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心殿内,烛火摇曳。
皇帝坐在龙椅上,手里拿着笔,却迟迟没有落下。
面前摊开的是一份空白的黄绢,上面只写了四个字——传位诏书。
“陛下,夜深了。”李公公站在旁边,小心翼翼地开口,“您该歇息了。”
“歇什么歇。”皇帝咳嗽了两声,“朕的时间不多了。这诏书今天必须写完。”
他提起笔,沾了墨,却又停在半空。
写什么呢?
太子的名字?还是那些冠冕堂皇的话?
皇帝闭上眼,脑海里浮现出太子的脸。那张年轻的脸,还带着稚气,但眼神已经变得坚毅了。
忠顺王的事之后,太子成长了很多。
但够吗?
够他独自面对那些虎视眈眈的朝臣吗?够他撑起这座江山吗?
皇帝睁开眼,提笔落下。
“朕在位三十二年,幸得上天眷顾,国泰民安。今朕年事已高,力不从心,特传位于皇长子……”
写到这里,他停住了。
不对。
光传位还不够。
他必须给太子留点东西。留点能护住他的东西。
皇帝放下笔,转头看向李公公:“去把黛玉叫来。”
李公公愣了一下:“陛下,这都三更天了……”
“朕让你去,你就去。”
“是。”
……
黛玉刚脱了外衣准备睡觉,就听到紫鹃在外面敲门。
“姑娘,宫里来人了,说陛下召您进宫。”
黛玉披上衣服,推开门:“现在?三更半夜的?”
“是啊。”紫鹃也觉得奇怪,“奴婢问了,说是陛下有急事。”
黛玉皱眉。
急事?
这个时辰,能有什么急事?
她走出房间,看到门外站着一个小太监,脸上全是焦急。
“郡主,陛下病了,咳得厉害,但还坚持要见您。”
黛玉心里咯噔一下。
完了。
皇帝的身体,比她想的还要糟。
“走。”
……
养心殿外,御林军站得笔直。
黛玉跟着小太监走进去,就看到皇帝坐在书桌前,脸色白得吓人。
他手里拿着一份已经写好的诏书,正在看。
“陛下。”黛玉行礼。
“来了。”皇帝抬头,眼神有些浑浊,“过来,朕有话要跟你说。”
黛玉走到书桌前,站定。
“看看这个。”皇帝把诏书递给她。
黛玉接过来,一眼扫过去。
传位诏书。
上面写着太子的名字,还有一些嘱托的话。但最后一段,让她愣住了。
“朕在位期间,幸得镇海郡主林黛玉相助,方保国泰民安。今传位太子,特命郡主为辅政大臣,辅佐太子,共掌朝政。”
辅政大臣?
黛玉抬头看向皇帝:“陛下,这……”
“朕知道你要说什么。”皇帝打断她,“女子不能为官,这是祖制。但朕管不了那么多了。”
他咳嗽了几声,李公公连忙递上参茶。
“太子还年轻,朕不放心。”皇帝喘了口气,“朝中那些老家伙,一个个都是人精。太子斗不过他们。”
黛玉没说话。
“但你不一样。”皇帝看着她,“你有手段,有人脉,还有幽兰卫。这些加起来,够压住那些蠢蠢欲动的人了。”
黛玉垂下眼。
她明白皇帝的意思。
这份诏书,是把她绑在太子这条船上。
“陛下,臣女只想问一句。”她抬头,“如果臣女不答应呢?”
皇帝愣了一下,随即笑了。
“那朕也没办法。”他摇摇头,“朕总不能逼你。”
黛玉盯着他看了半晌,突然叹了口气。
“臣女答应。”
“当真?”皇帝眼睛亮了。
“当真。”黛玉点头,“但臣女也有条件。”
“说。”
“太子登基后,臣女会辅佐他三年。三年之后,臣女功成身退,陛下不得阻拦。”
皇帝沉默片刻,点了点头。
“好,朕答应你。”
黛玉这才松了口气。
三年,足够了。
三年时间,够太子站稳脚跟,也够她完成系统的任务。
“对了,还有件事。”皇帝突然又开口,“朕最近总觉得不安。”
黛玉心里一紧:“陛下是指……”
“忠顺王。”皇帝的脸色阴沉下来,“他被圈禁在宗人府,但朕总觉得他不会甘心。”
黛玉点头:“陛下说得对。臣女的人也发现了异常。”
“什么异常?”
“宗人府周围,最近多了很多陌生人。”黛玉压低声音,“他们打扮成百姓,但举止可疑。臣女怀疑,他们是忠顺王的人。”
皇帝的手猛地握紧,指关节都泛白了。
“果然。”他咬牙,“朕就知道他不会善罢甘休。”
“陛下,您有什么打算?”
“加强宗人府的防守。”皇帝说,“另外,让幽兰卫盯紧那些人。朕要知道他们到底在谋划什么。”
“是。”
黛玉告辞离开,走出养心殿时,天已经蒙蒙亮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