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虚观的藏经阁,并非什么宏伟建筑,只是一间比茅八角厢房稍大些的旧屋,里面排列着几个古朴的书架,散发着淡淡的樟木和旧纸张混合的气味。茅八角平日也曾进来翻阅过那些基础道经和杂谈,只觉内容虽正,却大多流于表面,并未深究。
此次随青虚子再次踏入,感觉却截然不同。
青虚子并未走向那些常见的书架,而是径直来到最内侧一个看似空无一物的墙角。他手掐了一个茅八角未曾见过的法诀,指尖流淌出一股中正平和的真气,轻轻点向墙面某处。
嗡——
一声低沉的震鸣,墙面如同水波般荡漾开来,显露出后面一个隐藏的狭窄空间。里面没有书架,只摆放着三个颜色暗沉、非金非木的匣子。
“此乃青虚观历代先辈留下的些许心得,非关乎具体术法,多为对‘道’与‘力’的感悟,以及一些……非常规的运用之思。”青虚子语气平和,拂尘轻扫,第一个匣子无声开启。
里面并非书籍,而是几枚颜色各异、温润如玉的古老龟甲,上面刻满了极其繁复、充满自然韵味的裂纹与符号。另一匣中,则是几卷颜色发黄、以特殊丝帛制成的卷轴,上面以灵力绘制着星图与山川地脉的走势图,气息苍茫。最后一个匣子最小,里面只放着一块黑黝黝、毫不起眼的铁片,表面有一些模糊的蚀刻痕迹。
“天地之力,不独存于地脉。周天星辉,亘古流转,其力至纯至宏,然刚猛难驯,引之需慎。”青虚子指向那描绘星图的卷轴,“先辈曾观星悟道,留下些许接引星力的残篇,然因风险甚巨,且近代以来,红尘浊气升腾,星空隐晦,此法几近失传。你既有革新之思,或可一观,但切记,万不可冒进强求。”
他又指向那几枚龟甲:“此乃‘自然符’,非人力刻画,乃天地气机交感自然生成于灵龟甲上,蕴含最本源的道理,观之可明悟气机流转之妙。”
最后,他的目光落在那黑铁片上,沉默片刻,才道:“此物……来历不明,先辈偶得。观之似铁,然非金非石,内蕴一丝极其隐晦、迥异于此世之‘理’。历代观主皆未能参透,只知其坚不可摧,或与‘异力’相关。你眼界开阔,或许能有所发现。”
茅八角心中震动,知道这才是青虚观真正的底蕴!不是具体的功法秘籍,而是直指力量本源的感悟与探索。
“多谢观主!”他深深一揖,知道这是莫大的信任。
自此,茅八角在藏经阁隐秘空间的时间多了起来。
他首先沉浸在那几枚“自然符”龟甲中。以神识细细感应那些天然纹路,仿佛能“听”到风过山谷的低语,“看”到水漫河床的轨迹,“触”到雷霆生发的悸动。这些纹路远比他之前学习的任何符箓都要复杂、玄奥,却充满了难以言喻的自然和谐之美。他不再试图去模仿、绘制,而是去理解、去感受其中蕴含的“势”与“理”。这让他对自身真气的运转、对符箓结构的理解,有了脱胎换骨般的提升。之前许多滞涩之处,如今豁然贯通,绘制符箓时更加得心应手,甚至能根据具体情况,对标准符文进行细微调整,使其更契合当下环境。
随后,他将目光投向了那记载着星力接引之法的残卷。卷中所述法门确实艰深晦涩,且处处提及凶险。需在特定时辰,于极高或极净之处,以特殊法诀与观想,使自身神魂频率与特定星辰隐隐相合,方能引下一丝星力。星力至刚至纯,若能成功引入体内淬炼真气,效果远超寻常地脉之气,但一个不慎,便可能损伤经脉,甚至灼伤神魂。
茅八角没有贸然尝试。他先是以钛金阵盘为基础,结合对星图的理解,尝试蚀刻能放大和稳定神魂感应的辅助阵纹。同时,他选择在青虚观屋顶(已是附近相对较高且清净之处),于晴朗的深夜子时,先以“虚空符”技巧稳定心神,再依法诀初步尝试感应。
最初几次,只能感受到漫天星辉的浩瀚与自身的渺小,神魂如同沉入冰冷深海,难以捕捉到与特定星辰的共鸣。但他不急不躁,每次失败后都仔细复盘,调整观想细节与真气运转的频率。
终于,在半个月后的一个星月无光的深夜,当他将心神完全沉入对北方夜空一颗不起眼的辅星(卷中称之为“隐元”)的观想时,神魂猛地一颤,仿佛触碰到了某种冰冷、坚硬、却蕴含着磅礴力量的存在!
一丝比发丝还要纤细、带着刺骨寒意的银色光辉,仿佛穿越了无尽时空,被他以神魂与阵盘为引,悄然接引下来!
这丝星力落入他预先布置好的、充满温和紫霄真气的钛金阵盘中,顿时激起一阵剧烈的能量涟漪!阵盘上蚀刻的辅助纹路明灭不定,发出不堪重负的嗡鸣。
茅八角立刻按照残卷法门,以自身为媒介,小心翼翼地将这丝被阵盘初步缓冲、过滤后的星力,引导入体内经脉。
“嘶——”
如同冰线入体,极致的寒意与一种奇特的“锋锐”感瞬间传遍四肢百骸!经脉传来针扎般的刺痛,紫霄真气自主运转,试图包裹、融合这股外来力量,过程缓慢而艰难。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