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宫承恩殿内,光线暗淡。
太子躺在床上,脸色灰白,额头冒着虚汗。被子掀开一角,露出胳膊上星星点点的黑斑,像是被墨汁泼过。
卫若兰坐在床边,手指搭在太子的脉搏上,眉头越皱越深。
“怎么样?”太子的声音很轻,像是从喉咙里挤出来的。
“体内蛊毒已清,但毒素侵蚀太久,伤了根基。”卫若兰收回手,“若用寻常药材调理,至少需要三个月才能恢复如初。”
太子苦笑:“三个月……等不了那么久。父皇已经要我五日后上朝,朝中还有一堆事等着。”
话音刚落,殿外传来脚步声。
“太子殿下,镇海郡主求见。”小太监的声音响起。
太子和卫若兰对视一眼。
“快请。”
黛玉提着个小竹篮走进来,身后跟着紫鹃。她扫了眼床上的太子,又看了看卫若兰,直接开口:“身子还是虚?”
“郡主好眼力。”卫若兰起身,“蛊毒是清了,但太子殿下的身体被掏空了。”
“我知道。”黛玉把竹篮放在桌上,“所以我来了。”
她从篮子里取出一个巴掌大的白瓷盆,又拿出一个锦盒。锦盒打开,里面躺着一朵拳头大小的莲花。
那莲花通体雪白,花瓣上泛着淡淡的银光,像是用玉雕成的。但仔细看,又能看到花瓣的纹理,甚至能闻到一股极淡的清香。
“这是……”太子愣住。
“清心宝莲。”黛玉把莲花放进瓷盆里,又让紫鹃倒了半盆清水进去。
水一碰到莲花,整朵花突然亮了起来。
白光从花心向外晕染,一瓣一瓣地蔓延,最后整朵莲花都发出柔和的光芒。同时,一股清香扑面而来,闻着就让人觉得神清气爽。
卫若兰倒吸一口凉气:“这……这是传说中的圣物?”
“算是吧。”黛玉没多解释,转头对太子说,“殿下,把脚伸进去。”
“什么?”太子愣了。
“让你把脚伸进去。”黛玉指了指瓷盆,“快点,莲花只能维持半个时辰。”
太子虽然不明所以,但还是照做了。他撩起裤腿,小心翼翼地把双脚放进盆里。
脚刚一碰到水,他整个人都愣住了。
那水温得刚好,既不烫也不凉。最重要的是,有一股暖流从脚底涌进来,顺着经脉往上走,像是有无数只小手在给他按摩。
“这……”太子瞪大眼睛。
“别说话。”黛玉又从篮子里拿出一个小玉瓶,倒出一枚龙眼大小的丹药,“张嘴。”
太子乖乖张嘴。
黛玉把丹药塞进他嘴里,又递过去一杯温水:“咽下去。”
丹药入口即化,一股火热的气息在腹中炸开,瞬间蔓延到四肢百骸。太子只觉得体内像是点了一把火,浑身都热了起来。
但这热不是难受的热,而是舒服的热。像是寒冬里喝了一碗姜汤,从头暖到脚。
他低头看向自己的胳膊。
那些黑斑,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褪去。先是颜色变淡,然后一点点消失,最后连痕迹都不留。
不仅是胳膊,连脖子、胸口、腿上的黑斑,全都在消失。
卫若兰站在一旁看得目瞪口呆。
他行医多年,见过无数疑难杂症,但从没见过这种场景。
那些黑斑就像是被橡皮擦掉的铅笔印,干干净净,半点痕迹都不留。
“这……这是什么丹药?”他忍不住问。
“九阳固本丹。”黛玉随口答,“补气血,固根基,去余毒。”
“九阳固本丹……”卫若兰喃喃自语,“我从没听说过这种药。”
“你没听说过的东西多了。”黛玉白了他一眼。
半个时辰后,瓷盆里的莲花渐渐暗淡下去,最后化为一滩清水。
太子从盆里抽出脚,站起身,活动了一下手脚。
他惊讶地发现,自己不仅不累了,反而浑身充满了力气。那种感觉,就像是睡了三天三夜,吃了十顿饭,整个人都神清气爽。
“我……我好了?”他看向黛玉。
“你觉得呢?”黛玉收起瓷盆。
太子低头看看自己的手,又摸了摸脸。皮肤光滑,脸色红润,哪还有半点病容?
“真的好了!”他激动得声音都变了,“黛玉,你真是……”
话说到一半,他突然跪了下来。
“殿下!”卫若兰大惊。
“郡主!”太子双手抱拳,郑重其事地行了一个大礼,“今日之恩,等同再造。今后但有所命,万死不辞!”
黛玉愣了一下,随即伸手扶起他:“殿下言重了。”
“不重。”太子站起来,眼神坚定——不对,他的眼神很认真,“我这条命是你救回来的。以后你让我往东,我绝不往西。你让我打狗,我绝不撵鸡。”
黛玉被他这话逗笑了:“殿下,你是太子,不是我家护院。”
“护院也成啊。”太子笑了,“只要你不嫌弃。”
卫若兰站在旁边,看着这俩人你一句我一句,突然觉得有点多余。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