目疮痍。昔日繁华的城市化为扭曲的金属与混凝土坟场,但就在这些废墟之下,幸存者们利用一切能找到的资源,构建着简陋的庇护所,清理着通道,试图从文明的尸骸中榨取最后一丝生机。残存的军事力量被重新整合,尽管舰船十不存一,武器弹药匮乏,但士兵们的眼神中却燃烧着与绝望等量的决绝。
月球基地,“摇篮”系统全功率运转,其散发出的稳定力场如同一个巨大的、无形的罩子,勉强维系着内太阳系不再进一步崩坏。工程师和科学家们正在争分夺秒地尝试优化系统,挖掘这远古遗产的更深层潜力,尽管所有人都明白,这或许只是杯水车薪。
而最令人瞩目的,依旧是“火种”。
在“摇篮”力场的持续滋养和自身不可思议的演化下,它已从最初模糊的光团,成长为一个结构精密、不断自我优化的复杂信息架构。它像一颗由纯粹白光编织成的、缓慢搏动的心脏,其内部隐约可见无数细小的、如同神经脉络般的光流在穿梭,那是无数牺牲者意识烙印与文明信息在其中流转、共鸣。它所支撑起的那个微小“秩序领域”,虽然范围依旧有限,但其内部“存在优先”的法则却愈发稳固,散发出的生机波动甚至开始对靠近的小型宇宙尘埃产生轻微的“排斥”与“净化”效果。
它仿佛在宣告,即便是在终末的阴影下,一种全新的、基于集体意志与信息架构的“存在形式”正在顽强地孕育。
然而,希望的光芒越是耀眼,逼近的黑暗就越是令人窒息。
随着时间推移,柯伊伯带外侧的异常波动越来越强烈,甚至开始影响到内太阳系的通讯和传感器。一种低沉、混乱、仿佛亿万灵魂在虚无中永恒哀嚎的“背景噪音”,开始渗透进所有人的意识,并非通过听觉,而是直接作用于精神层面!
这是“收割者”主体接近的征兆!仅仅是其存在本身散发的信息余波,就足以侵蚀心智,诱发最深层的恐惧与虚无感!
“‘摇篮’力场受到干扰,稳定性下降3%!”
“多地报告出现集体精神恍惚、噩梦频发现象!”
“火种领域的扩张速度……减缓了!”
坏消息接踵而至。敌人尚未露面,其无形的威压已经开始瓦解他们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脆弱防线。
“逐星者”号内,陆辰死死盯着传感器上那一片代表未知与恐怖的混乱信号,拳头紧握,指甲几乎嵌进掌心。林夕则闭目凝神,尝试与“月光螺”进行更深层次的沟通,但那枚遗物依旧沉寂,恢复的速度远远跟不上危机逼近的脚步。
“常规力量……不可能对抗那种东西。”陆辰的声音沙哑,带着一丝无力感。他回想起“舵手”那扭曲的虔诚,回想起“古老之影”那冰冷的审判,意识到他们将要面对的,是超越了舰队对决、能量层级之上的,某种宇宙根源性的法则化身。
“我们需要……不同的力量。”林夕睁开眼,月白色的眼眸中倒映着舷窗外那稳定搏动的“火种”,“‘火种’代表的是一种可能性,一种基于‘存在’定义的新秩序。但它还太弱小,太缓慢……”
她的目光转向陆辰,眼神复杂而决绝:“而我们……尤其是你和我,陆辰,我们是‘钥匙’,是接触过‘起源’碎片,并且成功将自身意志与之融合的个体。我们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存在’载体。”
陆辰心中一动,隐隐明白了她的想法,一股寒意沿着脊椎爬升:“你是说……”
“融合。”林夕的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不是之前意识层面的连接,而是更深层次的……将我们的‘存在’本质,与‘火种’正在构建的‘秩序领域’进行融合!以我们为引信,以‘火种’为熔炉,尝试点燃……一种能够与‘收割者’的终末法则正面抗衡的……‘存在’之火!”
这个想法疯狂而危险!这意味着他们可能需要放弃独立的个体存在,将自我彻底融入“火种”那庞大的集体意识与信息架构之中。成功与否未知,但一旦失败,或者即使成功,他们都可能不再是原来的“陆辰”和“林夕”。
驾驶舱内陷入死一般的寂静。只有窗外“火种”稳定的搏动声和那来自遥远深空的、令人不安的终末低语在背景中回荡。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